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军舰“下饺子”,台湾也没闲着,不断推出各种装备,尤其是其中一款被称为“航母杀手”的大杀器,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台湾“航母杀手”曝光了最近,社交媒体上,一张据称是在台湾宜兰县苏澳地区某船厂拍到的照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人纷纷猜测,照片中出现的就是沱江级巡逻舰第二批次的首舰。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毕竟沱江级的第一批次6艘舰已全部交付,并替换掉了老旧的锦江级,在基隆港口驻扎着。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照片)
说起沱江级巡逻舰,它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其战术理念——“狼群战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多艘快速小艇同时发起攻击,让对方的防御系统无从下手。以小博大,这也是台湾方面寻求非对称作战的一部分,试图用这种策略来对抗拥有优势装备的解放军舰艇。
按照“台独”武装的设想,沱江级与光华六型导弹快艇组成的编队将在海战中充当特遣队,以反舰导弹饱和攻击的方式给敌方舰艇造成巨大毁伤。那么,这种饱和式攻击,解放军能拦住吗?
沱江级巡逻舰,真能拦住解放军?要评估沱江级巡逻舰的战斗力,就得先了解它的性能特点。首先,这艘小艇不容小觑的地方在于速度,最大航速可以达到38到44节。这在海战中相当重要,因为速度往往意味着生存能力和机动性。
(雄风3反舰导弹)
其次是火力配置,沱江级的武器装备让人刮目相看。它能携带16枚“雄风”系列反舰导弹——8枚“雄风2型”和8枚“雄风3型”。这个火力水平已经可以与一些吨位较小的护卫舰一较高下了,而这类导弹快艇通常不过4至8枚导弹的载弹量。在反舰攻击方面,沱江级确实具备一定程度上的优势。
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瑕的战舰。沱江级巡逻舰的防御能力则是一大短板。舰上仅有的一门76毫米舰炮和尾部的“密集阵”近防炮,在面对空中威胁时显得无能为力。虽说这已是经过优化后的配置,但要抵挡现代化的空袭仍显乏力。此外,由于舰体设计轻便,其整体防御在遇上重磅打击时可能会难以招架。
这也就是说,沱江级巡逻舰虽然在火力上可以与小型护卫舰匹敌,但它的薄弱防空火力与轻便的船壳都限制了其在高烈度海战中的表现。这种局限性,使得它在面对先进装备的对手时,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在缺乏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单靠自身的优势恐怕难以立足。所以,与其说这是台湾的“秘密武器”,倒不如说是一场赌注,看这样的非对称策略是否能在紧急关头起到关键作用。
(“光华六号”导弹艇)
解放军的杀手锏,可不止一个尽管沱江级巡逻舰在台湾的计划中被寄予厚望,尤其是在所谓的非对称作战策略中充当重要角色,但现实中,它们的威慑力远不如想象那么强大,毕竟它们的对手是实力强悍的解放军。
随着近年来装备升级的推进,大量现代化驱逐舰、护卫舰已经成为解放军水面力量的中流砥柱。这些舰艇不仅船体庞大,火力强大,还配备了先进的防空和反导系统,能够形成严密的保护网络。像海红旗-9、海红旗-10这样的防空导弹系统,都是为了有效拦截来袭的反舰导弹而设计的。
除了水面舰艇的防御能力外,解放军在空中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歼20、歼16等先进战机,协同空中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可以提供全覆盖的立体防空及电子战支持。更不用说轰-6轰炸机携带的远程导弹可随时对目标进行精准打击,这样的压制能力使得任何试图以速度和机动性取胜的小艇都很难靠近解放军的主力舰队。
(055延安舰)
因此,虽然从纸面上看,多艘沱江级巡逻舰联合发起的“狼群”式饱和攻击有其战略价值,但在解放军现代化作战体系的绝对优势面前,其能否实施这些战术,并真正撼动解放军的作战部署,令人存疑。当代海战早已不是单靠一招鲜就能制胜的舞台,复杂而快速的战争过程对海上部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台湾海上力量的一大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