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赫鲁的狂想:高喊中印人民是兄弟,又命令印军尽一切可能推进

正观历 2024-11-02 09:36:51

1947年,自尼赫鲁上台后,与中国之间一直保持友好关系。他与周总理可以说一见如故,两人相见恨晚。可在这种惺惺相惜下,印度独立后不久后尼赫鲁就向中国宣战。这种挑衅,让毛主席百思不得其解,整整思考了10天10夜。

直到印度前情报局局长穆立克在自传《我同尼赫鲁相处的岁月,1948-1964》揭露,才发现这位印度人心目中的“英雄”就是个伪善主义,他一边高喊中印人民是兄弟口号,一边背地里作出指示:中国必须看作是两个敌人的其中一个,还有一个是巴基斯坦。尼赫鲁究竟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印度非要与中国为敌。

一、尼赫鲁为什么与中国为敌

1945年,尼赫鲁在他的作品《印度的发现》中曾经说过:

印度是绝对不可能在世界上永远扮演二流角色,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此销声匿迹。

显然,尼赫鲁一直想要将印度打造成世界一流,而想要做到世界一流,必须在亚洲拥有一席之地,此时,印度最大的对手无疑是中国。后来,不论是在完成印度独立,还是在加强国内人口、经济、文化方面,印度都在与中国做比较。

在尼赫鲁看来,彼时的中国正在内战之中,根本无法顾及其他,印度想要崛起,称霸亚洲,这是唯一的机会。

尼赫鲁的突然翻脸,事实上都是一种必然,这是早有预谋的。虽然之前他表现出对中国极大的欣赏和友好,但这些都是表面形式,根本没有深入交流。直到1959年之后,印度经济条件完全可以满足打仗的需要,尼赫鲁真正的野心也彻底暴露出来。

除了极度膨胀的野心,其国内政治压力,也是他想要寻求解决办法的一种方式,以能够将反对者的视线转移到中印战场上。

曾经,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评价他:

“尼赫鲁确实有才华,但是他目空一切,暴躁又自负,优越感十分强烈。”

为了能够争取到政治资本和刷存在感,尼赫鲁成为了一个全印度最正宗的“英国人”。

众所周知,印度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尼赫鲁一直致力于争取印度民族独立,最终摆脱英国统治,成为独立存在。而他也受到印度全民的推崇。

可是,尼赫鲁并不是一个甘于如此的人,他想要的是真正的权利。在他眼里,总理虽然地位尊贵,但是没有实权依然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只有达到权力的顶端,才能够拥有话语权。

不得不说,印度独立之前,他就在做着帝国梦,1947年国家独立后,他又希望让印度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一流国家。

尼赫鲁开始大刀阔斧,对军队实施改革。要求三军独立发展,没想到改革的成效很好。但是他却忽视了军队的协作问题,导致三军面和心不和,也为之后的中印战争失败埋下伏笔。

直到1961年12月,印军在收复果阿,让葡萄牙守军投降。尼赫鲁觉得自己就是印度的“救世主”,狂野思想越来越严重,认为印军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存在,于是,最终推出了所谓的“前进政策”。

然而,尼赫鲁大刀阔斧改革还是动了国内某些政客的利益,他们反对尼赫鲁的“前进政策”,认为与中国对抗是不理智的行为。

但尼赫鲁却为了获得至高无上权力,转移国内其他民众的注意力,向军队下达命令:

“守备部队尽一切可能向前推进,积极占领整个边境。在边防线上,哪里有空隙,就到哪里巡逻,或建立哨所,用武力清除边境上的中国军队。”

二、印度为什么会战败

印度虽然派遣了所谓百万大军,但是在喜马拉雅旁却被中国军队打得找不到北。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印度以溃败而告终。而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就是尼赫鲁的自以为是,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作为印度领导人的尼赫鲁,本身是一名出色的政客,但却对战争一窍不通。在任职期间,根本不知道这场战争发动之后,双方要面对的结果,以及后期军队需要怎么打,如何打?

看似印军部队骁勇善战,但在战争方面,尼赫鲁表现的很偏激和随意,只要是他认为对的,必定会一意孤行,甚至任人唯亲,将一些溜须拍马的人提拔重用。如第四军总指挥考尔,两军作战,考尔却搭乘专机逃走,

1962年,印军在前线进行无赖式的蚕食活动,推行尼赫鲁所谓的“前进政策”每向前推进一公里,便抢占中国一个哨所,俨然,在尼赫鲁看来,就算印度出兵,中国也是不会还手的。

这种错误的认知,在毛主席等人确定向印度发起自卫反击战之后,尼赫鲁政府惊讶不已,对于如何控制兵力,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清晰判断。

其次,尼赫鲁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就,助长了他独断专行的态度,尼赫鲁试图将印度所有的最高权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当时,印度国内政治与军队都是各自管辖,情报部门由军队管理,但尼赫鲁却认为陆军总部根本不能更好的使用情报部门,于是,干脆将情报局抓起来。

彼时,印度前情报局局长穆立克便受到尼赫鲁重用,他在回忆中称:

“为了确定情报局工作的主要目标,情报局特意就印度战略向尼赫鲁请教和指导。”

然而,尼赫鲁却回应道:

“中国必须被看作两个敌人中的一个。”

显然这两个敌人一个指的是巴基斯坦,另外一个就是中国。

事实上,尼赫鲁也不懂,一些看起来十分重要的情报,却被他觉得无用。而陆军总部因为拿不到情报无法作出正确的作战部署,这在两军对战中,乃是兵家大忌。

再者,尼赫鲁错误的预判了中国情况,在印度与中国交好的几十年里,尼赫鲁自以为非常了解中国,认为不论从军事还是经济,印度都已经超出中国水准。

在尼赫鲁眼里,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再加上抗美援朝,中国内部消耗过重,根本不可能有能力与印度完成对抗。所以,他认为印军的战斗力水准已经超过解放军太多。

这种无知的认知,也代表了尼赫鲁政府下大多数政客的想法。不得不说,在发动战争之前,印度竟然不知道解放军有多少兵力,仅仅这一点,印度就无法获得胜利。

三、为什么印度普遍认为中国是敌人?

众所周知,中印之间的关系从友好到冷战一直是一个死结,在印度看来,中国拥有藏南地区的主权,就是对印度的“威慑”。

在中印问题权威专家马克斯维尔《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中,他详细的指出:印度错把中国当成他们的敌人。

在文章中,马克斯韦尔明确指出,战争是印度挑起的。

印度一直坚持认为,他们有权力按照实际控制线来决定边界走向,对于中国的主动和谈,根本不予理睬,只是顽固的坚持自己认为的边界划定。

1962年印度在遭遇惨败之后,将自己当做一个“受害者”,声称是自己遭受了“侵占”。马克斯韦尔指出:尼赫鲁的前进政策使得北京根本没有转圜余地,只能自卫反击。

因为中印战争的原因,印度政府采用了最愚蠢的“前进政策”,想要以蚕食的方式对中国领土进行侵占。结果却不料被中国打得落荒而逃,遭到全世界的嘲笑。

在中印战争结束之后,两国边界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时不时就会出现一些矛盾和争端。印度继尼赫鲁之后的历任政府虽然已经准备与北京展开和谈,想要进一步化干戈为玉帛,但是仍然遭到尼赫鲁之前的政策阻碍。

印度政府一边在外交方面积极与中国促进正常关系,一边在国内向民众渲染中国为“敌人”,这种做法,导致其国内对中国的看法抱有很深敌意。

英迪拉·甘地上任总理后,在1976年将外交代表恢复到大使级别。直到瓦杰帕伊担任外交部长,开始重新访问中国。

可是,在双方边界问题的划定上,北京建议谈判的内容得不到新德里认可,导致双方做出了很多努力却依然没有太大成效。直到80年代中期,双方关系才得到改善。

就在世界以为中印两国将和好如初时,激进派森达尔吉担任陆军参谋长,不仅制定了一个印度式的鲁登道夫计划,还将印军的注意力再次转移到麦克马洪线上。

此次与之前1962年准备不同,印度空军也随时待命,陆军更是部署了12个师和几个独立旅打算从东北方面突袭。

可是,森达尔吉还没有来得及动手,就被印度政府紧急叫停,因为他们害怕再次失败,尝到教训的痛苦。

不得不说,中印历史边界问题是一个遗留,想要彻底解决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不过,这并不影响双方之间合作发展。正如毛主席倡导的,有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如果真的动手,必然会全力一击。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