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汉奸放下吊桥迎日军,对面翻译突然拔枪道:你看我是谁

青史如烟随风散 2024-11-02 11:58:50

1940年7月13日,晌午,南灶乡(现盐城市亭湖区新兴镇新建村)。

正午的烈阳炙烤着大地,路面之上,行人稀少,吃罢晌午饭,村民们纷纷收起了农具,躲在树荫、屋内暂歇,待暑气退却一些之后再下地干活。

南灶乡大地主陆松林,此时正躺在自家后院树下的竹床之上,轻摇着蒲扇,微眯着眼小憩。

正在似睡非睡之际,突然东面的村口传来了“啪、啪”两声枪响,陆松林一骨碌爬起身,衣服都没披好,便向着院门处的更楼方向跑去。

陆松林的这个宅院,跟民国时的许多大地主家一样,修得跟要塞、堡垒一般。他家的院子周围挖开了一条壕河,修筑起圩子,周边还建起了更楼,门口还搭有吊桥,院内还豢养着二三十看护乡丁,整日里扛着枪,看家护院。

别的大地主修建高墙,是为了防范周围的土匪响马劫掠,陆松林的宅院修得比别人还要坚固严密,主要是他的心里比较怂。

别看他陆松林仗着日本人撑腰,整日里让手下之人四处劫掠,为非作歹,为祸乡里,残害人民,还设计捕捉地方民兵、干部,气焰十分嚣张。

其实他也知道,自己干的这些事儿,早就上了游击队的黑名单,指不定哪天,自己的脑袋就要搬家。因此,陆松林整日就躲在他这个一方小天地里面,居中指挥,绝不外出冒险。

“怎么了,怎么了?”陆松林慌慌张张地跑到更楼上,看着手扒墙垛向外看的护院士兵问道。

还没等对方开口,便听到下面跑来的两名村民,一面跑,一面摇手喊道:

“不好了,不好了,鬼子下乡扫荡了呀,大伙儿赶紧逃吧!”

原本村民们就对打枪起了狐疑,此时一听说鬼子来了,大伙儿谁不心惊胆战,当即众人便转身随着那俩村民,慌张地奔逃起来。

看吊桥的士兵,眼见这么多跑反的人,当即向陆松林禀报:

“老爷,皇军来了,怎么办?”

陆松林一听说是日军下来了,当即松了口气,脸上堆起了笑,晃悠悠地下了更楼,然后呼喝着,让后院的人给他拿来礼帽、长衫,然后下令,让院内的佣人、长工烧火做菜、做饭。

随后,他让自己的老婆,将藏在屋内大木箱内的“膏药旗”取出来,套在竹竿之上,将旗子挑在更楼之上;然后又下令,院内所有的护院乡丁们,全都列队整齐,前往门口去迎接“皇军”。

陆松林更是亲自带队,让人放下吊桥,领人站在吊桥的外面,翘首迎接日军的到来。

没多久,便看见五六个日军,在领头的翻译带领之下,耀武扬威地走了过来。那翻译身穿纺绸长衫,头戴着一顶小黑帽子,架着一副黑眼镜,手里提溜着一根文明棍,领着几个穿着黄军服,扛着长枪的日军士兵,径直走到了陆松林等人的跟前。

“大大的皇军,贱民有失远迎,快请进,快请进!”陆松林见对方来到近前,赶紧点头哈腰,满脸堆笑,嘴里不住地絮絮叨叨地念着。

那几名日军士兵看了陆松林一眼,理也不理,昂胸抬头,直接跨过吊桥,进了圩子之内。

随后,众人进了院内的客厅,只留两名日军士兵在外面站岗。

陆松林很兴奋,他这个院子,许久没有日军过来了。此番前来,自己负责招待对方,一来跟这些日本人拉拉关系,另一方面也让周遭的泥腿子们看看,他陆松林可是有日本人当靠山的,自己以后说不,谁还敢反抗。

当日,陆松林忙着接待屋内的日军们,他一面吩咐佣人们端茶倒水,一面让人捧来煮熟的热鸡蛋,还让人赶紧杀猪宰鹅,极尽献媚取宠之能事,一副奴才软骨头的模样,让人见之不禁憎恶作呕。

饭菜上来了,陆松林躬身引着众人就座,还没等迈步上前请座,陆松林旁边的日军翻译,突然将帽子一把扯下了,将腰间的短枪一拔,眼镜取下,帽子一摔,直接大声喊道:

“陆松林!你这个死心塌地的大汉奸,你抬起头来,仔细看看我是谁?!”

陆松林闻声,端着茶的手不禁一哆嗦,茶水溅在手背之上,他惊恐地抬头看去,这一看不打紧,可把陆松林给吓坏了。

这人剑眉星目,看得陆松林魂不附体,像只癞皮狗一般,瘫软在地上不住地打颤着。

别人他不认识,但眼前这位,自己是绝对不敢忘的,此人便是地方上的民运队队长——薛坤平。

屋内,薛坤平等人取出绳子将陆松林捆绑了个结实,屋外,其他战士们迅速缴了陆松林手下的枪支器械。

自打陆松林投靠日寇,一心跟着日本人破坏抗日,搜捕抗日干部,民运队便已下定决心,一定要除掉这个地头蛇。为了减免不必要的牺牲,民运队这边最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不用明攻,而是用智取。

当日,薛坤平等人换上了日军、翻译的衣服,大摇大摆地“下乡扫荡”过来了。陆松林不知有诈,打开院门,让进了民运队的战士们,也最终亲手推了自己一把,让自己归案落网。

几天后,抗日民主政府依法判处了陆松林死刑,为当地民众、抗日事业,除却了一个大害。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三辑)——第640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下面合集内的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射阳县文史资料》,张兆言记述

3 阅读: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