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山绞肉机之战:越南称中国军队伤亡一万九,三个人换一个越南兵

正观历 2025-02-22 21:37:00

在中越战场之上,有一处地方以“绞肉机”而闻名,此处便是令无数越南老兵闻风丧胆的谅山。谅山战役总计持续四天,在这四天中,解放军为越南毒气弹所伤,越军则被我军炮火炸得粉碎参战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那么,双方各自伤亡几何呢?据越南方面的历史文献记载,在谅山战役期间,越军总计毙伤中国军队19000人。显然,这一数字的真实性令人怀疑,四十六年前的谅山战场上,究竟死伤多少英雄?这一切都要回到那个名叫谅山的地方。

一、战略要地

谅山是越南北部的一个省,位于我国广西凭祥市以南,距我国边境18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130多公里,号称越南首都最后的屏障。

谅山虽然四面环山,有海拔800米以上的扣考山、扣马山和扣派山等天然屏障,但谅山的交通却十分发达,此处南通河内,北达高平,东至禄平,西抵太原,铁路经城内纵贯南北,是通往越南首都河内的大门,可谓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地。

谅山地区在地理学意义上属于山岳丛林地,地形复杂,土、石山相间石山多分布于同登、谅山以西,怪山突起,奇形怪状的大小石灰岩洞、缝隙,密布于山的各部,多为草丛遮蔽,不易发现,利于小规模部队藏身。

除此外,谅山绵亘起伏的大小山头,形成了若干深沟峡谷。峡谷中河溪纵横,流量受季节影响很大,除奇穷河外,一般可徒涉。奇穷河横断谅山市区,是阻隔南北方的天然屏障。位于友谊关外的同登又是谅山的门户,距友谊关4公里,扼中越铁路、公路通道,是谅山要塞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地。

如此关键险要之地,越军自然是重兵把守。据解放军情报侦察显示,谅山、同登地区守敌,主要是越军第3师,该师又称“金星师”,是越军的王牌主力之一,下辖2团、12团、141团,炮兵68团,两个独立营和4个公安屯,共计1200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第3师及其所属的141团曾获越南“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12团作为该师主力,也曾荣获“英雄团”称号。该师擅长进攻,能打近战、夜战,各级干部训练有素,实战经验丰富,是块极其难啃的“硬骨头”。

谅山越军战前的具体部署是:

第12团驻守班庄、扣考山、同登地域,团指在438高地;

第141团驻守班仰、通连、波察地域,团指在波察;

第2团在谅山到巴罗沿公路、铁路两侧要点防守,团指在当坤;

205独立营在同登附近;

高禄独立管在坂然地区;

公安内卫12团和4个公安屯分散部署于边境沿线,团部和3师指挥所在谅山;

炮兵166团,以营为单位配置于丹让、它左、班诺地域。

越军形成了正规军、地方部队和公安武装相结合的防御体系,并以民军严密控制各条羊肠小道,可以说,我军若想要吃下“谅山”,自身恐怕也少不了崩断几颗牙齿。

尽管困难重重,可这也不是退缩的理由。我军担任谅山主要作战方向进攻战斗的是陆军第55军,加54军161师、炮1师52团、炮3师12围及其它兵种分队组成东集团,由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江变元担任东集团总指挥。按照上级部署,决心集中兵力兵器,力争歼灭越军号称“钢铁铜墙”的“王牌师”第3师,重创敌327师,打开通往河内大门,震慑越南黎笋集团。

二、谅山战火

2月27日,五十五163师进抵谅山外围的鬼屯炮台。此处驻有越军12团4营,防守严密,且鬼屯炮台是法国殖民时期建造的永备工事,墙体厚度达1.8米。

不过,我人民解放军却不是束手无策。在强攻无果后,我军转而利用12吨炸药和汽油弹实施定向爆破,一举歼灭了炮台内的越军。

3月1日,解放军五十五军先遣部队进抵谅山前线。当日上午九时,依照许世友上将部署,我军调集三百余门火炮,向越军谅山阵地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群和纵深达2.8公里的混合雷场及反坦克壕发起炮击。

在短短三十分钟时间里,越军阵地就成了一片燃烧的火海,在平均每平方米就有三发炮弹落下的火力打击下,谅山几乎成为了人间炼狱。

自知凭借常规手段难以抵抗解放军兵锋的越军想出了阴险毒辣至极的一招——毒气弹。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乃是违反联合国日内瓦公约的行为,但疯狂的越军显然顾不了这么多,从后方调兵遣将的同时,还送上来了毒气弹。

当黄色烟雾笼罩于我军阵地上空时,缺少化学防护装备的我军战斗力顿时急剧下滑,难以向越军阵地再度发起猛攻。

越军自以为凭借此等下三滥的招数可以战胜我军,殊不知,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浮云。毒气弹没有能阻止解放军进攻的步伐,3月2日,五十五军163师突破越军外围防线,进攻至谅山市城区。

与此同时,越军并没有束手就擒、坐以待毙,为了保住谅山,越军战斗中增调了327、337师及北太省197团部分兵力,总兵力已达22000余人。

面对越军在城市街道的死守,我军163师师长首创了一套独特战法,采取“三面佯攻,重点爆破”的策略,集中85%火力于北城区,再运用“穿墙战术”,以40式火箭筒在建筑物间开辟通道,破开越军所设的防御阵地。同时,还采取“屋顶清剿”的方式,占领城中建筑物制高点,对越军实施垂直打击。

从3月2日到3月3日,越军在我军的打击下,防御阵地一小时比一小时缩小。到3月4日,越军已是强弩之末。

3月4日,残留在谅山阵地的越军遭到我军两个师从侧翼突袭,顿时如惊弓之鸟般溃散。至此,谅山彻底被解放军攻陷,河内最后的屏障,消失了……

三、伤亡情况

1979年谅山注定是一个不愿意让人回想的地方,在这里,太多的人受伤、死去,成为远离家乡千万里的游魂。但,历史研究者,必须透过这些游魂的身影,看见真实的伤亡数字。

根据越南方面的说法,他们的战斗结果如下:谅山方面军毙伤中国军人1.9万人,击毁坦克76辆、装甲车52辆、迫击炮和火箭筒95门,歼灭、重创中国军队3个团和4个营。同时,越军第3师有20名个人和14个单位荣获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其中第5军团荣获“赤狼军”称号,第337师荣获“庆溪师”称号。

在伤亡方面,越军第3师死亡约660人,受伤840人,第337师死亡约650人,第338师死亡约260人,第327师尚无数据,总计伤亡约为5700人。由此可见,在越南方面看来,是大大杀伤了我军部队,中越两军的伤亡比甚至达到了惊人的3.3:1。

不过,越南的说法存在着些许夸大的嫌疑,同我国国防部白皮书披露出来的数据大相径庭。根据我国方面的资料显示,我军在谅山战役中的伤亡约为6,200人(含失踪人数),越军伤亡则为10951人,双方伤亡比例在1:1.7左右。同时,我军坦克损毁29辆,火炮损失43门。

伤亡数据的统计向来有不少争论焦点,如我国国防部白皮书披露的伤亡数据中,加上了因热带病而受伤减员的战士,这一部分战士约占总数的17%。再如,越军的伤亡数字显然没有计入自身损失的民兵力量,越军在谅山战场上的民兵规模约为3,000人。

既然参战两国各自的数据相差极大,不妨再参考第三方国家及机构的测算数据。

根据英国简氏防务评估的伤亡数据测算显示,我军在谅山战役中的伤亡人数约在8,300-9,100人之间,越军在此战中的伤亡约为13,000-15,000人,双方受损坦克交换比为1:3.7。苏联顾问的报告则显示越军第3师建制消亡(原编制12,000人,仅2,100逃走)

总而言之,各国关于谅山战役的伤亡情况在诸多细节上有许多不统一之处,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战,号称“金星师”的越军第三师近乎全面覆灭,而且越军丢失了谅山这个重要战略屏障,是一场毫无疑问的大败。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