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晚上,我刚刚入睡,突然被手机铃声吵醒。
同事小王满嘴酒气地在电话里问:“门能开一下吗?
”我一愣,他接着说:“今天喝得有点多,不好意思啊。
”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每次他喝多都会想到我家,虽然我尽量理解他的情况,但这种不请自来的行为总让人心里有些不舒服。
可能有些人确实对于“边界”这个词感到陌生。
家中来客:礼物与边界的失衡小时候,家里经常有个女性朋友带着小孩不请自来。
有时候赶上吃饭,便大大方方加入,当然也带点小零食,但这种过于随意的频率让人怀疑,是礼物弥补了不请自来的冒昧,还是我们过于大方了?
家庭是一个私密的空间,偶尔的拜访让人心生暖意,但过多则让人感觉界限被侵蚀。
大家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可是,近邻更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
朋友的界限:从不告而取到心烦意乱还记得有次去表妹家,晚上不小心睡着了,醒来时发现手机上重要的聊天记录不见了,她毫不在意地说带孩子玩了一下午手机。
这种随意查看他人隐私的行为无异于“窃取”,不仅是物质,更是个人空间和信任的越界。
朋友之间本应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但总有些人习惯于对他人的信任“借用”过多,这种行为终究会伤害彼此关系的根基。
儿童的无礼与家长的神秘沉默在超市里,经常看到一些孩子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而家长却站在一旁默默不语,这种情况真的让人难以理解。
孩子有可能是不懂事,但更不应该忽视的问题是家长的态度。
每一个不纠正错误的沉默,都是在助长孩子的无边界感。
亲眼见证如此场景,该说还是得说,因为这些小小的习惯,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行为方式。
成年人的失控:那些难以忍受的醉后行为成年人的边界感问题不仅限于行为,还包括行为后的“理所当然”。
比如丈夫的姐夫每次喝醉都来我家住,因为他曾帮助生意上的忙,我也忍了好几次。
但一而再再而三的事情,总有一天会超出容忍的底线。
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圈子里,但总要尊重他人的生活规则。
将自己的一切视作理所当然,是极其冒犯的。
结尾也是感悟,其实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多少都需要处理边界的问题。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家庭成员还是朋友,何不试着尊重他人、了解他人呢?
边界感不是生而具备的,它是一种成熟和生活智慧的表现。
适度的“距离”不只是礼貌,也是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份彼此珍重的关系。
在一段关系中,只有当“界限”被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心灵天空才会更广阔。
也许,世界如此紧密,连接着的是心与心,而非跨过边界的肆意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