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年来,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一路劈波斩浪,纵横海疆,勇闯大洋。74年来,人民海军从弱到强一路步履铿锵,走向深蓝,向海图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英文: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y,缩写:PLAN或PLA Navy)舰艇前缀:CNS(Chinese Naval Ship)或PLANS(PLA Navy Ship)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上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上分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以舰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为主体,其主要任务是独立或协同陆军、空军防御敌人从海上的入侵,保卫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其作战部队——除了海军总部直辖外,分布于北海、东海、南海三支舰队中。海军是海上作战的主力,具有在水面、水中、空中作战的能力。
近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以新型航空母舰、新型驱逐舰、新型潜艇、新型战斗机为代表的新一代主战装备,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新型导弹、鱼雷、舰炮,电子战装备等武器系统陆续交付使用。现在,人民海军已经拥有大型区域防空舰、核动力潜艇、AIP潜艇等世界先进武器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现已装备了轰炸机、巡逻机、电子干扰机、水上飞机、运输机等勤务飞机。海防导弹形成系列,不仅有岸对舰导弹、舰对舰导弹,还有舰对空导弹、空对舰导弹、空对空导弹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现役军人约24万人,舰船300余艘,飞机600余架,现役舰艇总吨位仅次于美国,是西太平洋地区最大规模的海上武装力量。
历史发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在人民解放军陆军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1949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热烈庆祝“重庆”号巡洋舰官兵起义,指出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立自己的空军和海军。1949年4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奉中央军委命令,到达江苏省泰州白马庙乡,建立渡江战役指挥部,接受国民党起义投诚舰艇,组建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部队。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在白马庙乡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人民海军从此诞生。1989年3月,中央军委批准确定1949年4月23日为人民海军成立日。
1950年4月14日,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和指挥的海军部队最高领导机关,肖劲光任司令员,刘道生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年任命王宏坤为副司令员,罗舜初为参谋长,后相继组建了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1953年2月,毛泽东主席视察海军舰艇部队,为五艘舰艇写下了五张同样的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50年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海军不断发展壮大。陆续组建了海军水面舰艇部队、海军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部队和海军陆战队五大兵种体系。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1978年开始,人民海军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及其发展趋势,领导我军建设完成了战略性的转变。邓小平同志指出“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海军建设的根本要求。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新形势下的海军建设与发展更予以高度重视,号召要“建设祖国的海上长城”。
1995年10月,军委主席江泽民等军委领导集体视察海军部队、观看海上演习并作重要指示,进一步为新时期的海军建设指明了方向。
使海军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人民海军在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支持国家海洋事业发展中亦起到重要作用。为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海军先后出动舰船20多万艘次,完成了大量海上抢险救灾、护渔护航、保障海洋科研、支援海上运输和海洋工程建设、进行海洋测量和海洋大气观测、建设无线电导航系统和其他各种助航标志等任务,为国家海上交通、海洋开发建设事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近20多年来,人民海军还参加抢险救灾12000多次,援救人员6万多人次,救助国内外遇险船只7600多艘。
2008年12月26日,南海舰队派出舰艇编队赴亚丁湾打击索马里海盗。此为中国海军首次向海外投送兵力。
2009年4月23日,中国海军在青岛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60六十周年阅兵式,并邀请14国21艘军舰参与阅兵仪式。
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正在亚丁湾执行打击海盗行动的海军护航编队,奉命执行在利比亚的撤侨任务。


2011年8月10日,中国海军首艘航母(苏联未完成航母瓦良格号续建而成)出海进行航行试验,主要测试其动力输出系统。[2]
2012年9月25日,中国海军首艘航母“辽宁”号(苏联未完成航母瓦良格号续建而成)正式入役。
2013年7月14日,日本防卫省称5艘中国海军舰艇和16艘俄罗斯海军舰艇,于当日通过了位于日本北海道和俄罗斯萨哈林岛之间的宗谷海峡,从日本海驶向太平洋。中俄舰艇没有进入日本领海,这是中国海军舰艇首次通过这一海峡。
2014年7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俄罗斯海军在东海举行海上协作-2014联合演习。
2014年9月20日解放军海军反海盗护航编队访问伊朗阿巴斯军港,为史上首次中国舰队访问伊朗也是首次停靠波斯湾沿岸。[3]
2013年05月10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今天在渤海湾畔正式组建,人民海军战斗序列又增添一支新型主战力量,标志着航母部队战斗力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出席组建大会并授予军旗。舰载航空兵部队作为航母战斗力建设的核心部分,是海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代表和海军战略转型的先锋,在发展航母事业、建设强大海军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北海舰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之一,其前身为华东解放军海军支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最早的海军部队。是中国海军唯一拥有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的队伍。司令部设于山东省青岛市。下辖青岛基地(辖威海、胶南水警区)、旅顺基地(辖大连、营口水警区)、葫芦岛基地(辖秦皇岛、天津水警区)。其中葫芦岛基地为核潜艇母港。北海舰队负责黄海、渤海的防务,主要任务就是守卫北京的海上门户。
东海舰队
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最初以上海作为基地。现司令部设在浙江宁波。下辖上海基地(辖连云港、吴淞水警区)、舟山基地(辖定海、温州水警区)、福建基地(辖宁德、厦门水警区)。东海舰队负责台湾海峡南端(广东南澳岛至台湾猫鼻头连线)以北、连云港以南的东海和黄海海域的防务。
南海舰队
司令部设在广东湛江。下辖湛江基地(辖湛江、北海水警区)、广州基地(辖黄埔、汕头水警区)、榆林基地(辖海口、西沙水警区)。南海舰队负责台湾海峡南端(广东南澳岛至台湾猫鼻头连线)的西南方向海域,包括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防务,维护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海洋权益和岛屿的防卫。
军舰命名
巡洋舰以上:国务院特别命名。
巡洋舰:以行政省(区)或直辖市命名。
驱逐舰:以大、中城市命名。
护卫舰:以中小城市命名。
补给舰:以湖泊命名。
核潜舰:以“长征”加序号命名。
常规导弹潜舰:以“远征”加序号命名;
常规鱼雷潜艇:以“长城”加序号命名;
扫布雷舰:以“州”命名;
猎潜艇:以“县”命名;
船坞登陆舰、坦克登陆舰:均以“山”命名。
步兵登陆舰:以“河”命名;
训练舰:以人名命名。
辅助船艇:以所在海区和性质的名称再加序号命名。
回眸海军百年发展历史 中国海防向着远洋出发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的西方列强便是通过海洋敲开了侵略中国的大门。从那一年到新中国成立的一百余年间,华夏遭遇外敌从海上入侵多达470多次。
彼时,中国为建设海军走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留下的却是失败和痛苦的记忆,直至人民海军的建立,才有了真正的国防和海防。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是一个半世纪以来无数志士仁人的梦想和期望。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乡诞生,从建立之初的捉襟见肘到如今现代化的潜艇群、航母群等,中国海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在1949年之后的十年内,中国海军服役的驱逐舰、护卫舰原型基本都是国外引进的。这十年时间,中国海军虽然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但对比同时期美国、苏联海军的驱护舰船,排水量还是相去甚远,性能方面也无法相提并论。
1960年代我国海军甚至都没有2000吨以上的作战舰艇,但困境反而激发了中国自立自强的精神。1966年,我国第一款自行设计的护卫舰“海口”号服役,满载排水量达1249吨,虽然数据并不亮眼,但它为中国海军开辟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的道路。
1971和1974年,中国海军先后服役了“济南”号导弹驱逐舰和“鹰潭”号导弹护卫舰,填补了我国海军现代化大型驱逐舰和装备航空导弹的战舰等领域的空白。1979年,中国海军第一艘大型综合补给舰“鄱阳湖”号服役,满载排水量达21740吨。
在1994年至2014年期间,051和052系列驱逐舰先后服役。其中包括中国海军第一艘燃气轮机动力的现代化驱逐舰、第一种考虑隐身性能的大型驱逐舰、第一款配备垂发和“盾舰”系统的战舰,以及第一种配备新一代通用垂发系统的战舰。
进入21世纪,随着航空母舰重要性的日益凸显,中国海军也开始着手建设航母编队。2017年,在辽宁舰服役多年后,中国首艘国产航母002型下水,意味着中国海军从此迈入世界领先行列。
2019年,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首艘055型万吨级驱逐舰服役。这型驱逐舰先后突破了大型舰艇的各项关键技术,装备有新型防空、反导、反舰、反潜武器,具有强大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导和对海打击能力,是海军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战舰。
经过70年的奋起直追,中国海军终于从相差甚远实现了局部反超。如今的中国海军拥有了“辽宁”号航母、055型万吨级驱逐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054型护卫舰、071型船坞登陆舰、093型攻击核潜艇、094型战略核潜艇,且不断向着更高的技术领域进发。
作为我国海军装备科研生产的主体力量,中船重工集团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海军70年发展的一个缩影。从近海防御开始,中国第一个造船厂葫芦岛船厂诞生在中船重工。随后国家发展近海海军,中船重工着力打造三千吨、四千吨驱逐舰。现在中船重工正以核潜艇、万吨驱逐舰和航母为标志走向深远海。
按照高质量的发展要求,中船重工集团制定颁布了“新时代中船重工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及其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促进风、光、氢、核等清洁能源产业和重质能源轻烃化项目持续发展,加快建设船舶行业创新型全球领军企业。截至2018年,中船重工已连续7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比最初的2011年递进了220位,近三年连续位列全球船舶企业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1日,中船重工和中船集团旗下8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两大集团正在筹划战略性重组,重组方案正在制定中。这标志着自2014年“两船”合并以来,“南北船”合并被正式提上日程。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低增长时代,全球造船业竞争形势也愈发严酷,当前南北船合并已成大势所趋。两船合并后,将涵盖从设计、先期陆地实验、船厂建造一直到海上试航交付的全部军民船舶。尤其是大型船企的造船产能资源将得到统一部署分配,大大提高建造效率。
此外,南北船合并后将拥有接近30个超级干船坞和重点船台,理论上的极限造船能力接近全球的30%。如果30个超级大坞加船台一起开工,甚至可以同时建造5艘十万吨以上的航母,外加几十艘万吨055大驱。
南北船的合并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协同效应,减少中国造船业同质化低水平竞争,集中力量增强资源创新攻关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调整船舶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造船业高质量发展,进而支持我国建成世界一流海军,建设海洋强国。
一支强大的海军必须拥有先进的舰船,而先进的舰船离不开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加持,这其中就包括承担反潜和反鱼雷重任的水声系统。水声系统包括水声探测、作战指挥以及水声对抗等功能,是远洋航行的水下安全支撑,现已成为大型舰艇系统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水声通信领域产品的主要定点装备生成企业,中国海防(600764)拥有的自主技术全面覆盖水声通信算法、硬件、软件、产品化、工程化以及试验应用等各方面,是国内少数拥有从算法到实际产品装备的核心水声通信企业。
目前,中国海防正在实施重组,拟注入中船重工七一五、七一六以及七二六研究所下属一系列优质水声资产。重组完成后,公司业务将扩展至水声探测、水声信息获取、水声对抗等领域,实现水声专业的全覆盖,成为我国海军水声系统的绝对龙头。
上述优质资产注入完成后,中国海防作为中船重工集团电子信息产业板块唯一整合平台的地位将更加明朗。鉴于南北船正在筹划战略性重组,而两集团体外信息化资产每年利润可达数十亿元,中国海防也将成为两船合并后电子信息产业板块的最大受益者。
根据分析师预测及中国海防收购资产的业绩承诺计算,资产注入后中国海防2019年备考净利润将达到6.40亿元,2020年为7.65亿元,以资产收购完成后的总股本计算的2019年每股收益达0.90元,2020年为1.08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19年业绩PE约37倍,2020年约31倍。
如今,中国海军正向近海防御与远洋护卫相结合的方向转型。朝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的目标,中国海军开启了向海图强的新篇章。作为我国未来海军水声系统龙头,中国海防必将秉承初心,助力中国海军实现由浅蓝到深蓝的跨越。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主要武装力量。担负保卫国家领海主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独立地或协同陆军、空军防御敌人从海上方向的入侵等任务。主要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岸防兵和陆战队等兵种及各种战斗保障、勤务保障部队组成。下辖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海军各类院校和科研、试验机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海军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建设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的指示,海军制定了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安排,明确数量和质量要求,建设一支真正精干顶用的海上战斗力量。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进行了精简整编和体制改革。恢复和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和基层政治思想工作。海军装备的现代化建设,立足国内,对现有装备进行全面整顿和齐装配套,利用国内外新技术,改进装备性能,提高发展起点。扩建海军试验基地,组建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现为海军装备研究院),有计划地加强装备科研和试验。新型导弹护卫舰、导弹驱逐舰、潜艇、海军轰炸机、歼击机、岸基和舰载反潜机以及新型导弹和武器装备研制成功并陆续装备部队。加强了以海上后勤保障为重点的综合保障能力建设。改革军事训练,制定训练法规,开展电子、激光等模拟训练,加强远海训练与合同训练,完成了一系列重要任务[3]。
海军领导
胡中明:司令员[2]
马立新:副司令员[4]
程坚:副政委
李汉军:参谋长[5]
历史发展
1949年初,在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中共中央作出了组建人民海军的重大决策[3]。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在人民解放军陆军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1949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热烈庆祝“重庆”号巡洋舰官兵起义,指出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立自己的空军和海军。1949年4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奉中央军委命令,到达江苏省泰州白马庙乡,建立渡江战役指挥部,接受国民党起义投诚舰艇,组建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部队。
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今属姜堰)成立。是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日[3]。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从此,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军种——人民海军。1989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军委批准以1949年4月23日成立华东军区海军的日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成立日。
1949年11月8日,组建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第二舰大队[6]。
1950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以陆军第十二兵团部分机构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构,并任命萧劲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3]。
4月14日,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下设司令部、政治部,5月20日成立后勤部[3]。这是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和指挥的海军部队最高领导机关,萧劲光任司令员,刘道生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年任命王宏坤为副司令员,罗舜初为参谋长,后相继组建了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
1953年2月,毛泽东主席视察海军舰艇部队,为五艘舰艇写下了五张同样的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7]。50年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海军不断发展壮大。陆续组建了海军水面舰艇部队、海军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部队和海军陆战队五大兵种体系。
1954年,中国政府在中央财政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拨出巨款,采购了苏联制造的四艘驱逐舰。
至1960年8月,先后组建了海军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北海舰队和海军航空兵部,构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主体。各舰队建制隶属海军,在作战方面受海军和所在大军区双重指挥[3]。
1962年,第一艘国产猎潜艇研制成功[8]。
1971年,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济南”舰服役[8]
1971年8月22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首次以核动力驶向试验海区,进行航行试验[8]。
1974年8月1日,第一艘攻击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舷号为401,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8]。
1975年,第一艘国产导弹护卫舰交付部队。从引进到制造,海军武器装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978年开始,人民海军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及其发展趋势,领导我军建设完成了战略性的转变。邓小平同志指出“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海军建设的根本要求。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新形势下的海军建设与发展更予以高度重视,号召要“建设祖国的海上长城”。
1995年10月,军委主席江泽民等军委领导集体视察海军部队、观看海上演习并作重要指示,进一步为新时期的海军建设指明了方向,使海军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人民海军在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支持国家海洋事业发展中亦起到重要作用。为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海军先后出动舰船20多万艘次,完成了大量海上抢险救灾、护渔护航、保障海洋科研、支援海上运输和海洋工程建设、进行海洋测量和海洋大气观测、建设无线电导航系统和其他各种助航标志等任务,为国家海上交通、海洋开发建设事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近20多年来,人民海军还参加抢险救灾12000多次,援救人员6万多人次,救助国内外遇险船只7600多艘。
2008年12月26日,南海舰队派出舰艇编队赴亚丁湾打击索马里海盗。此为中国海军首次向海外投送兵力。
2009年4月23日,中国海军在青岛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60六十周年阅兵式,并邀请14国21艘军舰参与阅兵仪式。
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正在亚丁湾执行打击海盗行动的海军护航编队,奉命执行在利比亚的撤侨任务。
2011年8月10日,中国海军首艘航母(苏联未完成航母瓦良格号续建而成)出海进行航行试验,主要测试其动力输出系统。
2012年9月25日,中国海军首艘航母“辽宁”号(苏联未完成航母瓦良格号续建而成)正式入役。
2013年7月14日,日本防卫省称5艘中国海军舰艇和16艘俄罗斯海军舰艇,于当日通过了位于日本北海道和俄罗斯萨哈林岛之间的宗谷海峡,从日本海驶向太平洋。中俄舰艇没有进入日本领海,这是中国海军舰艇首次通过这一海峡。
2014年7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俄罗斯海军在东海举行海上协作-2014联合演习
2014年9月20日解放军海军反海盗护航编队访问伊朗阿巴斯军港,为史上首次中国舰队访问伊朗也是首次停靠波斯湾沿岸[9]。
2013年05月10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在渤海湾畔正式组建,人民海军战斗序列又增添一支新型主战力量,标志着航母部队战斗力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出席组建大会并授予军旗。舰载航空兵部队作为航母战斗力建设的核心部分,是海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代表和海军战略转型的先锋,在发展航母事业、建设强大海军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2017年6月28日,中国055大型驱逐舰首舰下水。
2019年2月,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于4月下旬在青岛举行[10]。12月17日,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11]。
2020年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055型驱逐舰首舰南昌号驱逐舰归建入列[12]。
2021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集中交接入列[13]。
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为“18”[14]。
2023年4月27日凌晨,中国国防部宣布中国军队于北京时间4月26日派海军舰艇赴苏丹接运撤离中国在苏人员[15]。
海军纪事
主要作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自组建后,在国共内战与对外海战中有所参与。
国共内战作战
1950年4月,海南岛解放后,由48个岛屿组成的万山群岛仍被国民党军占据,兵力达3000余人,各类舰船30余艘。1950年5月25日,我广东军区江防部队配合陆军打响了解放万山群岛的战斗。海战历时72天,共毙伤俘敌700余人,击沉敌炮艇4艘,击伤敌舰艇12艘,缴获各种艇船11艘,到8月4日,万山群岛全部解放。
1950年7月6日,华东军区海军派出6艘舰艇,协同陆军98师部分兵力,向嵊泗列岛发起进攻。至8日,嵊泗列岛全部解放,毙敌100余人,俘敌300余人[16]。
1950年7月10日,担负琅机山集结警戒任务的第五舰队炮艇大队3号艇遭遇吨位大于10多倍的敌舰,发生激战,艇中弹沉没。7月12日,为挽回琅机山海战失利影响,炮艇大队突然袭击了披山锚地的国民党舰船,击伤敌舰1艘,击沉敌艇2艘,缴获敌船3艘,毙伤敌50人,俘敌60人。
1951年,华东军区海军舰艇部队在海上剿匪作战50次,歼灭海匪246人,配合陆军歼灭海匪298人,共击沉、击伤和缴获匪船52艘。1951年6月23日,驻浙江石浦的华东军区海军温台巡防大队411、413、414、416艇奉命担任对3艘运粮船和900多艘渔船的护航任务。24日进入南泽、北泽海面待机,不久发现4艘敌船抢劫运粮船。414艇先插入敌船群攻击,接着416艇跟进,两艇猛烈向敌开火,救出运粮船,之后4艇会合猛追敌船,击沉1艘,击伤3艘,毙敌30余人,伤敌20余人。
1954年3月,国民党空军不时出动飞机掩护舰艇袭扰猫头洋渔场,华东军区海军舰艇部队和航空兵部队奉命反击国民党飞机和舰艇的袭扰。18日,4架国民党空军F-47型战斗轰炸机飞抵浙江三门湾上空,对担负护渔任务的我舰艇部队进行空袭,航二师六团副大队长崔巍、中队长姜凯奉命驾机迎击,一举击落敌机2架。海军航空兵首次升空作战就击落敌机2架,显示了新兵种的作战威力。
1954年11月1日,为夺取浙东前线制海权,人民海军鱼雷艇31大队6条鱼雷艇首次南下。11月14日,发现国民党“太平”号护卫舰,我4艘鱼雷艇在岸上雷达的引导下,隐蔽迅速接敌,4艇先后发射鱼雷将“太平”号击沉。这是人民海军鱼雷艇部队组建以来首次作战取得的胜利。1955年1月10日,这支部队又击沉国民党海军“洞庭”号炮舰。
1955年一江山岛战役:海军取得胜利,攻下一江山岛。1955年1月18日,我陆、海、空三军向一江山岛发起总攻。这是我陆、海、空三军首次协同作战。海军航空兵和舰艇部队首先对一江山岛实施强大的火力攻击,敌防御工事、炮兵阵地和指挥系统基本陷于瘫痪。由140多艘登陆舰艇、运输船队组成的登陆输送大队随即突击登陆,两个多小时后该岛就被我全部攻占。此次战斗,共毙敌519名,俘敌567名[17]。
1958年料罗湾海战:发生于1958年9月2日,亦称为九二海战,属于八二三炮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
1965年东引海战:东引海战发生在1965年5月1日,又叫“五一东引海战”,为台军与解放军的海上冲突。
1965年8月6日,国民党海军巡防第二舰队“剑门”号猎潜舰和“章江”号猎潜舰向我南澳岛以南海域窜犯骚扰,南海舰队派出护卫艇、鱼雷艇组成突击编队调整接敌。我4艘高速护卫艇紧紧咬住“章江”号,直打得“章江”号起火爆炸沉没,战斗历时1小时41分。“章江”号沉没后,我5艘鱼雷快艇转向追击“剑门”号猎潜舰。鱼雷艇在护卫艇掩护下向敌突击,将“剑门”号击沉。这次战斗中,击毙国民党海军巡防第二舰队少将司令胡嘉恒
以下170余名官兵,这是人民海军打得最漂亮的一次海战。
1965年11月13日13时20分,国民党“永泰”号猎潜舰率护航炮舰“永昌”号从澎湖出发,企图窜犯福建沿海地区。两舰一进入我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就被发现。福建基地指挥所以6艘护卫艇、6艘鱼雷艇组成突击编队,另派588等4艘护卫艇进至崇武以东海区担任警戒和海上救援,乘夜出击,在崇武以东拦截“永昌”号和“永泰”号,近距离发射鱼雷,将其击中,“永昌”号当即失去机动能力,此时赶来的第二突击群588、589护卫艇以猛烈炮火向“永昌”号射击。经过激烈的战斗,14日凌晨,取得了击沉“永昌”号和击伤“永泰”号的重大胜利。
1965年乌丘海战:乌丘海战系发生于1965年11月13日至11月14日之冲突,是台军在运输伤患途中与人民海军发生小型军力驳火冲突。台临淮舰沉,山海舰伤。
主要对外作战
1974年西沙之战:海军击退侵犯的越南海军,成功守护西沙群岛领土完整。1974年1月15日,南越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派舰侵入我西沙永乐群岛海域,炮击并占领我甘泉岛、金银岛。为维护我国主权,海军南海舰队派巡逻编队,驶往永乐群岛海域,在与南越舰艇交涉中,遭到南越驱逐舰的突然袭击,我编队奋起反击,击沉敌舰一艘,击伤多艘,并一举收复了被南越侵占的西沙全岛屿。
1988年赤瓜礁海战:海军击败越南海军,收复南沙群岛永暑礁、华阳礁、东门礁、南薰礁、渚碧礁、赤瓜礁共6个岛礁。1988年3月14日,越南海军604、605运输船和505登陆舰窜到南沙赤瓜礁海区进行挑衅活动,首先向中国礁上人员射击,开炮将中方人员打伤。中国海军官兵奋起自卫,击沉了敌舰船,保卫了南沙海洋国土,捍卫了中国的海洋权益[18]。
越洋出访
1985年中国军舰首次走出国门以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已经29次走出国门,访问了30多个国家,出访官兵一万余名,出访舰船60多艘次[19]。
1985年11月16日至1986年1月19日,时任东海舰队司令员聂奎聚率领“合肥”号导弹驱逐舰和“丰仓”号远洋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首次出访巴基斯坦卡拉奇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孟加拉国吉大港。
1989年4月18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郑和”号训练舰及舰员、实习学员250人由北海舰队司令员马辛春海军中将率领,对美国夏威夷进行了友好访问。
1990年12月5日至28日,海军副参谋长张予三任指挥、大连舰艇学院院长姜可续任副指挥,率海军“郑和”号训练舰,从湛江港启航,对泰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
1993年10月15日至12月14日,海军“郑和”号训练舰,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院长陈庆季少将率领下,由湛江港出发,沿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访问了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泰国等南亚四国。这次访问历时60天,航程12000海里。“郑和”舰创造了人民海军首次单舰跨越两大洋和首次外访最多的记录[19]。
1994年5月17日至30日,中国海军编队对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进行友好访问,是中国海军首次访问俄罗斯。
1995年8月15日至21日,为参加印度尼西亚独立50周年纪念活动,人民海军168舰、548舰和615舰组成编队,抵达印尼丹绒不碌港访问。此次活动,共有20多个国家的49艘军舰参加。这也是我人民海军首次参加国际海军多边友好交往活动[19]。
1995年8月31日,时任东海舰队司令员杨玉书中将率“淮北”号导弹护卫舰访问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参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庆祝活动。
1996年7月26日至30日,中国海军112“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在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张定发少将的率领下到达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参加俄罗斯海军创建300周年纪念活动。
1997年2月20日,中国海军“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珠海”号导弹驱逐舰、“南仓”号补给舰编队出发美国夏威夷和圣迭戈、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秘鲁卡亚俄和智利瓦尔帕莱索四国五港。编队历时98天,航程2.4万多海里,跨越太平洋,进行历史性的远航,这是人民海军首次对美洲大陆的友好访问。
1997年2月27日至3月30日,人民海军113号驱逐舰及542号护卫舰编队从上海出发,前往东南亚,对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三国进行友好访问。此次出访,编队先后跨越东海、台湾海峡、南海、泰国湾、新加坡海峡、马六甲海峡、马尼拉海峡等海域,总航程近7000海里,为海军积累了更多的远航经验。
1998年4月9日至5月27日,人民海军“青岛”号驱逐舰、“世昌”号训练舰、“南仓”号补给舰编队,在北海舰队副参谋长韩芳润少将率领下,从青岛启程,前往新西兰、澳大利亚、菲律宾马尼拉进行访问,并参加菲律宾独立一百周年庆典活动。此次出访是中国海军军舰第一次访问大洋洲国家[19]。
2000年8月20日至10月11日,人民海军北海舰队“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太仓”号综合补给舰,执行出访美国、加拿大任务,横跨太平洋,先后到访了美国夏威夷的珍珠港、西雅图的埃弗里特港,以及加拿大的维多利亚港,远航往返13400余海里。
2001年5月2日至6月14日,人民海军“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编队访问了巴基斯坦、印度两国。
2001年8月23日,人民海军“深圳”号驱逐舰、“丰仓”号综合补给舰编队对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进行了首次访问。此次航行,是人民海军编队第一次通过苏伊士运河,第一次进入地中海,也是第一次访问这四个国家。
2001年9月16日至10月30日,由“宜昌”号导弹护卫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驶离广东湛江军港,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
2002年5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进行了首次环球航行。在时任北海舰队司令员丁一平中将的率领下,“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访问了新加坡、埃及、土耳其、秘鲁、法国等五大洲10个国家及港口。
2002年5月6日至13日,中国海军由“嘉兴”号、“连云港”号导弹护卫舰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驶离上海吴淞军港,应邀前往韩国仁川进行友好访问。这是中国海军首次访问韩国。
2003年10月15日,“深圳”号导弹驱逐舰,“青海湖”号综合补给舰编队离开湛江,前往美国关岛、新加坡和文莱三国访问。
2005年11月8日,南海舰队副司令员韩林枝少将率领“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访问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印度科钦港和泰国梭桃邑港[19]。
2006年8月,北海舰队副司令员王福山少将率领“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洪泽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访问了美国、加拿大、菲律宾,并首次与美国举行了第一阶段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2007年2月,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支队长邱延鹏大校率“连云港”号护卫舰和“三明”号护卫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参加了在巴基斯坦卡拉奇举行的“和平-07”多国海上联合军演。这是中国首次派舰艇参加多边海上联合军演,并采取作战舰艇无补给舰伴航的方式进行远洋航行[19]。
2007年7月24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起航,前往俄罗斯、英国、西班牙、法国4国进行友好访问。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导弹驱逐舰--“广州”号导弹驱逐舰首次执行编队出访任务,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访问了俄罗斯圣彼得堡港。
2007年9月10日,海军北海舰队“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和“洪泽湖”号综合补给舰在编队指挥员、北海舰队副参谋长张学增少将的率领下,先后出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2007年11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深圳”号导弹驱逐舰驶过日本首都东京的彩虹桥。当地时间28日上午9时30分,“深圳”号导弹驱逐舰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进行首次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
2009年8月5日由海军第二批赴索马里护航编队“黄山”号导弹护卫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海军南海舰队副政委王世臣少将率领下,抵达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应邀对巴基斯坦进行为期3天的友好访问[19]。
2009年8月8日,海军第二批赴索马里护航编队167“深圳”舰抵达印度科钦港,开始为期3天的友好访问。
2009年12月4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澄海”号和“潮阳”号导弹护卫艇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4日上午抵达越南海防市,开始对越南进行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19]。
2009年12月14日至17日,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舟山”舰、“徐州”舰返航途中分别访问新加坡、马来西亚后停靠中国香港,受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市民热烈欢迎,共接待了7000余名香港市民登舰参观[20]。
2010年3月25日至30日,海军第四批护航编队“马鞍山”舰、“千岛湖”舰对阿联酋阿布扎比港进行了访问,这是中国海军首次访问阿联酋;4月13日至17日,“马鞍山”舰、“温州”舰和“千岛湖”舰对菲律宾马尼拉港进行访问。
2010年7月26日至9月7日,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广州”舰、“巢湖舰”舰圆满完成对埃及亚历山大港、意大利塔兰托港、希腊达比雷埃夫斯港、缅甸仰光迪洛瓦港的友好访问,并停靠新加坡樟宜港[19]。
2010年11月27日,中国海军第六批护航编队抵达沙特阿拉伯吉达港,开始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这是中国海军舰艇首次访问沙特。12月7日,编队所属“兰州”舰抵达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参加斯里兰卡海军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12月9日,编队所属“昆仑山”舰、“微山湖”舰抵达巴林麦纳麦港,开始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27日,抵达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开始对印尼进行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
2011年4月26日-5月由第七批护航舰队“舟山”舰、“徐州”舰组成的中国海军出访舰艇编队,在结束对坦桑尼亚、南非、塞舌尔非洲三国友好访问回国途中,停靠新加坡共和国樟宜港。
当地时间2019年8月6日上午,中国海军第三十二批护航编队西安舰抵达葡萄牙里斯本港,开启为期三天的技术补给[21]。
形象标志
军徽
人民海军的军徽,是在海军成立后不久设计的。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成立时,还没有自己的军徽。同年6月,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样式,为镶有金黄色边的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亦称“八一”军徽。1950年4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其后,海军司令部组织了海军军徽的设计。海军军徽是“八一”军徽加铁锚,这是人民海军最早的统一标志[22]。
海军军徽自公布以来,也通常作为海军帽徽、海军军种符号、海军军种胸标的主体图案
军歌
海军成立后不久,《人民海军向前进》作为新中国初期最早的一首军兵种歌曲脱颖而出。这首歌曲创作于1950年,由海政文工团创作组词,绿克(董雨霖)作曲。
《人民海军向前进》歌词:
红旗飘舞随风扬,
我们的歌声多嘹亮,
人民的海军向前进,
保卫祖国海洋信心强。
爱护军舰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保卫和平保国防,
我们有毛主席英明领导,
谁敢来侵犯就叫它灭亡[22]!
军乐总谱第7号《人民海军向前进》
军旗
中国近代海军军旗最早出现于1862年,晚清海军旗为黄龙旗。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定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五色旗则被用作海军舰艏旗(也作舰首旗)。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废止五色旗,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和陆军旗,以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
1949年人民海军组建后,并没有自己的军种旗。1950年4月,海军领导机关成立。当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命令,海军军旗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代。海军的每艘舰艇均授予军旗一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即“八一”军旗,旗为长方形,红色,左上角有金色五角星,星下有同色“八一”字样。
当时,新生的人民海军除了“八一”军旗,还曾有舰艏旗。1950年4月23日,南京长江江面举行了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一周年庆典暨军舰命名授旗典礼,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张爱萍将命名状、军旗、舰艏旗隆重地授予各舰舰长、政委。
1992年9月5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使用的陆军、海军、空军军旗样式。三军军旗旗幅的上半部(占旗面的八分之五)均保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基本样式,正红色旗面,上有金黄色五角星和“八一”字样;下半部(占旗面的八分之三)区分军种:海军为横向的海蓝色和白色条纹相间,象征祖国蓝色海疆。海军军旗表示,海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万里海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通常,海军舰艇在航行时于主桅斜桁悬挂海军旗,停泊时于舰尾旗杆悬挂海军旗,停泊时每日早晚进行升降旗。满旗时,舰艏悬挂“八一”军旗,桅杆悬挂国旗,舰尾悬挂海军旗[22]。
向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阔步前行——写在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