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时报报道,前不久,美国联邦参议员戴安斯抵达北京开启访问行程,一时引发外界广泛关注。作为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首个访华的美方高层人员,不少人期待此次访问能为中美关系带来积极变化。可谁也没想到,戴安斯刚回国,美国便再度出手,给中美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在联邦公报上刊发两份文件,将50余个中国科技企业和机构纳入所谓的“实体清单”,该清单将于3月28日生效。被制裁的企业和机构涉及AI大模型开发、服务器以及超级计算机、量子技术等前沿尖端领域。美方给出的理由荒谬至极,声称这些企业和机构“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实则是妄图遏制中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维护自身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霸主地位。
特朗普(资料图)
此次美国制裁中企,其实早有端倪。此前,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发布的《全球威胁评估报告》,竟用三分之一篇幅来抹黑中国,宣称中国想在2030年取代美国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大国。在这种错误认知下,美国针对中国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制裁行动就如箭在弦上。
对于美国这一蛮横无理的行径,中方迅速作出强硬回应。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明确指出,美方滥用实体清单等出口管制工具,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破坏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中方坚决反对并予以强烈谴责。同时,中方敦促美方停止此类错误行为,还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回顾此前中美之间的经贸往来,摩擦与冲突不断。今年2月,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借口,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中方也毫不示弱,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的煤炭、液化天然气、原油、大排量汽车等商品加征10% - 15%的额外关税。到了3月,中方再次出手,对美国大豆、玉米等711种农作物加征10%的关税。中方的这些反制措施,精准打击了美国相关产业,让美国也切实感受到贸易摩擦带来的疼痛。
特朗普(资料图)
而在科技领域,美国长期以来对中国企业进行技术封锁和制裁。从华为到中兴,再到如今众多被列入“实体清单”的科技企业,美国试图通过这些手段,阻碍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使其在全球产业链中始终处于中低端位置。但事实证明,美国的打压并未让中国科技企业退缩,反而激发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决心和动力。以半导体产业为例,面对美国的芯片禁令,中国加大在芯片研发、制造等环节的投入,国产芯片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进口芯片的依赖。
在贸易领域,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据美媒统计,近期中国对美国棉花进口量减少80%,大排量汽车进口量减少70%,用于生产半导体的设备进口量减少了三分之一。此外,中国已经停止进口美国天然气40多天,上千家美国猪肉企业未获得资质续约,失去了中国这个庞大市场。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中方的反制措施已经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如今,美国再次挥舞制裁大棒,对超50家中企下手,无疑是进一步激化了中美之间的矛盾。但中方绝不会坐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必将采取更为有力的反制措施。从之前的经验来看,中方的反制措施往往是有理、有利、有节的,既能维护自身利益,又能在国际舆论上占据主动。
特朗普(资料图)
此次事件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美国如果继续坚持这种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行径,试图通过制裁、打压来遏制中国发展,那么中美关系只会陷入更深的困境,不仅损害两国利益,也会对全球经济和稳定造成负面影响。相反,如果美国能够摒弃偏见,与中方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对话与合作,那么中美之间广阔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将得以释放,实现互利共赢也并非不可能。
接下来,国际社会都在密切关注中美双方后续的行动。中方已表明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立场,那么美国是否会收敛其行为,还是会继续加码制裁,我们拭目以待。但无论如何,中国都将坚定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