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看过《西游记》电视剧的人都对里面人物的形象印象很深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西游记》里面的和尚包括一些佛祖他们的形象都是肥头大耳的外貌,甚至就连唐僧也是白白胖胖的。
但是相比之下,那些道家神仙们确实个个身材匀称,甚至有一些可以称得上是骨瘦如柴。
这样的差距不禁让人沉思,和尚们不是都吃素吗?没有高油脂的食物,为何还会肥头大耳的呢?究竟是怎样的伙食造成了这种现象。
由来已久我们在现如今的寺庙之中祈福之时,所见到的和尚到多都是将为肥胖的身材,这就让我们形成了一种和尚本来就很胖的刻板印象。
而西游记在进行取材时,也是参考了现如今和尚的一些形象,才导致了剧中的大多数和尚甚至佛祖都是较为肥胖的。
其实,以前的和尚长得并不胖,顶多只能算是中等身材,只有少数的和尚会长得比较胖,但总的来说,和尚的身材相较于道士还是比较胖的。
这个时候的和尚长得相对较胖其实并不是因为伙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
和尚与道士不同,道士们虽然每天都要上香祈福,或者进行打坐,但是他们打坐的时间并不长,而且道士们每天都要练功,每天都有一定的锻炼量。
除此之外,道士们也会时不时的外出云游,因此即便道士们在日常伙食中会有一些荤腥存在,他们也不是很胖,甚至会有些消瘦。
反观和尚,和尚们日常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念经,一场念经下来甚至要持续几个小时,而且全程都是坐着或站着的,一天下来基本上不怎么运动,妥妥的就是“宅男”,因此即便和尚们不碰荤腥,他们也会因为缺乏运动量而变得相较于道士更加肥胖。
事实上,和尚们并不是一直都是吃素的,在佛教最开始传入我国的时候,和尚们并不是全吃素,甚至还会吃肉。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佛门戒律我们大家都知道,和尚们做为“出家人”,都是不被允许杀生的,因此也就有着“不杀生、不吃肉”的戒律。
这是我们对于和尚的基本认知,也是我们的常识,但是事实上,和尚不吃肉是带有一定的中国本土色彩的,其他国家对于是否吃肉这一点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
最早期的佛教,对于弟子们的规定是不允许吃荤,而在古代,荤其实并不是特制的肉类,而是一些味道辛辣刺激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大多数都是蔬菜。
对于吃肉方面,佛教在传入各国之后,也是演变出了明确的规定的,即可以吃肉,但有三不吃。
这三不吃分别是:看到被杀的肉不吃,听到被杀的肉不吃,因为自己想要吃而吃的也不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和尚们吃肉的现象。
在佛教刚刚传入我国的时候,和尚们也是沿用这一习惯,那时候的和尚,喝酒吃肉都是经常的事情。
但是后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社会相对来说比较混乱,当时的南朝梁武帝在读过佛门的经典读物之后认为,菩萨尚且需要不吃肉来拯救苍生,那么作为佛教弟子的和尚,也应该效仿菩萨不吃肉。
因此梁武帝便开始在全国内禁止和尚吃肉,并将其定为国策。
由于皇帝的推崇,当时的和尚们迫于无奈,只能改掉自己吃肉的习惯,全部改成吃素,时间长了,也就形成了“和尚不吃肉”的佛门戒律。
现代伙食时间回到现代,现在我们见到的和尚大多数都是肥头大耳的,而且这也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难道经过时间的推移,因为皇帝禁令而不吃肉的和尚们又重新开始吃肉了吗?
其实现在的和尚们跟古代的和尚一样都是不曾吃肉的,只是和尚们的饮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古代,那时候的中国人因为比较穷,大家都没有什么多余的钱去寺庙中祈福,所以和尚们所收到的香火钱是相对较少的。
没有钱就没有办法购买更多的食材,所以古代的和尚们虽然都有的吃,但是吃的东西会相对较为单一,而且因为那时候的做饭材料都比较少,所以和尚们没有现在这么胖。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
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再和以前一样每天挣扎在温饱线之上,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的人们也就有了更多的闲工夫到一些寺庙之中去祈福,和尚们所收到的香火钱也就相对多了起来。
有了钱的和尚们,自然也就能够购买更多的食材,甚至有一些寺庙因为香火鼎盛,甚至能够将这些钱拿出来从事一些其他的活动。
除了有更多的食材,现在因为各种食用油的普及,我们所吃的油不再只有以前从动物身上提炼下来的油,还有很多从植物身上提炼下来的植物油。
因为这些植物油的原材料是植物,所以和尚也是能吃的,因此和尚们的伙食虽然依旧都是素菜,但是花样更多,并且还有了油腥,这就更容易让本来就运动不多的和尚变得更胖,也就导致了现在和尚肥头大耳的普遍形象。
和尚作为佛教的传播者,其实体型如何并不是人们所注重的,人们更加注重的是和尚的品行,看重的是其是否常作善事,慈悲为怀。
佛教是一门宗教,和尚作为这个宗教在人们眼中的代言人,更加应该承担起宗教所赋予的责任,更加应该遵守国家的各项规定,这样才能让佛教长远的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