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奇:从铁路工人之子到澳洲华人艺术家
战乱年代的成长与艺术梦想
2023年9月28日,达奇在墨尔本的一家医院因心肺衰竭与世长辞,享年90岁。
这位曾在中国演艺界留下深刻印记的演员,就此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
达奇,原名齐福君,1934年出生于吉林长春阜丰山下的怀德县。
他的父母都是铁路工人,家庭条件普通。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达奇的父母努力为他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他得以完成小学和中学学业。
这在当时识字率不高的情况下,实属不易。
互动问题:你认为战乱时期的教育机会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大的影响?
艺术之路的开端
1950年,达奇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至长春铁路业务所学习报务,次年进入长春邮电高级职业学校进修。
学习之余,他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学校的文艺活动,由此与表演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3年,达奇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当地铁路的列车段文艺车班工作。
同年,哈尔滨铁路文工团到他的单位选拔演员,达奇凭借俊朗的外貌和健硕的体型成功入选,从此踏上了职业演员之路。
进入哈尔滨铁路文工团后,达奇虚心向团里的前辈学习表演技巧,活跃在话剧舞台上。
尽管起初他饰演的大多是小角色,但他始终全力以赴,力求完美诠释每一个角色。
他的努力和执着为自己赢得了更多机会,也让他在表演领域逐渐积累了丰富经验,演技日益精湛。
从《边寨烽火》到《封神榜》的辉煌历程
1956年,达奇迎来了演艺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林农拍摄中国首部彩色故事片《边寨烽火》,在各大演艺团体中选角。
达奇凭借出色的外形和扎实的表演功底,成功吸引了林农的注意,获得了参演机会。
在《边寨烽火》中,达奇饰演男一号“多隆”。
他将角色的勇猛和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影片上映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烈反响,达奇也因此获得了第十一届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青年艺术家奖,成为备受瞩目的新星。
凭借《边寨烽火》的成功,达奇在演艺圈崭露头角。
随后,他参演了《12次列车》和《驴火正红》等影片,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1961年,他被调入长影厂演员剧团,成为专业电影演员。
在长影厂的支持下,达奇的演艺事业迅速发展,他参演了多部口碑佳作。
在《英雄儿女》中,他饰演志愿军参谋长,尽管戏份不多,却将角色的洒脱与勇敢展现得十分到位。
在《独立大队》中,他饰演的士兵牛轱英勇善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而,达奇的事业并非一直顺遂。
1966年,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许多演员的事业受到影响,达奇也不例外。
他的事业陷入瓶颈,甚至一度停滞。
在这段艰难时期,他不得不通过做许多繁重的杂活来谋生。
1969年,达奇被下放到吉林省舒兰县,在农村插队落户,参加艰苦的劳动。
每天的劳作让他疲惫不堪,腰酸背痛成了家常便饭,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1972年,达奇终于回到长影厂,偶尔出现在话剧舞台上。
直到1975年,淡出银幕近十年的他,凭借电影《车轮滚滚》重新回到观众的视野。
1976年底,达奇的演艺事业逐渐恢复,他重新将精力投入到演艺事业中。
从1977年开始,达奇再次活跃在演艺圈,参演了多部影片,如《熊迹》中的“老魏爷”、《渔岛怒潮》中的王四江,以及《吉鸿昌》中的“吉鸿昌”等。
这些角色各具特色,达奇通过自己的精湛演技,将它们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吉鸿昌》,作为国庆三十周年的献礼片在全国上映,还获得了第三届百花奖的最佳故事片,这无疑是对达奇演技的高度认可。
随着参演作品的增加,达奇不再满足于仅仅做一名演员,他开始尝试导演工作。
1982年,达奇离开长影厂,进入福建电影制片厂,担任副厂长。
在这里,他不仅继续拍戏,还执导了《倔强的女人》和《桥隆飙》等作品,反响热烈。
他在导演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才华和视角,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创意,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学习和成长,努力提升自己的导演能力,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85年,拍完《奢香夫人》后,达奇逐渐淡出电影领域,将重心转向电视剧。
他拍摄了《黑船》、《鼓浪屿号》、《骗局奇情》和《龙城二娇》等作品,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而他在90版《封神榜》中的表现,更是令人难以忘怀。
90版《封神榜》由傅艺伟、蓝天野、汤镇宗、达奇、张晓林等人主演。
在拍摄该剧时,达奇已年过半百,而饰演苏妲己的傅艺伟正值青春年华。
互动问题:你觉得年龄差异是否会影响演员之间的合作?
红遍大江南北的纣王形象
在剧中,两人有亲密戏份,其中一场泳池戏甚至需要亲吻。
傅艺伟得知后,因不愿与比自己大许多的达奇拍吻戏而提出质疑,拒绝拍摄。
导演和工作人员多次劝说傅艺伟,但始终未能说服她。
为了不影响剧情发展,同时也顾及傅艺伟的感受,导演决定将原本的吻戏改为达奇亲吻她的脸颊。
即便如此,傅艺伟仍然感到不适。
在拍完这场戏后,她心中充满了不快,整整一个月没有和达奇交流。
尽管拍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插曲,但达奇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他成功地将“纣王”这一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达奇在凭借纣王一角走红后,并没有继续在国内发展事业,而是选择移民海外。
1990年,《封神榜》热播后,达奇毅然放弃了国内的光明前景,携家人移居澳大利亚,成为澳籍华人。
移民澳洲后的艺术人生
在澳大利亚,达奇和家人定居于墨尔本。
尽管身处异国,他积极参与澳中文化艺术交流,曾担任大洋洲文联副主席,并创作了许多关于澳洲华人生活的文学作品,还拍摄了《中国留学生在澳洲》、《澳洲情》、《追逐墨尔本》等影视作品。
在达奇和妻子的影响下,他们的子女自小对艺术充满兴趣,但成年后选择了音乐道路,均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工作。
达奇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在中国演艺界留下了众多经典作品,他的艺术成就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互动问题:你如何看待达奇选择移民海外的决定?
结语
回顾达奇的一生,我们看到了一个从普通铁路工人之子成长为著名演员、导演的奋斗历程。
无论是在动荡的年代里坚持求学,还是在演艺事业上不断突破自我,达奇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尽管晚年远赴澳洲,但他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从未停止。
达奇的精神遗产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继续传承他留下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