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07年,大唐帝国灭亡,中原大地进入混战不休的五代十国阶段,这一时期,天下大乱,中原腹心之地一片糜烂。与此同时,西北地方豪强也趁机崛起,他们割据城池,自立一方,对外宣称遵奉中原王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为正朔,对内则独霸一方,中原王朝也因为当地特殊的政治军事环境,只得默认其在当地的特使政治军事地位,由此诞生了许多军事家族,其中以府州(陕西府谷县)折家军的故事最为典型,本期文章便来讲一讲折家军的故事。
折家军的创始人为唐朝册封的振武军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折宗本,折家世居府州,在当地很有声望,尤其是折宗本,为人仗义,带领部曲保境安民,被当地民众尊称为“太山公”。后来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崛起,折宗本率部归附李克用,李克用提拔其为上柱国,并委以重任。
“知太山公可付以事,收隶账下,凡力所不能者,悉命统之”。
折宗本去世后,其子折嗣祚继续延续亲附李克用的政策,即便是李克用被朱温压制时,折嗣祚仍旧对河东不离不弃,因此李克用将麟州(辖神木、府谷两地)也册封给折嗣祚,以示奖励。同光元年(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攻灭宿敌后梁王朝,“光复”大唐,建立后唐王朝。此时折家军已经进入第三代领导人折从阮(折嗣祚第三子)统治时期,李存勖“以代北诸部屡为边患”,任命折从阮为河东牙将,并节制府州、麟州。折从阮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累官至振武军节度使,成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军政长官。折从阮去世后,其子折德扆接掌折家军指挥权。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之变,建立北宋王朝,折德扆随即上表归附北宋,赵匡胤仍旧让其统率旧部,镇守西北。
宋初,德扆奉土归来。朝廷厚遇德扆,仍让他回统领州事。
此后,折御勋、折御卿、折克行、折可求等相继接受宋廷的册封,长期统治府州、麟州等西北重镇。当时北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削弱地方权力,特别是将军队全部编入枢密院管辖,杜绝了晚唐五代藩镇割据的种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因为折家军的特殊情况,北宋王朝对折家军的“割据”状态一直采取默许的态度,折家军由此也成为北宋一朝唯一的“藩镇”个案。
北宋王朝的“宽大”也换来了折家军对北宋王朝的高度忠诚,在残酷漫长的宋夏战争中,折家军永远战斗在最前线,前后与夏军缠斗百有余年,使得西夏骑兵始终未能东过黄河,西夏也对折家军痛恨万分。1125年-1127年,两次东京(今开封)保卫战中,折家军主力两次勤王,驰援京城,鏖战金兵,因此遭受重创,实力一蹶不振。绍兴九年(1139年),西夏趁宋军主力在江淮、荆襄、关中等地鏖战无暇西顾之际,以重兵袭破府州,折家军全军覆没。战后,西夏人非常不讲武德,他们将折家军高级将领的祖坟全部挖掘,折家军就此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光挑好的说?北宋灭亡之际,折可求和金军交战屡战屡败,都给打成狗了,战斗力差就算了先放一边毕竟宋军没一支打得过金国的,可折可求带着折家军投降了啊,甚至一度和刘豫竞争伪政府皇帝,最后失败了,这些事儿都不提是么?
佘太君的本家
折赛花
折可求 折材狗是一句不提
折家将投靠大金国了
折家军出了一个投降敌军的折可求,不然历史评价会高不少,按综合贡献,种家军应该是两宋最强军事世家,从仁宗朝种世衡开始,到神宗朝种谔种诂,再到哲宗朝种朴,最后是灭亡之前的种师道种师中,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杨家呢?
种家军,折家军都是嘛,还都是党项人。
没有杨家为质析家怎么独立在外
折家、种家都是战斗力渣渣 这种将门最是消磨气运 后代很容易出垃圾将 因为先祖杀戮太多 这是太史公说的
矮子里拔将军,折家种家西军已经是北宋最强了。北宋的军队制度就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