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名篇鉴赏(八十一 )
—— 晏殊《木兰花》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这是一首思考人生之词,涉及男女爱情,但思考范围不限于男女爱情。
起句“燕鸿过后莺归去”,交代季节时令,兼有比兴起首的作用。“燕鸿”,不是说小燕与大雁,而是说来自北方燕地的鸿雁。鸿雁候鸟,春日北归,秋日南飞。来自燕地的鸿雁,定是南飞之鸿雁。北雁南飞掠空而过,季节一定是在深秋。深秋时节,不仅鸿雁向南方迁徙,黄莺也离开越来越冷的北方,飞回温暖的南方。这一句是通过候鸟的迁徙来写季节的交替,时光的流逝,暗示人世的离散,兴起下文的人生感慨。
第二句“细算浮生千万绪”,即是由时序流转引发的人生感慨。“细算”,仔细结算,见出态度的认真和郑重,这是要对过往人生来一番全面彻底的清理和总结。但是人生虚浮无定,往事纷杂紊乱,要想理顺结清谈何容易,不过是治丝益棼的徒劳罢了。“千万绪”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三个字既指人生诸事千头万绪,也包含由此触起的万千思绪。
然后以两个比喻句,对“浮生”加以形容。“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是对白居易《花非花》诗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改写。白诗以“来去”说空间的变化,晏殊改“来”为“长”,把叙说物态变为拟喻时间长短;改“去”为“散”,把叙说物态变为拟喻人世聚散;改“朝云”为“秋云”,与前句的“春梦”对仗更觉工稳,春秋接续,岁华如流,时间的意味更觉浓烈。因为说到底,细算浮生,千头万绪都被时间的一维牢牢绑定,时间是纲,其余都是目;万千感慨,归根结底都是人生的时长太过短暂这一个问题。所以,晏殊这两句词借春梦秋云之喻,指说人生的飘浮无定和聚散无常,是对“浮生”的具体形容。人世上美好的青春爱情和难得的遭际遇合,如一霎虚幻无凭的春梦,如一片天边消失的秋云,都不能守恒持久,都在时间过程中转瞬即逝,化为乌有。
下片前二句从人生世事的万千头绪之中,理出男女爱情一端,具体申说美好事物的短暂无常、难以持久。“闻琴”,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典故,卓文君闻司马相如弹琴动心,遂夜奔相如。“解佩”用刘向《列仙传》典故,传说中的汉皋女神,曾解下佩玉送给郑交甫。“神仙侣”,谓神仙眷侣,形容相爱双方的形貌俊丽,爱情婚姻的和谐美满。像卓文君得遇司马相如,像郑交甫得遇汉皋女神,都是令世人向往羡慕的美好爱情遇合。然而一生离心,纵使神仙眷侣,也是“挽断罗衣留不住”的。大家知道,卓文君夜奔相如的美好爱情故事,后来也因相如移情别恋茂陵女而生变故,卓文君作《白头吟》,表明与之“决绝”的心迹。郑交甫得江妃赠佩之后,珍重地把佩玉揣在心口上,然而不过片刻工夫,不仅怀中玉佩忽焉不见,女神也消失得渺无踪影。男女爱情无疑是人世上最美好的事物,但旷世难逢的遇合奇缘,美满异常的神仙眷侣,也都指靠不住,难以长久。那么,这人世上还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存在呢?
彻底认识到青春、爱情、生命的空幻和短暂,人的观念和行为必然发生根本的转变。后结“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二句,就是这种转变的反映。词人以“劝君”来自劝,表示再也不做独醒之人,存在的真相太过残酷,看破世相又太过痛苦,不如花间醉酒可以享受当下,忘却烦恼。何况这“浮云柳絮无根蒂”般的短暂人生,能过几个春天,能看几番花开,能有几回烂醉花间的放浪形骸、淋漓痛快?一结及时行乐之意,是“细算浮生”后的透彻之悟,貌似颓废的表象下是对生命和生活的极度热爱。“应有数”回应“细算”,首尾圆合,结构缜密。
大晏词中屡屡表现离别与怀人题旨,且往往是词人视角的自抒。论者认为以大晏地位之尊崇,不存在留不住佳人的情况,那样写应该是别有寄托。即如这首词中所写的“神仙侣”,即喻指庆历三四年间(1043—1044)晏殊任宰相兼枢密使时,与参知政事范仲淹,枢密副使韩琦、富弼,谏官欧阳修、蔡襄等志士仁人一起,同朝为官、推行新政、互为声气的理想政治关系。庆历革新因反对派的攻击,仁宗的偏听失察,很快失败,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一时俊彦皆遭外放贬逐,晏殊自己也遭罢相。“挽断罗衣留不住”,即喻指新政诸同志纷纷被逐出朝廷,而自己苦于无力挽留的情形。这种比兴说词的思路,可供读者参考。其实,抛开其间可能含有的具体政治寓意不说,回到宽泛的人生世事感慨上来,这首词与其它同类之作也还是很有意味的。即使富贵亨通的太平宰相晏殊,在感情上也存在着某种不便明言的缺憾,也经历过难以挽回的离散,也在深切地体验着离别的惆怅和相思的痛苦,时时寻求解脱而又屡屡遭受困缚。也就是说,在晏殊相对圆满的生命历程中,还存在着个人情感方面的绝对不圆满。对此,晏殊在词中作了反复的审视和省察,他的柔婉闲雅的词作缘此而富含理思。
作为父子词人,大晏对小晏的影响是明显的。小晏《蝶恋花》的“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化自大晏此词的“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小晏《玉楼春》的“湔裙曲水曾相遇。挽断罗巾容易去”,化自大晏此词的“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再如小晏《思远人》名句“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也带有从大晏《清平乐》词句“红笺小字,写尽平生意”中脱化的痕迹。类似的例子多有,父子词人,填词家学,读者可以留心比较,加深对二晏词之间传承关系的认识。
杨景龙,笔名扬子、西鲁、南乔,河南鲁山人。二级教授,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年度人物,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曲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成果鉴定专家,搜狐教育全国分省十大最受欢迎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诗歌教学、研究工作,兼事诗歌创作。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韵文学刊》《诗探索》《词学》等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中国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古典诗词曲与现当代新诗》《传统与现代之间》《诗词曲新论》《不薄新诗爱旧诗》《花间集校注》《蒋捷词校注》等专著10余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等10余项。在《奔流》《河南诗人》《中华诗词》《小楼听雨》等刊物和平台发表诗作300余首,编有个人诗选《餐花的孩子》《时光留痕》《与经典互文》等。论著入选“中华国学文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推荐书目”,获评中华书局年度十大好书、中原传媒好书、中国读友读品节百社联荐优秀文艺图书,多次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夏承焘词学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暨孟浩然新田园诗歌奖理论奖等奖项。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