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新任总理马克·卡尼3月23日宣布提前大选仅36小时后,该国安全情报局CSIS便抛出“中国与印度可能利用人工智能干预选举”的指控。这场毫无证据支撑的政治操弄,不仅暴露了加拿大对美关系的战略焦虑,更折射出其外交独立性丧失的深层危机。
卡尼宣布4月28日举行大选时直言,提前选举是为应对特朗普的“吞并威胁”,美国近期对加拿大铝材征收232%关税,并重提“第51州”的争议言论。这种前所未有的盟友对立,迫使卡尼政府急于通过选举巩固权力。但戏剧性的是,加拿大情报机构随即调转矛头,将“外部威胁”的标签贴向中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3月25日的回应直指问题核心:“中国既无兴趣也从未干涉加拿大内政。”这番表态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路透社指出,CSIS的指控文件仅笼统提及“人工智能工具可能被利用”,却未提供任何具体技术细节或证据链。
加拿大的指控模式与美国的选举干预叙事高度雷同。2020年美国大选期间,特朗普政府曾多次无端指控中俄干预,但最终连联邦调查局FBI都承认“未发现实质性证据”。如今加拿大效仿此举,被《环球时报》批评为“政治碰瓷”,既想转移国内对美矛盾的焦点,又试图在国际社会塑造受害者形象。
这种战略短视在数据面前更显荒诞:中国与加拿大2023年双边贸易额仅占加外贸总额的4.2%,远低于美加贸易的68%。即便从地缘政治价值考量,加拿大在五眼联盟中的话语权也长期垫底,其情报系统60%的预算依赖美国国安局划拨。
前任总理特鲁多留下的对华政策遗产,正在加剧加拿大的国际孤立。其任内追随美国打压华为、无端拘押孟晚舟等行为,导致中加关系跌入冰点。尽管特鲁多2023年被迫释放孟晚舟,但加拿大对华农产品出口已因此损失23亿美元,油菜籽产业濒临崩溃。
卡尼政府延续对抗路线的代价正在显现:中国自2024年起将加拿大从稀土进口优先名单中剔除,转而与澳大利亚签订五年期供应协议。这种经济反制让加拿大矿业集团陷入恐慌,该国80%的稀土加工技术依赖中国专利授权。
CSIS所谓“AI干预选举”的指控,在技术层面更显苍白。多伦多大学网络安全实验室报告显示,加拿大选举系统仍采用纸质选票与手动计票结合的方式,关键节点的数字化改造进度落后美国七年。
这场外交闹剧的终章,或许早在剧本撰写时就已注定。当加拿大《国家邮报》记者追问“证据何时公开”时,CSIS发言人闪烁其词:“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细节不能透露。”这种闭环式指控,正在消耗加拿大所剩无几的国际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