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 年,在安徽省和县陶店镇汪家山北坡的龙潭洞,发生了一项意义非凡的发现 —— 和县直立人头盖骨化石现世。这一化石可追溯至中更新世,距今竟达 40 万年之久。它的发现,改写了对这一地区人类史前历史的认知。
从龙潭洞出土的人类化石犹如一座宝库,总数多达 14 件。其中有一块完整的头盖骨,这一惊人发现让人得以一窥远古祖先的身体结构。此外,还有两块头骨碎片、一段附着两颗牙齿的下颌骨残段,以及 10 颗单颗牙齿。这些化石代表了至少五个不同个体,勾勒出一幅曾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小型群落图景。
龙潭洞洞口朝东,开口狭小。洞内形状不规则,顶部低矮,照说绝不是人类适宜居住的地方。和县人类化石以及相伴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碎片,大多是在洞穴深处的狭窄空间被发现的。由此,专家们只能推测和县人的命运。或许他们是遭受了洪水的肆虐,大自然那势不可挡的力量将他们卷入了洞穴深处;又或许他们沦为了凶猛食肉动物的猎物,在史前世界残酷的生存斗争中丧生。
到底哪个?
事实上,直至今日,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大约有 50 多例更新世古人类化石被报道带有创伤痕迹,其中大部分属于晚更新世人类。早、中更新世带有创伤的古人类化石标本相对稀少。目前国外报道的有 13 例,包括欧洲 11 例、非洲 1 例以及印度尼西亚 1 例。
在我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中,正式发表的、可确定带有创伤痕迹的有 5 例。其中有南京 1 号直立人额骨上的烧伤痕迹,马坝人额骨遭受暴力打击的痕迹,还有许家窑人 3 块头骨碎片上的微创痕迹。周口店直立人曾被记录有创伤痕迹,然而由于化石遗失,难以确切证实。蓝田直立人头盖顶部的异常是由埋藏环境的侵蚀造成的。此外,像丽江、大荔等地的一些古人类化石,也有人提及可能存在创伤痕迹,但尚未进行深入研究。
2021 年 1 月 8 日,在《国际骨骼考古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名为《和县直立人头骨表面异常痕迹》的研究论文。这篇论文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刘武,工程师郭肖聪,以及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贝共同努力的成果。
这项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揭示了关于和县直立人的惊人细节。研究发现,该个体死亡时年龄约为 20 岁。在其生前,头骨后部曾遭受创伤,这无声地见证了那个远古时代生活的残酷现实。死后,埋藏环境的影响致使眉脊处发生腐蚀。而当化石出土时,由于地层的挤压,头盖部出现了多处裂痕。
古人类研究可是条漫长又艰辛的路。但就在这条路上,和县直立人头盖骨的出现,就像一颗大石头 “扑通” 砸进了平静湖面,直接掀起了惊涛骇浪!当科研团队第一次小心翼翼捧起这块承载着几十万年历史的珍贵化石时,心里满是好奇。可谁能想到,紧接着,他们就被一连串神秘迹象给震住了。这头盖骨到底有啥特别的?凭啥这么与众不同呢?
这些研究成果绝非仅仅是科学期刊上枯燥的事实,它们是一幅宏大拼图的组成部分,帮助我们拼凑出远古祖先的生活。在广袤无垠的时间长河中,这些古老的化石宛如沉默的使者,承载着我们祖先往昔的秘密。这是一次深入人类历史长河的旅程,是一场理解我们的先辈如何在一个既美丽又残酷的世界中生存与进化的探索。对这些创伤痕迹的研究,并非仅仅是一场科学探索。每一道痕迹都诉说着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生存、关于战斗,以及我们远古先辈在面对狂野且不可预知的世界时那不屈不挠精神的故事。
后来呢?
各位师友
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