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逛车市的朋友们,肯定没少听这几句唠叨:智能驾驶门槛低了,现在谁都能来一脚;增程式汽车啊,不过是新能源里的临时过客,将来还得看纯电动车的;燃油车嘛,慢慢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跟不上新形势咯。
这话其实是听别人说的,我自己可不敢说,怕被揍。
来,咱们聊聊全民智驾这事儿。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啥是真正的智驾。智驾可不是头顶上顶个激光雷达那么简单,这就好比给马车加个涡轮增压,实际上该慢还是得慢。
最近网上流传了不少装备了智能驾驶和激光雷达的新能源车出事故的视频。有的是因为车速飞快,超过了那个自动紧急刹车系统能反应的极限;有的是因为系统没能识别出货车上超宽的货物,就像是看不见飘在空中的东西;还有的更离谱,开了智能驾驶,结果连旁边变道的厢式货车都没看见。看来,现在大家都追捧智能驾驶,就像是下载个大片,进度条看起来走了快七成,但要是卡一下,想顺畅享用,怕是要等到太阳从西边出来。
现在智能驾驶技术到底哪家更强呢?
先说白了,现在谁家的智能驾驶都还算不上真正的智能,没有人工盯着,谁也不敢打包票说自家的智能驾驶能从头到尾不出问题。那些宣传说能端到端搞定的,其实都是建立在路上空荡荡的假设上——就像驾校考试场地那样,前后左右一辆车都没有,什么主路转辅路的情况根本不存在。
一碰到突发状况,智能驾驶很可能就靠不住了,这种智能驾驶跟人工驾驶比,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就连顶尖水平的ADS 3.0,现在也没法保证在所有能人工驾驶的路上都能自动驾驶。新出的问界M9虽然会配上4D毫米波雷达和固态激光雷达,但它在窄路上能不能自己开,现在还真没准儿。
要是像华为那样,座舱、芯片、激光雷达都能自己造的巨头,在任何路上都搞不定智能驾驶,那更别说那些和问界有距离,连芯片都还得靠买的车企了,他们水平又能高到哪里去?再说了,几万块的小车,那上面装的玩意儿,咱可不敢说它是智能驾驶。智能驾驶好歹得能在城里开,能躲障碍。那样的顶多叫个LCC自适应巡航,别误导了消费者。
接下来咱们聊聊增程车,看它到底是不是个过渡货色。
总有些电动车粉丝说增程式是老旧技术,我就挺不解的。如果说增程式技术过时,那燃油车岂不是早该淘汰了?电动车这东西,一百年前就有了,电池技术确实一直在进步,但也没理由贬低增程式汽车啊。说到底,增程式车上的电池技术,跟电动车上的不也大同小异嘛。
啥是增程车呢?
增程版电车啊,其实就是电车里加了个发动机。插电混动呢,就是油车里塞了块电池。这么说吧,挺直观的。增程车要是差点意思,那也就是增程器会嗡嗡响,但不太会震得整个车都抖。插电混动一启动发动机,多少还是会有点颤悠。不过好的增程电车,要是电量足、天气热,油箱里的油也新鲜,那开起来几乎就没啥动静。
增程车比起纯电车有啥好处呢?简单来说,就是它更灵活、更耐用。增程车除了电池,还有个燃油发动机能发电,这样一来,跑长途或者没电的时候,就不用像纯电车那样焦虑了。而且,有了发动机帮忙,电池的负担也小了,车子整体寿命就更长了。所以,增程车在这方面,确实比纯电车更有优势。
增程车真就把里程焦虑这事儿给摆平了。要是增程器声音控制得好,那就跟开纯电车没啥两样,动力足,跑得远,花费还少。虽说比起纯电车,增程车的花销还是要高点,毕竟它纯电就能跑个大约200公里。不过,要是就在城里头上下班开,那绝对能应付大多数人的需求。
增程车和电车比起来,它有啥不好的地方呢?
纯电动车续航不够长,增程车虽然能解决这个问题,但增程器运行时有点吵,这点比不上纯电版。另外,保养发动机也是个需要考虑的事儿。不过呢,增程器用92号油,保养成本其实挺低的。要是再配上高级智能驾驶系统,保险费说不定还能省点儿。以后要是想卖车,带发动机的车可能更保值。
最后,咱们聊聊燃油车会不会消失这事儿。
现在是不是燃油车已经没必要存在了?其实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就目前市场上看,纯燃油车还是占大头呢。你想啊,虽然国产新能源车势头很猛,像轩逸、凯美瑞、Rav4、宝马3系、奥迪Q5L这些车价格都降了不少,但你要是想买新能源车,还是能挑到不少合适的燃油车。
要是说新能源汽车有不少粉丝,那传统燃油车也同样拥有它的忠实拥护者。
很多人还是觉得,在高温和极端天气下,燃油车比新能源车表现得更靠谱。特别是这些年,新能源车时不时传出自燃的消息,让不少人心里更偏向燃油车,觉得它更安全。说到底,安全才是买车时最该考虑的豪华配置。
燃油车涵盖的车型和品牌都要广泛得多。比如说,很多人偏爱宝马,但宝马里油车款式更多;同样,喜欢保时捷的人,也会发现保时捷的油车系列更丰富。这样一来,虽然他们可能对新能源车不反感,但在实际选购时,因为燃油车提供了更多选择,所以他们往往还是会倾向于买燃油车。因此,燃油车凭借着它庞大的车型阵容,依然能够稳固自己的市场和受众。
这是实在话[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