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两大早稻主产省,近期,湘赣大地上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着“双抢”作业。
今年6、7月,湖南、江西大部地区都遭遇了比较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而此时恰是南方早稻生长发育关键期。为此,农业部和气象局在6月21日还联合发布了风险提示,表示江西北部、湖南北部、湖北南部等地处于抽穗扬花期的早稻遭受“雨洗禾花”风险较高。那今年早稻产量是否受到灾害影响?生产形势究竟如何?引人关注。
据江西7月初召开的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消息,今年入汛以来(4月1日至7月2日),江西全省平均降雨量108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3成,列历史同期第4位。
权威部门表示,强降雨天气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主要是赣中、赣北地区的部分早稻、中稻、设施大棚和渔业设施受灾。
如中国网《江西金溪:灾后抢种补种忙》中,种粮大户李某反映400余亩早稻被水淹,预计亩产损失200余斤。长江乡村行《永修:市县联合开展早稻灾情调查与气象服务》中,种粮大户吴某表示6月中旬末至7月初,连续半月降水天气,“雨洗禾花”持续时间特别长,很多田块早稻无法有效开花授粉,导致减产严重。
(永修某地被水泡过的早稻田)
央广网《全力以“复”——江西永修灾后恢复农业生产一线见闻》报道,种粮大户徐某1000多亩早稻被洪水淹没,基本绝收。对受淹严重的、不可恢复的稻田,当地指导农户改种补种晚稻,为此还下发稻种了17.45万斤。按照一亩用种6斤计算,这足够近3万亩晚稻播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地早稻受灾绝灾面积不小。
湖南地区的灾情更为严重。仅6月16日、17日两天,就有70个县区出现暴雨,其中27个县出现大暴雨。6月底,如岳阳市平江县、汨罗市多地又遭遇历史最强洪涝灾害;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口,造成垸区被淹。
华声在线报道,汨罗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超30万亩,当地全力开展早稻抢收,力争减少损失。湖南防汛抗灾专题报道,桃源县临时调用6万公斤储备种子用于补种晚稻。
央视新闻《湖南多地出现连续强降雨水库、灌区如何安全度汛?》报道,常德市今年种植早稻270万亩,受强降雨影响,成灾面积20.2万亩。在灾害统计中,成灾面积是指农作物减产三成及以上的面积。这就可以理解为,常德有7.5%左右的早稻至少减产30%。
中国三农发布《直击湖南平江水稻抢救现场》报道,平江县某专业合作社种植早稻3600亩,其中60%近乎绝收,为赶下一季农时,连夜收割损毁水稻。
虽然受灾区域挺大,不少地方灾情还挺严重,但从目前开割情况看,不少报道还是表示今年的早稻呈增产趋势。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来自华声在线的报道——《桃源早稻灾后喜获丰收》,该县虽遭遇洪涝灾害,波及26个乡镇街道、受灾面积10余万亩,但最终农业部门负责人还是表示:今年早稻亩产比上年增加4.8公斤。
还有隔壁的桃江县,也是预计今年的早稻增产。预计全县早稻平均亩产400公斤,较去年亩均增产10公斤。
石门县农技人员田间测产显示,早稻亩产607.4公斤,每亩增产39.4公斤,增产幅度6.93%。红网时刻新闻报道显示,7月12日,湖南省农学会专家组在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开展测产,亩均产量562.18公斤刷新记录,实现超10%的目标。
在江西,不少地方也是迎来增产的消息。如央视网报道《江西吉安早稻新品种减肥增产一步搞定》,青原区某水稻种植的早稻,在面对上半年雨水偏多、降低肥料使用量的情况下,依然增产6-8%。
再如丰城市,农业部门在集成技术示范区开展的实割测产结果显示,早稻增产10%以上。还有上栗县,农业部门实割测产显示,早稻平均亩产相比去年增产5%左右。该局农技站负责人表示,虽然上半年雨水较多,但得益于良种、良机、良法的推广应用,今年全县早稻的长势整体较好。
中国网报道《21.6万亩早稻喜开镰 颗粒归仓好“丰”景》,南城县早稻平均亩产量预计可达500公斤(2023年江西全省的早稻平均亩产为379.6公斤)。种粮大户崔某表示,虽然前期受集中降水影响,但在农技专家指导下,采取有效措施,自家早稻的亩产量同比增加30到40斤。
我们会发现,农户大多是说减产的,而专家多是说增产的,到底产量如何呢?从笔者田间看到的情况,似乎并不像专家说的那样好,特别是沿河的农田,今年还是受灾比较严重的,而恰恰这些沿河的农田,是耕作条件比较好的,基本都是原来的高产田。
当然,粮食生产形势是非常复杂的,有地方受灾,并不代表全国、全省、全市就都要减产,因为还有其他地方是增产的。最终早稻产量如何,还需等权威部门统计确认。
文中图片来自新华网、央广网、视觉中国、红网、自己拍摄、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