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作品里,张无忌靠着一系列奇遇当上明教教主,领着武林人士对抗元军,那是相当威风。可在真正的历史中,元末起义的带头者韩山童,他才是实打实的明教教主,说起来,韩山童可以算是张无忌的原型呢。
【乱世风云起,明教教主登上历史舞台】
元朝作为大一统王朝,其发展颇为怪异。在这九十八年的国祚中,有名的皇帝就元世祖忽必烈与元顺帝妥欢铁木尔,他俩的统治时间占据了元朝历史的一多半。其他时候呢,蒙古贵族内部不停地争斗,没心思管理朝政,使得其他皇帝没啥存在感。而且,元朝对百姓施行严苛的政策,赋税特别重,汉人地位也低,百姓们都很不满。等到元顺帝的时候,大元王朝已经快要垮了,百姓急切地想要摆脱这种困境。就在这时,韩山童站了出来,开始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韩山童来自白莲教世家,他的祖父是白莲教的教主。白莲教源于佛教,在宋朝的时候就出现了,人们信奉弥勒佛。由于它宣扬美好的来世,所以在战乱年代,深受底层百姓欢迎,活跃了差不多700年。真正的明教是从摩尼教演变来的,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时波斯人摩尼创立的,融合了基督教、祆教、佛教的一些教义。唐朝时传入中国,因为该教教徒有早晚分别朝拜太阳和月亮的习俗,所以被叫做明教。在很长的时间里,明教在民间悄悄地发展变强。元朝末年,面对蒙古人的残酷统治,明教、白莲教等民间宗教组织都想要改变这种情况。韩山童作为白莲教的带头人,把明教、弥勒教等宗教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创建了新的明教。他说弥勒佛要降临了,明王要出现了,自己就是那个能够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拯救天下的明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宗教变成了动员农民起来反抗的强有力工具。
【点燃起义火种,红巾军掀起反元狂潮】
韩山童可不是普通的粗人,而是有些文化的读书人。他筹划良久,一场反元的起义即将展开。在至正十一年(1351 年),元顺帝征调十万民夫去清理黄河河道。当时元朝统治乱糟糟的,对民夫的管理也不行,这让韩山童抓住了机会。他认为自己如同汉高祖刘邦一般,而元顺帝就和秦二世类似。接着,他与心腹刘福通参考历史做法,陈胜、吴广在鱼肚子里塞布条,韩山童则在黄河河道埋下独眼石人,还编了首童谣“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并且花钱去传播这个童谣。
没多久,民夫把独眼石人给挖了出来,这消息很快就传得人尽皆知,搞得人心惶惶。韩山童打算给自己增添些身份,好树立起领袖的地位。他清楚明教教主这个身份很难被知识分子接受,于是就说自己是宋徽宗的八世孙,还打出了“虎贲三千,直捣幽燕之地,龙飞九五,再开大宋之天”的旗号,借着恢复宋朝的名义来吸引更多的人反抗元朝。
然而,韩山童点儿背。眼瞅着他要起义了,元军猛地一镇压,他就被弄死了。可他点起的那点儿小火苗,已经变成大火烧起来了,这一镇压倒让起义的火越烧越猛。起义的农民军脑袋上戴着红巾,这事儿在历史上叫红巾军起义。韩山童没了以后,他儿子韩林儿被刘福通推出来当了小明王,成了明教新的头儿,还登基当皇帝了,弄了个龙凤政权,各地起义的力量都跟着响应,红巾军一下就强大起来了。
【先驱功绩不朽,朱元璋的崛起与明教的衰落】
朱元璋成功统一天下,创立了明朝,然而他的成功少不了韩林儿所领导的北方红巾军的助力。在龙凤三年(1357 年)时,韩宋政权分三路对元军发起进攻,甚至攻入了蒙古草原,还放火烧了元朝的上都,元顺帝差点就决定迁都了。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夺下了南京,徐寿辉占据了四川,北方红巾军把大量元军牵制住了,给南方的义军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过呢,北方的红巾军发展得太快太猛了,结果内部产生了好多问题,还出现了不听指挥的情况。等元朝回过神来开始反击,三路大军差不多都被消灭掉了,韩林儿没办法,只好去投靠朱元璋。虽说北方红巾军遭受了重大损失,可却给南方的义军赢得了很宝贵的发展时机。
朱元璋靠着“高筑墙、广积粮”的策略,借韩林儿来“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道义上的优势。在他将张士诚和陈友谅消灭后,南方再无人可与他相较。1366 年,朱元璋把韩林儿除去,红巾军的时代就此终结,随后他成功登上皇位。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待韩宋政权的态度挺复杂。在编写《元史》的时候,他把北方红巾军说成是坏人,突出元朝的正统地位,可又对元朝进行批判,这么做是为了让明朝的统治合法性更强。他建立国家后,没把“吴”当作国号,也不想沿袭韩宋政权的那一套做法。
元朝的国号源自《易经》里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而明朝的国号取自其后的一句“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这意味着明朝要承袭元朝的遗产,所以朱元璋才会把忽必烈的牌位放进历代帝王庙。另外,明教“明王出世”的影响让朱元璋觉得很有威胁,他称帝后马上就对明教进行了镇压,此后明教只能以更为隐秘的方式开展活动。
韩山童的一生虽说短暂且充满遗憾,然而他作为反元的先行者,在元末的历史进程中写下了极为重要的篇章。从韩山童至朱元璋,新王朝的创立少不了先驱者的助力。韩山童虽已离世,可他燃起的起义之火,引发了元末农民大规模起义的燎原之势,促使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