吃对鱼,整年不生病!这4种“养生鱼”养肝健脾、祛湿安神

昌勇下 2025-04-11 21:08:4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饭桌上的那点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有人吃的是情怀,有人吃的是养生——而有的人,吃着吃着就进了医院。你说离谱不离谱?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嘴上一边嚷嚷着“不能吃太多油”,转头却一顿红烧肉下肚,仿佛跟脂肪肝有血海深仇似的。

想靠吃活着,不靠吃死去,真的得有点讲究。

说到吃,今天咱们就得把“鱼”这玩意端上桌了。

不夸张地说——鱼吃得对,真的能让你一年不感冒,三年不进医院,五年不见医生脸色。

你可能会说,鱼嘛,不就是蛋白质高、脂肪低,养生嘛都这么说。但今天这篇文章,不讲那种“百度百科式”的废话。

咱们讲点实打实的,掰开了揉碎了,从中医的“肝脾湿火”,到西医的“ω-3脂肪酸、蛋白质吸收”,再到营养学的微量元素、心理学的饮食调节,一网打尽,咱们不但要吃鱼,还得吃得比别人讲究,吃得比别人长寿。

“养生鱼”?别笑,它真不是噱头

“吃对鱼,整年不生病”这事儿,听起来像是卖保健品的广告词?错。

它背后可是一堆研究撑腰。

先别急着翻白眼,2006年一项对2.2万名日本人长达11年的追踪研究表明:长期每周摄入2-3次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达37%。

不是说“吃鱼养生”这句话神化了,而是你若真懂这事儿里的“门道”,养生这事儿,真就可以从嘴开始。

而中医早在《黄帝内经》里就写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食鱼以养阳,通血脉,润五脏。

”别看古人没显微镜,但在“吃什么对身体好”这件事上,他们比你我精明太多。

谁说鱼都一样?这4种“神仙鱼”,不吃你真亏大了

鱼不是都能上养生榜的,别以为只要是水里游的,就能“养肝健脾、祛湿安神”。真要这么简单,海底捞早成中医诊所了。

下面这4种鱼,才是真正值得你多看两眼的健康宝藏。

1. 三文鱼:不只是“有钱人吃的鱼”,它是肝脏的贴身保镖

别再误会三文鱼只是朋友圈晒高级料理用的。

它是肝脏的“私人营养师”。

首先,三文鱼富含DHA、EPA这些ω-3脂肪酸,别小看这俩玩意,它们能有效降低肝脏脂肪沉积,减轻肝炎或脂肪肝的程度。在中医里,“肝主疏泄”,一旦肝气郁结,整个人就易怒、失眠、脸上长痘还便秘。

吃三文鱼,能“润肝养血”,帮肝气通畅,那可是从情绪到脸色都能改善的。

研究也不含糊:英国牛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中老年人每周摄入两次三文鱼,ALT和AST(肝功能指标)水平显著下降。

这可不是“感觉好转”,是血液指标都给你变乖了。

2. 带鱼:别嫌它腥,它才是脾胃的“贴心棉袄”

带鱼这种“接地气”的鱼,明明是老百姓的餐桌宠儿,却总被嫌弃油腻、腥味重。真是冤得一批。

带鱼在中医里被称为“和胃之品”,《本草纲目》记载:“带鱼,补虚损,暖脾胃,益气血。”

脾胃是什么?人身体的“动力发动机”。

脾虚,吃什么都不吸收;胃寒,吃什么都拉肚子。带鱼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B12+锌,能有效提升脾胃运化能力,尤其适合中老年人吃点清蒸的。

别再红烧或者煎炸了,你不是在吃带鱼,你是在炸自己的血脂。

3. 黄花鱼:小身体,大能耐,祛湿界的“扫雷专家”

南方的朋友懂,“湿气”这东西,没来由地就让你头重脚轻、四肢乏力、舌苔厚腻、脸上油得能炒菜。

但你以为薏米红豆汤就能解决?Too young too simple。

黄花鱼在中医里属“甘平之品”,能健脾祛湿、利水通络。湿气重的人,多半脾虚,黄花鱼不寒不燥,适合长期调理。

《名医别录》早就写了:“黄鱼,益气健脾,祛湿止泻。”

到西医这儿也不含糊,黄花鱼富含硒和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腹泻、肠易激综合征。

4. 鲈鱼:吃它不只是补脑,更是“安神”利器

中国人讲究“鲈鱼归来”,鲈鱼代表“归家”的温情,但你知道吗?它还是心神不宁者的救星。

鲈鱼肉质细嫩,富含高生物利用率的蛋白质、钙镁锌等微量元素,能安神健脑,改善睡眠质量。

中医认为“心神不宁者,必生百病”,而鲈鱼“补肝肾、安胎气、宁心神”,对失眠健忘、焦虑烦躁的人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临床研究也有佐证: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曾发表报告指出,鲈鱼蛋白中的特定氨基酸对调节脑内褪黑素合成有显著作用,长期食用能改善老年人入睡困难和浅眠状态。

“吃鱼养生”这事,中西医都拍着胸脯说好

别以为只有中医讲究“温补、养肝、祛湿”,西医其实也讲究,只不过名字听着洋气点罢了。

中医说“肝气郁结”,西医说“压力性肝损伤”;中医说“脾虚湿困”,西医说“肠道微生态失衡”。

中医讲调和,西医讲分子机制,殊途同归。

鱼这种食材,恰好在这两者中找到了平衡点:既有“形”,又有“神”。

别光会吃,还得会选、会做、会搭配

鱼吃得好,等于吃药调身;鱼吃得差,不如吃草。

· 选鱼:三文鱼尽量选择深海野生,别买那种颜色艳到发光的养殖品种;

· 做法:蒸是首选,煮是次选,烧是底线,炸和烤直接Pass;

· 搭配:黄花鱼配陈皮、鲈鱼配百合、带鱼配山药,都是绝配,不信你试试。

“吃鱼养生”不只是身体的事,还是心态的事

有些人,吃一口鱼就跟做错事一样小心翼翼,怕胆固醇高,怕过敏,怕寄生虫……怕得比病还快。

其实,养生的核心不是你吃得有多素、忌得多狠,而是你吃得是否有章法、有节制、有讲究。

正所谓——“食无定味,适口为珍”;“知其性,择其宜,则食补为良医。”

结语:鱼要吃得懂,才真叫“吃得值”

鱼,不贵;贵的是吃得明白。

身体这口锅,不能只靠药补,得靠你三餐四季的智慧去调。

肝不好,不是让你“别发脾气”,而是让你少吃炸鸡多吃三文鱼;脾虚了,不是让你“多休息”,而是让你蒸点带鱼配山药;湿气重?别净指望艾灸和拔罐,黄花鱼炖陈皮喝起来。

养生这事,别等到查出问题才学会吃。你不养,病来养你。

参考资料:

1. 牛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报告,2021。

2. 《黄帝内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 《本草纲目》,李时珍。

4. 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鲈鱼蛋白对睡眠影响研究》。

5.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6. 国家卫健委《中国食品营养成分表》。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1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