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一村民回家敲门,屋内父母吓得直打颤:我们知道你死得屈

青史如烟随风散 2024-12-01 12:03:13

1948年农历三月十七日,下半夜,鲁山县仓头乡寺沟村(现平顶山市鲁山县仓头乡小寺沟村)村东。

村民马征平老两口睡得正熟,突然听到自家的院门响了响,“砰、砰、砰!”

“谁呀?三更半夜的。”马征平听了会儿,随后推醒了老伴儿,自己披上衣服嘟囔着起了身,当他打开屋门,向着院门处才走几步的时候,一阵熟悉的“喊门”声,吓得他那脚步顿时趔趄了下。

“爹,快开门,是俺呀!山娃儿!”外面有人低声喊了一腔。

“山娃儿?!”马征平的老伴儿也起身跟着出来了,她一听外面的声音,顿时泪流满面,颤声地迟疑着。

“是俺,爹、娘你们快开开门!”外面的人又使劲推了推门。

马征平的老伴儿闻声,急慌慌地走过去,想要拉开门栓,却被旁边的马征平一把拦住,“你疯了,咱们山娃儿这么多年都不没给咱们捎封信,这深更半夜的“回来”了,你都没有想想,到底是啥回来了?”

他这一说,可把老伴儿刘翠珍给吓住了,他们俩原先的小儿子马友山在六年前,卖壮丁卖到了洛阳部队里面,这么多年,兵荒马乱的,同村卖去的人,没一个回来的,外面已有人带消息,他们村儿的这些人都已经在战场上阵亡了。

马征平的老伴儿得知消息之后,前两年是天天以泪洗面,眼都要哭瞎了,这几年好容易心静下来,认命了,谁知道那“死去多年”的娃,竟然半夜又“回来”了。

那个时候,农村里面都非常迷信,这种半夜敲门的事儿,按照村儿里面老一辈人讲,那就是外面的孤魂野鬼始终投不了胎,回到故乡来投靠亲人朋友们了。这种情况,可是万万不敢开门,一旦开了门,就要给家里面遭灾。

马征平与老伴靠在门扇处,哭得稀里哗啦,两人对着外面诉说思念之苦,又说儿子死得屈,一定会给他多烧纸钱,让他早早投胎安心。

甭管外面的人如何解释,里面的俩老人,就是不开门。可外面的那个“鬼”却始终没有退却的意思,双方就这样互相劝说着,一直僵持了一顿饭的功夫。

这个时候,马家的毛驴开口叫唤了起来,一听牲口呼叫,马征平夫妻俩这才将信将疑地将门打开,当他俩看到门外站着的儿子马友山之时,顿时如梦初醒,自己这个失踪多年的儿子,竟然还活着!

当天,老两口拉着儿子的手,一家人坐在床上,流着眼泪,一直说到了天亮,马友山也跟父母讲述了这几年,自己在外的一系列坎坷经历,听得二老那是心如刀割,不住地抹着泪,感慨儿子真是太不容易了。

马友山是1942年五月初离开家的,当时乡里大旱,颗粒无收,十里八乡的老百姓们没了活计,不少人选择了出村乞讨为生。

也有一些人,像马友山一样,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卖壮丁。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可以看到,反动派下乡直接绑人,强拉壮丁,但在那个时候,还有一种摊派壮丁名额的办法,那就是一些穷困潦倒,实在无以为生的人,也会通过贩卖自身的途径,换取一条活下去的路子。

马友山当时将自己卖了三块大洋,然后跟着一众壮丁们一起,去了驻扎在邙山岭的洛阳十五军军中。

这其实并不是马友山第一次参军,早在1937年的时候,仓头乡乡长董居平摊派壮丁名额,寺沟村的甲长王学建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被东居平关了起来。王家没辙,只好寻愿意参军的人员去充数,当时马友山家贫困潦倒,乡人便劝马友山去卖壮丁。

这是马友山第一次参军,随后,他在部队里面成了机枪手。当时的马友山没有经历过战争,觉得吃饭比家里面强,至少能吃饱,这就很好。

然而,他却万万没想到,战争临近速度竟然如此之快,不久,马友山所在的部队便奉命前去中条山一带与日军作战。

那一战,战况惨烈,马友山所在的部队伤亡惨重,其所在的连部,原本编员128人,结果最后,只剩下了马友山和另外一名战士生还。

后来,部队在登封训练整编,不愿再打仗的马友山,随即借机逃回了家乡。

马友山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再也不会跟枪打交道了,然而,命运却再一次戏弄了他。

马友山再一次卖壮丁,回到了部队当中,后来,他随着部队四处转战,期间经历了大小多次战争。1944年八月,马友山所部与日军作战失利,马友山与部分战士们,随后,不幸被敌俘虏。

惨无人道的日军,视俘虏如牛马,对方用铁丝把人捆成三道——胸部、大腿、小腿,随后像运输物品一般,将人“扑通、扑通”地扔到了汽车之上,随后开往龙门而去。

当时,汽车之上,人压人、人挤人,所有人都动弹不得,只听见下面的人不断嘶吼,到了后面反而渐渐没了声。当时的马友山拼死滚到了车厢角落处,至少还能透口气。

到站之后,马友山才发现,被人压在最下面的两个人,已被压死了。后来,日军士兵将马友山等人关在一间屋子内,期间三天三夜不给他们吃喝,将所有人都饿的发慌。

没过几天,日军再次从人群中挑出了十五人,不过这十五人却最终没有回来,所有人都猜出他们去哪儿了,但没有人敢提及此事,也没有人愿意提出来。

随后,马友山被押到山东济南南郊,被日军强迫着打炮眼、炸石头、平整地、修工事。

工地的条件极差,人累了有监工在旁边拿皮鞭抽打,整日吃不饱、穿不暖,工友们得病了,便被日本人拉出去,活埋了。

因为实在是受不了日本人的压榨,马友山最终想不开,在一次爆破炮眼之时,一下子趴到了炮眼之上。

“轰隆!”马友山被轰得腾起来几米高,后来醒过来,已是面目全非,所幸的是第二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向了,马友山这才躲过了被日军扔掉、活埋的厄运。

抗战胜利后,马友山从战俘营中被部队接出来,随后回到了洛阳邙山随军继续驻扎于此。当时的马友山以为,日本人被打跑了,自己总算可以回家了吧。

然而,反动派的贪婪最终挑起了战火,解放战争开始后,马友山所部受阻不利,随后便计划退却湖南长沙,当军队行到武汉之时,马友山悄悄逃出了部队。

这一路,马友山昼伏夜行,一直到了河南舞阳之时,他才将部队衣服扒下来,换了钱买了身灰黑色的粗布衣服,穿在身上。

得知儿子这么多年受苦如斯,老两口抱着儿子,顿时泣如雨下。

随后,马友山便躲在了屋内,一直悄悄藏匿,直至鲁山解放。那时,村里面的人们才知道,马家失踪多年的那个儿子,竟然已经回来了。

参考资料:《平顶山文史资料》,马友山回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