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神剧:手榴弹都能扔200米,导演,你这是认真的吗?》
"杜大哥,我听说我们的营长说,你扔手榴弹能扔两百米远,是真的吗?"
"两百米,这个距离没问题!"
好家伙,这个对话直接让我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但这还不是最离谱的,来看看下面这些让人笑掉大牙的"神操作"。
影视剧的脑洞实在是大到离谱,就拿电视剧《抗日奇侠》来讲,其中有个场景简直把物理学的定律踩在脚下摩擦
结果呢?男主角笑着告诉她(他):“放心吧,我已经把子弹卸下来了。”
啥?居然有人能卸下子弹?他躲在断树后面,将子弹藏在树洞中,用刀使劲一撬,子弹居然像装了制导系统似的,直接飞出打死了鬼子长官。
这是什么骚操作?!。
这个操作到底怎么说?叫树洞当枪管,我严重同意,但物理老师肯定会给零分。
提到神奇的武器系统,那就不得不提到"米线地雷"。其实这武器就是两位八路军战士假扮成商贩,将手雷藏在买了的米线里面,并拉好保险栓。
最绝的是,这位汉奸居然毫无察觉,端着米线直接走向鬼子长官的房间。
鬼子长官看到米线,馋得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可惜还没等他细细品尝,"轰"的一声,整个集中营就变成了一片火海。长官遍体鳞伤地蜷缩在角落里,终于还是没能尝到那碗他垂涎已久的米线。
我曾听说过"包子地雷"和"夜壶地雷",但"米线地雷"的存在着实是在美食地雷界开辟了新的领域。
最让人惊讶的是这些剧情安排竟然都能顺利过审。导演是不是认为观众很好骗呢?随便胡扯点剧情就能打发过去?这些情节不仅离谱,简直是在挑战观众的智商下限。
你说呢,这些剧情正常人能信吗?手榴弹能扔200米,树洞能当枪管,米线里还能藏手雷。这不是拍电视剧,这是拍魔术片吧?还是那种连业余魔术师都看不下去的那种。
这一部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本来应该是值得人们尊重和关注的严肃话题,但由于制作人员的不认真作,让它不仅没能抛去历史的厚重感,反而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这种为博眼球而罔顾基本常识的创作态度着实让人无语。
虽然我们鼓励想象力,但是作品必须符合基本的物理定律,这种剧情除了能让观众大笑之外,还能留下什么呢?可能导演原本是想展现我军的智慧与勇气,但这种超现实的展现方式,只会让原本好的创作初衷走样。
《穿越回三国?关公战鬼子的奇葩剧情》是一部奇幻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
看完手榴弹的神操作,你以为这已经是抗日神剧的天花板了吗?那可就太小看导演们的想象力了。
没错,就是那位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二爷。在这部神剧中,关公扛着大刀朝日本鬼子冲来,一看就是要弄死他们。
更为惊人的是,电影中的鬼子们明明手里有枪,但在关二爷面前就像是玩具一样,完全没有作用。原因是编剧为关二爷设置了一个外挂——自带不死系统!只见关公挥舞青龙偃月刀,轻而易举地将鬼子们全部击败。
可是这个剧有个场景是男主角面对鬼子时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结果您猜怎么着?这位仁兄还真就用手指头当枪使了!他像变魔术似的,挨个对着在场的鬼子指了一遍,鬼子们就全都被"爆头"了。
两位女战士的表演让我瞠目结舌。在鬼子长官感叹"打了三年的仗,一次都没赢过"的时候,她们突然腾空而起,双手各握一把枪,从天而降,仿佛武侠片里的高手。
说到神乎其神的操作,不得不提那位闭眼狙击的女狙击手。大姐,您在高处架着狙击枪瞄准鬼子长官,这没问题。
摄影师当时的心理活动可能是这样的:他在犹豫是不是应该提醒演员把眼睛睁开。最后想想,算了,反正观众也都习惯了,睁眼也是拍,闭眼也是拍。
说实话,抗日战争是非常沉重的历史记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了如今和平安宁的生活。然而,以戏说和历史虚无主义来创作的作品,不能不使人感到悲愤。
太多的奇葩剧情让人看了不禁想问:导演,您是不是把我们观众当作傻子了?战争片和历史剧不是这么编的。
与其花心思琢磨离谱剧情,不如多花点功夫还原真实的历史,讲述真实的故事。这才是对历史和观众负责的态度。
现代剧的匪夷所思程度令人咂舌,智商在线的导演们,你们真的看着这个剧本吗?
如果您看完抗日神剧的奇葩操作,可别误以为只有历史题材才这样离谱。
这段对话最为经典:
"林先生,请问我是否能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您贵姓呢?"
请问?
但这还不是最离谱的。来看看这段"白姐姐"的神级对话吧:
刚刚那个男子说:“叫河丫过来,她还要见白姐姐。”
小姑娘乖巧地表示:“见过白姐姐。”
结果白姐姐一脸懵圈,:“你是怎么知道我是白姐姐的?”
救命啊!这剧情真的是认真的吗?大家都已经清楚地知道了白姐姐,您这么一问,感觉像是失忆了似的。
在众多搞笑情节中,有一段“天才”的对话让人忍俊不禁。在病床前,女主角看着熟睡的男主角深情地说:“他小时候脑袋瓜子可笨了,连《论语》都背不全,到七岁的时候才学会微积分。
这种剧情设定根本就是为了凸显男主角有多厉害,但是完全没有考虑现实逻辑。
坦白说,现代剧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要贴近生活,反映现实。然而,现在这些所谓的现代剧,看起来就像是发生在一个平行时空的故事。
更可怕的是,这种不用心的创作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常态。编剧不用心琢磨剧情,导演不在意细节,这样的行为多次践踏观众的智商。
虽然观众不需要观看非常高深的内容,但是最起码应该有基本的逻辑和剧情设定吧?这种随便的剧情设定和对白安排,基本上就是在偷懒,没有把观众当回事。
真心希望创作者们能多花些时间和精力来创作,减少一些无聊的剧情,增加一些真正让人走心的内容。
《导演数字游戏背后:群演成本高昂》
聊完现代剧中的智商税剧情,接下来我们来说说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数字游戏。
最魔幻的景象发生在这场面中:一位老人望着远处,慷慨激昂地喊道:"足足有五百人之多呀!"
好嘛,镜头一转,就这?就这?别说五百人了,加上路过的野猫野狗都不到三十人!这个场面真的很尴尬。
但是,故事还未结束,另一位老头不服输地指向另一个方向说道:“那边差不多也有五百人呢。”然而,这边的人数相比刚才那边的人数还要少。
两边加起来都可能凑不够一百人。
导演,咱们都明白,请群演是要花钱的。但您这太不走心了吧?就不能后期特效处理一下吗?实在不行P个五百人上去也行啊!您这样让老头们硬着头皮说"五百人",多尴尬啊。
关于"硬着头皮",我得告诉你这部古装剧中更离谱的一幕。剧中一个小男孩被野牛追赶,眼看就要出事,这时一位男子冲了过去。
我可以想象拍这场戏时现场的气氛。
导演指示:"你可以直接用头去撞"。
演员提出质疑说:"导演,这好像不太合理吧?"
导演:"别瞎bb了,我们得省钱呢!请特技替身得花好几万呢!"
这种只顾省钱却不顾基本常识的行为,实在令人汗颜。
老实说,这都是投机取巧的行为。预算不足可以理解,但不能这样应付呀!现在观众的眼睛可都是雪亮的,这种偷工减料的做法,分分钟就会被观众发现的。
更重要的是,这种敷衍的态度严重影响了作品质量。好的影视作品不仅要有好的故事情节,还要有合理的细节支撑,这才能够让作品更加丰满生动。
希望各位导演制片人能够理解:钱是可以省的,但要把钱花在对的地方。
《吐槽归吐槽,这个问题该由谁来承担责任?》
看完了这么多离谱剧情,我想大家可能跟我一样,感觉智商被按在地上疯狂摩擦。从200米手榴弹到关公战鬼子,从"林先生贵姓"到30人变500人,这些剧情真的是一个比一个离谱。
我想问一下,说真的这些所谓的“神操作”,真的是在为观众的智商买单吗?
首先要说的是导演,您是这部剧的总策划,剧情离谱成这样,您可是首当其冲的责任人。
还有编剧,写个现代剧非要扯上"七岁学微积分还嫌笨"这种不切实际的东西,对话也缺乏基本的逻辑。
制片方不愿投入太多资金去请群演和做特效,演员们只能咬牙硬演。
更加令人无法接受的是,这种明显质量堪忧的作品竟然能够顺利过审、上映,简直是对观众的一种不负责任和侮辱。
有人说了,电视剧就是让人乐一乐,看个热闹,没必要那么较真。
然而,这种不走心的创作态度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观众吐槽那么简单。它对整个影视行业的生态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 好的创作者看到这类剧情火爆后,有时也可能跟风创作
- 观众的审美被反复降低
现在的影视作品的质量相较之前有所下滑。
更糟糕的是,这种"不需动脑"的创作风气已经扩散开来,未来这种"神剧"将会更多。
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尽管有吐槽,但我们可以给创作者们一些建议:
1. 遵重基本常识,不要把观众当做傻子。
2。 省钱是可以的,但别省到自己的智力上。
3。 我们会认真对待每个细节是因为要对观众负责。
观众的要求真的不高。
- 不用特别高深的剧情,也可以吸引人的故事。
- 无需过于惊艳的特效。
- 只要逻辑能够自圆其说,达到基本合理就好。
真心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用心创作的优秀作品,而非这种胡编乱造让观众智商尴尬的"神剧"。
大家觉得这是不是这个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