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教师节过得,反倒有点像一幕接一幕的爆料了,真是热搜不断了,上个热搜刚下去,这个热搜又上来。
教师节前一天,湖南益阳,梓山湖学校,老师带着学生喝学校订的牛奶,并让同桌互相干杯。而没有订牛奶的学生则是委屈巴巴的趴在桌上……
令人愤怒,这不是变相让学生订奶吗?而且用这个极端伤害孩子的方式,真是配不上“老师这个称呼”。
没想到接着,家长给老师送贵重礼物?教育局回应,又冲上了热搜。
老师收家长的贵重礼物,不仅违反师德,还严重违规了,教育局和有关部门都是明令禁止教师收受家长和学生的礼物,更何况还是五粮液和化妆品这样的贵重礼物。
但这个热搜不仅仅是这一方面,还有一点有意思的地方,就是送礼过程这么清晰的对话录音录像是哪里来的?
嘿嘿,就是这个送礼的家长保存的证据。
有了这份证据,这位安徽合肥的家长,立刻就把这位老师给举报了,现在教育局的回应都来了:“已掌握情况,正在核查,我们教育局很关注这个事情。”
虽然这个回应我们仅仅知道是在查,查的怎么样还不知道,结果怎样,会给怎样的处罚还不知道,但是通过这位家长提供的清晰的通话记录和录像,不难想到这为老师以后得职业生涯必将受到影响啊。
我们来具体看看家长的这份证据:
家长拍摄了给老师送礼的全过程,一提两瓶五粮液,还有一份化妆品,把这些东西放到了老师家小区门口的水果店,等着老师自己去拿。
通话内容如下:
家长说:老师,你好,你好,我把教师节礼物送到了你小区门口的鲜丰水果店里了。
老师:您不用客气,你搞得这么客气我很不好意思的。
家长说:没事,没事,我跟店员说好了,你这边记得去取啊!
老师不在推辞了,说:好的,感谢,感谢,感谢。
哎,一份收礼高兴的模样真是很有画面感啊!不过人家这个老师真的很有礼貌,连说3个“感谢”!
只是她肯定没想到更大的“礼”,还在后面,这就是挖的一个坑啊。
不禁试着想这个家长当时会是什么样的心理,这样请君入瓮,应该有几分痛快,但是这之前呢?从两人的交谈中,能感到彼此挺熟络的,按照正常的家长和老师的关系,要不是之前有什么事情,一般家长应该不会在教师节的时候这样做吧。
很多网友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难平:
有网友这样说:
现在一个教师节,给小学班主任最少都是送500,大多数都是1000起,一个班50-60个学生,一个教师节和过年收红包比工资还多。
有网友气愤的说:
挖就对了,恨透她们。孩子现在大二,小学初中年年给老师送,不送就收拾你,给你放最后一排最边上那坐。全班同学站排就堤了你。高中不用送了,老师根本看不上这点礼了,一对一补课一节600,啥都够了。坐标辽宁鞍山。
还有网友切身分析了送礼时的心情,引起大家对送礼的讨论:
你以为家长给老师送礼都是心甘情愿的,那是没办法,你不送别人送,怕给自己的孩子穿小鞋,所以心不甘情不愿的,能不举报吗?
号召所有家长都不要送,也比这样下套强,太下头了。
不管是给谁送礼,都是不情愿。除非给你的爸爸妈妈送礼,那是孝顺。给任何人送礼都是有求于人。
更有网友建议取消教师节。
赶快取消教师节,教师节已经成为教师的耻辱!长此以往,教师也会成为耻辱的代名词。是谁在不遗余力地搞垮中国教育?
也有网友提问,不知道这个坑是挖给老师的,还是挖给自己的?
有人回应说:
这坑挖的没毛病!老师给孩子,给家长挖了多少坑,不送礼坐后面,不送礼无视孩子的存在。
观点分析:从湖南益阳的变相逼订到安徽合肥的收礼风波,这一系列的事件不禁让人深思,教育这片净土究竟怎么了?是社会的功利心侵蚀了校园,还是个别教师的行为抹黑了整个教育行业?
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个别现象就否定所有教师的辛勤付出和奉献。大多数教师依然坚守着教育的初心,默默耕耘,为学生的成长付出心血。但这些负面事件的曝光,也给整个教育界敲响了警钟。
教师,本应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知识的传播者,是道德的楷模。然而,当部分教师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那么教育的本质就被扭曲了。
对于家长来说,给老师送礼或许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期望,希望老师能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关注和照顾。但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破坏教育的公平性,也给孩子树立了不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师德师风评价机制,对于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同时,也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明白,真正的教育是靠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爱心,而不是靠物质的贿赂。
学校也应该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让教师们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比如,就订奶时间来说,对于那些因为没有订牛奶而感到委屈的孩子,要及时给予安抚和关爱。
而作为社会大众,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些事件的谴责和愤怒上,更应该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要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但这种尊重应该是基于教师的品德和能力,而不是物质的交换。
希望未来的教师节,不再有这样的丑闻曝光,而是充满了对教师的真诚祝福和感恩,让教育回归本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公平、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