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大西洋鸿沟正在加深,美欧会“闹掰”吗?

兵器视频 2025-02-20 13:42:20

在国际舞台上,美欧关系一直被视为西方世界的“铁板钉钉”的联盟典范。然而,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却让人不禁怀疑:这层看似坚固的跨大西洋关系,是否正在被一条不断扩大的鸿沟所侵蚀?而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那番“惊世骇俗”的言论,更是像一颗重磅炸弹,直接将美欧之间的矛盾暴露在了聚光灯下。

万斯在慕安会上炮轰欧洲

万斯在慕尼黑会议上放了一炮,他没有按欧洲人的期待去谈俄乌冲突、中国、俄罗斯等关键议题,而是对欧洲的价值观发起了“残酷的意识形态攻击”。

他指责欧盟领导人压制言论和宗教自由,未能阻止非法移民,还因惧怕选民的真实意愿而逃避现实,甚至点名英国、德国、罗马尼亚、瑞典等国,描绘出一幅欧洲政治被媒体审查、选举取消和政治正确性裹挟的图景。这番言论无异于在美欧关系的伤口上撒盐,让欧洲人感到震惊和愤怒。

英国《卫报》指出,跨大西洋鸿沟正在加深,美欧之间的分歧已经不仅仅是对俄罗斯的态度不同,更是在价值观和民主等深层次问题上出现了巨大裂痕。而这种裂痕,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美国财长与乌克兰总统

先说说乌克兰问题。

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的角色,堪称“甩手掌柜”。美国一边将乌克兰的油水搾个净干,特朗普口口声声说援助乌克兰花了3500亿美元,而泽连斯基说只收到750亿,剩下的钱还必须还!没有钱,就用用稀土资源来换。美国财长在基辅签署了“以资源换援助”的协议。

另一边却把“烂摊子”甩给欧洲,美国要求欧洲组建维和部队保卫乌克兰,同时购买美国的武器武装乌克兰。美国自己则在背后赚得盆满钵满,通过高价向欧洲倾销能源,大发战争财。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让欧洲国家对美国的信任大打折扣。

美欧关系进入动荡期

再看看美国的贸易政策。

美国对欧洲的贸易壁垒从未放松,加税政策更是让欧洲企业苦不堪言。美国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对欧洲的钢铁、铝制品等产品加征高额关税,还对欧洲的汽车制造业虎视眈眈。这种“薅盟友羊毛”的行为,让欧洲人不禁感叹:这还是那个曾经的“盟友”吗?

更让欧洲人感到愤怒的是美国的“小动作”不断。美国曾试图吞并格陵兰岛,这一举动直接引发了欧洲的强烈反弹。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重申格陵兰岛是“非卖品”,而丹麦国王甚至通过修改国徽图案来表达对美国的不满。这种对欧洲国家主权的不尊重,无疑是给美欧关系的伤口上又狠狠地戳了一刀。

美国扬言吞并格陵兰岛

美国的窃听行为更是让欧洲人“心寒”。

从斯诺登事件曝光美国对欧洲政要的监听,到如今仍不时传出美国在欧洲的“情报活动”,欧洲人不禁怀疑:美国到底把欧洲当盟友还是当对手?这种“背后捅刀”的行为,让美欧之间的信任荡然无存。

而北约的防务开支问题,更是美欧矛盾的集中体现。美国要求欧洲国家不断增加防务开支,甚至以退约为要挟,逼迫欧洲国家“出血”。特朗普政府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国防开支提高到GDP的5%,这一要求让欧洲国家叫苦不迭。欧洲国家本就面临着经济复苏的困境,美国却还在不断“狮子大开口”,这让欧洲人不得不重新审视美欧关系的未来。

那么,美欧会“掰”吗?

从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欧洲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国并不是一条可持续的道路。欧洲议会的议员们纷纷呼吁欧洲要实现战略自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而美国方面,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调整也让欧洲人感到不安。美国可能会放弃其作为欧洲安全保障者的传统角色,转而将重心放在遏制中国崛起和支持以色列上。

美欧关系充满变数

然而,美欧关系的走向并非完全取决于一方。欧洲国家虽然对美国的种种行为感到不满,但短期内要完全摆脱美国的影响也并非易事。北约的存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一些共同利益,都让美欧关系处于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跨大西洋鸿沟正在加深,美欧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无法掩盖的地步。如果美国继续以这种“霸凌”的姿态对待欧洲,那么美欧关系的未来,或许真的会走向一条“分道扬镳”的道路。而对于世界格局来说,这或许又将是一次新的变局。

0 阅读:11

兵器视频

简介:让我们一起畅聊国内外最新资讯、最前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