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晚,青岛国际小提琴比赛开幕式在青岛大剧院盛大启幕,本届比赛共吸引全球百余名小提琴青年才俊报名参加。第一轮比赛(中国赛区)于3月7日至9日在青岛展开精彩角逐。
连日来,春日青岛的上空,碧海边,蓝天下,红瓦绿树的光影间,持续奏响着属于这座“音乐之岛”的动人旋律。
高水平的赛事
比赛在拥有近九十年历史的市南区兰山路1号青岛音乐厅进行。就是在这座建筑里,过去的几十年间,王云阶、李劫夫、赫保真、王重生、贺绿汀、应尚能、吕思清、李心草等一众著名音乐家留下了宝贵的艺术印记。
比赛组委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校长俞峰教授视频致辞
比赛组委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副校长于红梅教授致辞
比赛组委会副主席、青岛市市南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存东致辞
评委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童卫东教授致辞
指挥:陈琳 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小提琴独奏:谢楠
弦乐四重奏:琥珀四重奏
这是一项旨在培育优秀音乐人才、促进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小提琴国际性音乐赛事,选手为年龄16岁至36岁的青少年,每三年举办一届。自2005年落户青岛并举办首届赛事以来,国际小提琴比赛就以其高度的专业性和国际性成为世界顶级音乐赛事,不仅挖掘出众多备受世界瞩目的小提琴人才,更是作为青岛最耀眼的文化名片,不断增强着青岛的城市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据悉,参加本次比赛的选手们水平非常高,涵盖中国金钟奖获奖者、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获奖者、全国各专业院校及海归青年教师,他们从未停止过在音乐上的追求与努力。赛事组委会与评委会均对所有优秀的选手寄予了厚望。
本次比赛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共市南区委宣传部、青岛市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央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去年10月和今年1月,预选赛和第一轮比赛(海外赛区)线上评审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半年后的今年9月,半决赛、决赛、颁奖典礼及闭幕式音乐会也将在青岛进行。
在此期间,为进一步推动音乐美育普及,提高岛城青少年专业水平,还将有一系列的大师课、大师音乐会陆续推出。届时,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国内外著名专家、音乐家和音乐团体将参与演出,让古典音乐的浪漫更深地融入青岛这座“音乐之岛”的城市肌理。
“本届音乐赛事将为音乐从业者、爱好者,及更多的市民群众提供近距离观摩、学习高水平的选手的机会,音乐美育的普及和辐射也将带动全国小提琴水平的提高。”比赛组委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校长俞峰教授在开幕式的视频致辞中如是说。
比赛组委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副校长于红梅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共同以发掘音乐人才为使命,坚守创赛初心,以合理的评审机制、严谨的贯彻执行、严格的监督来保证比赛的公正透明,携手为选手们创造顶级的比赛环境和交流展示平台,共同打造青岛国际小提琴比赛的品牌影响力,并祝愿本届青岛国际小提琴比赛获得圆满成功!
给未来以机会
“比赛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练,不要太在乎比赛的成败。它提供的更多是一个磨砺意志力的舞台,而意志力恰是决定一个人艺术生命长短的最重要的因素,”童卫东教授勉励选手们通过比赛的舞台学会积累经验、调整心态,构建更强大的内心,如此“才能走好艺术之路,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青岛国际小提琴比赛开幕式现场
疫情期间,很多线下比赛都不得不取消或延期,线下教学也受到很大影响,童卫东教授对此深有体会。正因如此,在感慨参赛选手们“经过刻苦练习、录制视频、参与线上预赛选拔,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之余,赛事前后,他还尽己所能积极地为选手和琴童提供更多提升和展示的机会。
2月18日,由岛城多所学校推选的24名优秀小提琴琴童,参加了由童卫东教授亲自参加评审的“遇见未来|青岛国际小提琴比赛音乐家同奏计划”线上选拔,最终,来自青岛第39中学的刘飞彤、青岛耀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王上恩、青岛太平路小学的孙崇文和青岛梅纽因学校的王一妃脱颖而出。
3月2日,4名小琴童受中央音乐学院邀请赴京与该校的音乐家们同台排练,在近距离领略音乐大师们风采的同时,还得到多位专家老师的专业指导。央音的音乐家们对小琴童们的演奏水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对青岛良好的古典音乐土壤表示了认可。
入选琴童之一刘飞彤难掩激动之情:“现场得到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面对面的指导,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内心在悄然变化,对我专业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童卫东教授接受采访
中国海洋大学小提琴专业教师王媛作为指导老师,也注意到了孩子们从央音回来后的变化,她说,大师们一句话的点拨对孩子来说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将对他们建立信心、树立目标起到积极作用。这些孩子是非常幸运的。音乐是表现的艺术,只有在舞台上演奏才能迸发出新的生命。能够登上国际赛事开幕式的舞台,对孩子们来说,不仅是一次成长的历练,更是一次视野的拓宽。
3月5日的开幕式音乐会上,4名琴童作为“演奏学员”,与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共同奏响了安东尼奥·维瓦尔第:《春》(第一乐章)。他们的出现和精彩表现,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也将音乐会推向了高潮。
童卫东教授说:“我相信每当新的挑战来临时,全新的机会也将涌现出来。”在比赛中担任评委的大师们,通过“美育大师进校园”活动,将这样的机会带给了岛城更多的孩子。
比赛间隙,担任评委会委员的杨戈芳教授、黄晨星教授分别走进青岛第二十六中学、青岛大学路小学,为来自全区各中小学的200余名弦乐“小爱好者”及校乐团指导教师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艺术交流会。
从事多年小提琴教育工作的王媛老师对“大师进校园”活动有更多的期待:“希望有更多来自央音的专家、国际专家走进青岛,给孩子们更多学习、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同时也给基层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指导,帮助大家把音乐的普及工作做得更好。”
一把琴,一座城
青岛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即使从1891年开埠算起,至今也不过122年的历史。但小提琴与青岛的缘分,却几乎与“市龄”相当。
德国侵占青岛后, 外国人居住区西洋音乐盛行,教堂的建立也使教会音乐开始兴起,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亦逐渐传入青岛。《胶海关十年报告(1902~1911年)》中即有“美丽的海水浴场……每日下午有演奏音乐的管弦乐队”的记载,是青岛历史上关于小提琴活动的最早记载。
北洋政府统治和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统治时期,青岛市立中学(现青岛一中)、礼贤中学(现九中)、文德女中(现八中)、圣功女中(现七中)等普遍设立了音乐课。为了普及音乐、培养音乐人才,一批专职音乐教师还发起成立了青岛音乐会,组织和协调各学校音乐活动,举办小型音乐会。
这其中,就有中国第一把小提琴的制作者王玫、中国第一位小提琴教授谭抒真的身影。
八十多年前的1935年,青岛市立中学(现青岛一中)音乐教师王玫,经过两年潜心研究,用时四个月,完全选用中国木料,制作出中国第一把小提琴。制作过程中,王玫得到了同为青岛人的谭抒真的积极帮助,而谭抒真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小提琴教授,还是我国从事小提琴教学时间最长的教授(77年),且是我国小提琴制作事业的开创者。
小提琴方面更多的“中国之最”,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青岛与小提琴历久弥深的不解之缘。
比如,从这里走了中国首届小提琴中国作品演奏比赛的第一名陈立新,走出了大名鼎鼎的、第一位夺取小提琴艺术最高奖(意大利国际《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一等奖的音乐家吕思清,走出了出生于1980年、中国最年轻的小提琴比赛世界冠军李传韵——夺冠时的他年仅11岁。
无论是漫步于欧陆风情的老城区,还是行走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街区,抑或是流连于海风习习、海浪声声的醉人海滨,小提琴的丝丝鸣响都不会给人以违和之感——经历百年的浸润,它已经彻底融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之间,作为这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拨动着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的心弦。
2005年9月,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在青岛奏响华彩乐章,并永久落户青岛,不仅使青岛拥有了一个美丽的音乐节日,更点燃了青岛市打造“音乐之岛”的梦想。
打造“音乐之岛”
3月10日下午,参赛选手和多位青岛本土的优秀琴童们一起,出现在市南老城区的三江里、天主教堂、安娜公主楼和小红楼,在百年里院的光影里,在欧陆风情的建筑间,奏响琴弦,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欣赏、拍摄。
浸透着历史沧桑的百年建筑,恣意挥洒着青春气息的少年,在这一刻彻底融为了一体。
建筑会老去,但音乐永远年轻。
朱自清先生在其名篇《荷塘月色》中写道:“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青岛有荷塘月色,有光与影的和谐旋律,更有奏响百年不曾停息的琴声——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音乐之岛”。
近年来,市南区相继承办了国际管乐艺术周、法国文化周、中国(青岛)艺术博览会等高端艺术活动,不断推动高端演艺大众化、日常文艺活动普惠化,在惠及市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城市的文化艺术氛围日益浓厚。
去年5月,市南区还提出了建设艺术城市、打造“音乐之岛”城市品牌的目标,结合城区旅游特色,将音乐“搬”到了街头,以“城市音乐角”的形式,为市民游客营造在歌声中探索城市的全新旅游体验。一系列举措,既有效推动了疫情下文旅消费的加速复苏回暖,也让青岛的音乐“气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市民、游客心目中“音乐之岛”的形象更是变得日益清晰而具体。
比赛组委会副主席、市南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存东在开幕式的致辞中说,青岛是一座充满时尚魅力,具有丰厚文化艺术底蕴的城市。
国际小提琴比赛选择在市南老城区的举办,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国际音乐大咖、全球音乐人才的汇聚,也让“音乐之岛”的乐章更加丰富、多元、时尚。
开幕式音乐会上青岛观众的音乐素养,给童卫东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他对青岛音乐教育的未来和“音乐之岛”的打造充满期待。
上合峰会后,青岛围绕“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目标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不懈的努力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这场国际性小提琴赛事的举办,让人们对“办好一场音乐赛事,激活一座‘音乐之岛’”有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王媛说:“古典音乐对于人们的意义,就在于在用心聆听间,让音乐慢慢融入血液,让自己的感官变得更加敏感,从而获得更深、更过瘾也更淋漓尽致的生命体验。”
或许,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市民和来到这里的游客们而言,“音乐之岛”的意义,正是可以让他们在琴弦对耳膜的抚触中,获得更多心灵的疗愈,感受更多生命的美好。
这样的美好,正在岛城的大街上、琴弦上静静发生、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