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陈云拒当党的副主席,毛主席却说:我看他这个人很公道

浩舞默画历史 2024-05-14 10:20:5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56年,七届二中全会,因为陈云的卓越功绩,毛主席推举他为中共中央副主席。

陈云非常谦虚,当时便站起来表示自己不是当副主席的料子,不必选自己。

毛主席听后,对陈云的谦让非常赞赏,“陈云同志,他也无非是说不行、不顺。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

他看问题有眼光。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所以,我看陈云同志行。”

毛主席为何说陈云“公道”?两人是如何相识相知的?他们又为何互相推崇?

1、支持毛主席的领导地位

1933年1月,陈云来到中央苏区,他也是在中央苏区与毛主席相识,只是这个时候的陈云对毛主席还不是很了解,

1934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刚刚开始的时候,由于遭到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红军损失惨重。

毛主席几次向李德等人提建议,要打运动战、转移到外线争取主动等等,掌握指挥权的共产国际没有采纳,但是陈云隐隐觉得,毛主席是对的。

后来,陈云亲眼看到毛主席用灵活多变的战争策略,带领中央红军获得了一场场大胜,陈云深刻地意识到,毛主席是一位军事大家,红军长征需要他的领导。

于是,陈云积极倡导召开遵义会议,并在会议上给毛主席投了至关重要的一票。

遵义会议之后,最初的时间里,毛主席的核心领导地位并不稳固。

为此,陈云亲自撰写了会议提纲,详细记录了会议精神,概括凝练毛泽东思想,指出它的正确性,并在部队中尽力宣传、贯彻,配合毛主席领导赢得了长征的胜利。

然而,这个时候,共产国际对于长征却误解颇深。

1935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上,共产国际就中国的长征做出讨论。

当时,他们对长征的了解大多是靠搜集报纸得知,而在报纸宣传画上,中国红军战士们都穿得破破烂烂,神情萧瑟。

因此,他们对中国长征带有消极的悲观情绪。

而共产国际大会上的中共代表是王明等人,他们都不是长征的亲历者。

再加上,当时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失去了联系,这就导致了共产国际对长征并不了解,甚至产生误解。

为了扭转共产国际的印象,陈云向共产国际执委会做了三份报告,对毛主席在长征过程中的巨大贡献做了客观陈述,并且讲述了长征胜利的意义。

这份报告给共产国际留下了深刻印象,树立了毛主席在世界范围内的威望。

此后,陈云与毛主席成为了并肩作战的战友,引为知己。

在建设陕甘宁边区的时候,两人也是配合的天衣无缝。

2、十五字方针

陕甘宁边区是地广人稀,远离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一直以来生活都很困顿。

边区主要是靠外来援助维持运转的,这样就很容易给敌人留下把柄。

1940年,国民政府不仅停发了八路军的军饷,还将边区与外界联系的通道全部封锁,不允许外界给延安提供支援。

祸不单行的是,边区又遭遇了一连串的自然灾害,让原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更是雪上加霜。

那段时间,边区战士们几乎被逼上了绝路,没有衣服、没有鞋袜,吃的也没有油没有菜,冬天也没有棉衣棉被。

但是以毛主席为首的共产党人没有投降,而是喊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大力发展生产。

一时间,边区热火朝天,但是毛主席知道,这不是光有干劲就能渡过难关的,需要一位懂经济的人来指导工作。

毛主席想到了陈云。

1944年,陈云临危受命,一赶到西北财经办事处,便通过实地考察,找到了边区困境的症结所在。

延安对外主要出口的是食盐,进口的是粮食和布匹,所以蒋介石封锁了外界布匹粮食进入边区的通道,以阻止食盐出口。

这就导致了出口食盐困难且便宜,进口粮布都是天价的局面。

对此,陈云决定,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平衡物价。

他总结了封闭状态下的贸易经验,提高了土产的出口价格,改善货币制度,稳定了经济,逐渐扭转了被动局面。

在陈云的统筹兼顾之下,边区终于渡过了经济危机,为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因为陈云的丰富经验,解放之后,毛主席便放心地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交给了陈云。

也是在延安的时候,陈云对毛主席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长征之后,陈云只是觉得,毛主席是一个军事天才,后来看到毛主席写的《论十大关系》,他才知道,毛主席政治军事都很好,“是不可多得的天才”,“是中国革命的旗帜”。

于是,陈云开始致力于学习毛泽东思想,在延安的时间里,陈云将毛主席的著作都通读了一遍。

毛主席非常赞成陈云学习哲学,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行为,为此,还曾经三次亲自给陈云讲解,令陈云获益匪浅。

1943年,陈云因为劳累过度,患上了心脏病,

毛主席为了照顾陈云,将陈云的住所迁到了枣园。

陈云在枣园休养了一年时间,但是他并没有闲着,而是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研读毛主席的著作和文件上。

他总结了贯穿毛主席著作的指导思想,“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也就是注重实地调研、求真务实。

这十五字,成为后来陈云做事的指导方针,也成为陈云被毛主席称为“公道”的思想根源。

3、实事求是

解放战争基本尘埃落定,新中国筹建工作提上日程,恢复和发展生产是重中之重。

毛主席决定,将整个财经工作,都交给陈云。

陈云受命不久,就在上海与敌人打了一场经济战。

在毛主席和陈云的领导下,经济、政治、宣传手段齐出,雷霆出击,上海“银元之战”大获全胜。

令人没想到的是,投机分子不甘心失败,又掀起了另一场风波。

新中国草创初期,百废待兴,各种物资都很匮乏,这就给了一些投机分子囤积居奇的机会。

陈云立即起草了平抑物价的方针,毛主席看完之后,当机立断让陈云“立即发”!

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陈云来到上海明察暗访,认真分析上海市场的各种问题所在。

他发现,上海问题最关键的点在于解决大米、棉花、煤炭这三样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东西其实不缺,最关键的是要解决运输问题。

经过精心的策划,陈云部署了具体的运输计划,这为后来经济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陈云坐镇指挥,财政、银行、贸易协同作战,将重要战略物资运输到关键地方集中抛售,遏制了物价飞涨的趋势。

陈云运筹帷幄,再一次打赢了经济战,但是陈云依旧眉头紧锁。

事情有一有二就有三,这些破坏分子不可能就这么放弃,斩草得除根。

集中力量办大事,陈云做事向来着眼全局,想要杜绝投机分子再搞破坏,就必须将税政、粮政、盐政、路政、邮政、水政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实业统一管理。

政务院通过了陈云的建议,国家经济终于在财政经济工作统一之后,步入了正轨。

毛主席评价这场战役,“不亚于淮海战役”,更是大赞陈云“能人”。

这场战役的胜利,也是陈云“十五字方针”的胜利。

有了这份功勋,毛主席在1956年便推举陈云做副主席。

陈云推辞,为了服众,毛主席才对陈云有了开头“公道”的评价,夸奖陈云做事不浮夸、脚踏实地、看问题直指核心。

在此后的工作中,陈云也保持了这样的优良传统。

1956年,全国出现了猪肉供应紧张的情况,陈云没有第一时间强令地方每年必须养多少头猪,而是去实地调查了养猪量减少的具体原因。

结果发现,农村新的经济政策实施之后,农民们更倾向于开垦荒地种植粮食,而并非养猪,从而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的猪肉荒,于是便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

合作社提供养猪的良好条件;提高猪肉收购价格;恢复农村豆腐厂等作坊,让人和猪“各取所需”,提高养猪积极性……

一套组合拳,终于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吃肉问题。

这件事不是个例,还有“东来顺”的羊肉,此前一直颇受好评,但是采用计划经济之后,味道却直线下降。

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为此,陈云亲自去了东来顺的厨房,了解具体情况。

原来,东来顺的羊肉,之前只用35到42斤的小尾羊,肉质鲜美嫩滑,这是东来顺的成功之本。

但是采用计划经济之后,东来顺便抛弃了这一传统。

陈云耐心询问,这才得知具体原因。

因为计划经济下,物价都是统一规定的,羊肉的价格最高不能超过1.08元,这个价格,根本就买不到35到42斤的小尾羊!

于是饭馆只能以次充好,不然就要亏本了。

得知具体情况的陈云并没有一刀切,而是改进了原本的统购限销政策,放宽了部分限制,另外在分配方式中,加大了对有功者的奖励,调动劳动积极性。

从这件事情,我们也能看出陈云的工作风格,也是他能真正做好经济工作的最重要原因——求真务实。

这是陈云从毛泽东思想中凝练出的光辉,哪怕是在最困难的时候,陈云都秉持着这一原则。

4、九赞陈云

刚刚建国没多久,全国上下都以最大的热情投入了生产之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战斗决心,不少地方都报上了远超实际能力的生产计划。

但是陈云却一直保持着正确的态度,他会经过实地调研,制定合理的计划,但是数字一比较,陈云的计划看上去就非常“保守”了。

毛主席与中央官员们谈话之后,对陈云提出了重点表扬。

“我在一月份找了中央几位同志谈经济和工业问题,陈云表示了非常正确的态度。他讲武昌会议定的今年的生产计划难于完成,他这个人坚持真理是勇敢的。

在武昌,对是否发表1959年粮、钢、煤指标的问题,正确的就是他一个人。我看他这个同志还是经验比较多一点。”

听闻毛主席的话,不少官员都很羞愧,主动压缩了生产指标,毛主席依旧不放心,会后委托陈云进行研究调查。

后来陈云因为身体原因退了下来,但是没多久又恰逢三年自然灾害,国家财政遇上了严重困难。

毛主席感叹着陈云的巨大贡献,“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国家财政没有陈云不行。提议继续让陈云管理财政工作。

陈云再一次临危受命,主管财政工作。

没过几年,国家财政在陈云的主导下,重回正轨,毛主席不得不感叹:

“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别人比我懂。陈云同志,特别是他,懂得较多。他的方法是调查研究,不调查清楚不说话。”

后来毛主席不止一次感叹过自己在商业方面不如陈云同志,对别人说,“陈云同志的主张是正确的。”

陈云并没有因此飘飘然,他知道,自己所做出的一切成就,根源都在毛主席,在于光辉的毛泽东思想。

陈云的孩子们后来回忆,父亲曾经说过,“对他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影响最大的是毛泽东同志。”

1976年毛主席去世之后,陈云悲痛万分,亲自为毛主席守灵。

后来,对于毛主席的评价,不少人不知从何下手,陈云主张“敲定”毛主席的历史地位,从实际出发,肯定了毛主席的历史功绩。

两人在苏区相识,从革命战争到新中国建设,一路风风雨雨,毛主席统领全局,陈云主政经济,两人各司其职,几十年如一日的并肩作战。

毛主席和陈云同志如今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留下的光辉思想,仍旧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参考资料

[1]陈云轶事[J].党风廉政月刊,2000(1):34-34.

[2]陈云:心里时刻装着人民[J].新长征,2014(1):62-63.

[3]陈云与1956年猪肉供应紧张问题的解决[J].兰台世界(上旬),2010(11):35-36.

[4]陈云对遵义会议及毛泽东领袖地位确立的贡献[J].中州学刊,2006(5):215-217.

[5]从毛泽东九赞陈云看陈云的经济思想和工作作风.北方经济(内蒙),2005(6):77-79.

[6] 从传奇到真相:陈云1935年在莫斯科的报告纠正了共产国际对长征的认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5(4):124-129.

0 阅读:0

浩舞默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