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丛生,李嗣源的好运耗尽了?|闲话残唐五代

大卫的平行宇宙 2024-10-26 01:16:11
一.引言

自李嗣源从邺都被裹挟进兵变,至李存勖亡于兴教门之变,所有的风口几乎都在努力帮衬李嗣源,让他用史上最短时间、最低成本、最易难度完成了权臣上位的全过程。只看这一阶段,说他天命所系也毫不为过!

但是,自从进入洛阳,实际接掌后唐铁王座,尽管在大的方向上,李嗣源处境还说得过去,但小处则不然——朝堂上暗流涌动也就罢了,就连一度用脚投票给李嗣源的地方将领也纷纷跳出来唱反调。似乎好运气已经在之前的武装上访过程中消耗殆尽了。

这种精神分裂一般的状况,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我是大卫的平行宇宙,欢迎关注!

二.历史故事

天成元年(公元926年)七月。

1.兵乱不休1.1.滑州兵乱,检查组定罪行刑

只要你想,任何事情都可以诉诸武力,前提是你得能体面收场!

一个月前,于可洪一波带走魏博戍将,但作为后唐一隅,他并没有叫板朝廷的实力,想要体面收场,只能看朝廷对此事的态度。

为了争取合法性,他积极打报告,陈述自己的迫不得已与无辜,希望能在即将到来的司法审判中占得先机。而被击败、不得退出滑州的魏博三指挥使也不可能坐以待毙,同样上书朝廷,指出是于可洪动手在先、图谋不轨。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想冷处理是不可能了,李嗣源派专家组赴滑州调查取证。

七月辛酉(初七),专家组提交正式报告,认定责任全在于可洪。那就没什么可说的,

斩带头人于可洪与闹市;

首恶滑州左崇牙全部诛族;

胁从的右崇牙中,两长剑建平将校百人亦被定罪,诛族。

1.2.涿州隐患,王建立掐灭火苗

就在刚刚处理完滑州兵变半月之后,好消息和坏消息同时送达洛阳:

坏消息:还有人不接受李嗣源接掌铁王座,站出来唱反调;

好消息:不等逆贼作乱,镇州留后王建立防患于未然,主动出击,及时将之扼杀于萌芽之中。随后于丁丑(廿三日),送来捷报:涿州刺史刘殷肇对今上不满,阴谋为叛,现已擒拿归案。

熟悉[[111.B.40.10.力保后院不起火|应对风险,优先杠铃策略 - 李存勖平叛,有始无终]]的诸君应该对王建立有印象。想当初,乱军推李嗣源为反叛旗帜,其军镇监军本想着收押李嗣源的家眷为质,以图缓和局面。就是时任虞候将,即老板亲军侍卫长的王建立主动出击,干掉监军、保下领导亲属,确保李嗣源的武装上访再无后顾之忧。

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李嗣源当然不吝赏赐,提拔他为镇州留后。在官方的岗位说明书中,留后不过是个临时工——在正式官员到任前,不能留下权力真空,便由“留后”暂时代理。但残唐五代自有国情在此——凡是留后,不过是给皇帝留面子的说法,几乎就没有不转正的。

而更需要诸君留意的,是王建立被委任镇州留后。要知道,李嗣源武装上访之前,就是成德节度使,而成德军镇的治所便在镇州。可见,在李嗣源心中,王建立绝对是自己心腹中的心腹,之所以任命为留后,与其说考验王建立,毋宁说是跟文武百官表示我提拔人是严格按照组织制度走的,绝不会因为王建立是我的心腹,就搞特殊化。

如今,又是这位李嗣源的心腹侍卫长在帝国坏分子捣乱之前,火眼金睛地将一桩叛国大案消弭于萌芽之中,更加证明了老板的识人之明以及得国之正了!

1.3.怪现象解析(1)疑点重重

粗看上去,这两次叛乱规模都不大且得益于帝国官员处置得当,仅在其属地引发了小范围的骚动,并未动摇帝国根本。对李嗣源而言,不过是被蚊子咬了一口——瘙痒难耐,但并不疼痛‘。然而,兵乱为什么会在李嗣源已经基本坐稳铁王座之际频繁发生?难不成于可洪、刘殷肇之流也想学习李嗣源,尝试向铁王座发起冲锋?

这么明显有悖常识的事件集中、频繁爆发,显然有着深层的原因。

先罗列疑点吧:

主谋者动机是什么?完全看不到预期有收益,怎么会有人甘冒大险做杀头买卖呢?

滑州一案,事发于六月丁酉(十二日),结案于七月辛酉(初七)。时间不可谓不久,完全不是处理谋叛大罪的常规流程!

滑州案发后,兵变的双方居然都向朝廷打报告揭发对方造反,这可不像正经的谋叛啊!

涿州一案,办案小能手搞的可是跨省执法——涿州隶属卢龙军镇管辖,除了距离王建立办公地点足够近之外,其实跟镇州留后的职责没半毛钱关系。

基于上一条,又产生新的疑点:王建立是如何侦知外省刺史图谋不轨;以及,同一时刻,刘殷肇的领导、卢龙节度使(亦名幽州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在干嘛?为什么没有侦知属下的罪行?

基于上一条,再次衍生疑点:如果【卢龙节度使】(A)没侦知属下罪行,是否应当因渎职而受罚?如果侦知却不揭发,有没有一并判刑?

从结果反推,李嗣源对心腹王建立跨省执法选择了事后追认。那,这事儿到底是王建立真的发现刘殷肇谋逆的苗头?还是奉旨——或者揣摩上意——的栽赃陷害?

不起眼但耐人寻味的细节:纵观新旧五代史与资治通鉴,于、刘二人再无其他记载,完全就是昙花一现的一次性消耗品。要知道,都指挥使、刺史可都是妥妥的帝国中高层,一般而言,史书多会对其将其出身、事迹带上一嘴的。

涿州案最终的结果不过是“讨擒之”,至于更加关键的“抓到之后如何处理”完全没有记录——谋逆大罪!居然不提处罚,对比滑州案的成建制诛族,透露着十二分的诡异。

(2)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如果只有一个孤例,还能归因于总有些人以为自己是奇行种,可以成为幸运的例外,但加上之前控鹤军的叛乱,后唐正处在一个诡异的兵变集中高发窗口期。要知道,彼时已经过了兵变致富的风口——如果早一些跟着李嗣源一起闹事儿,即便事败,也有李嗣源这个高个子顶在前头;可要是成功了,那就是实打实的从龙之功。

即便如此,大家伙儿依然争先恐后地跳出来造反。常言道:事出反常必有妖。

让我们尝试擦拭历史的尘埃,恶意揣度一下异常背后的真相吧。

李嗣源是乱世难得一见的仁君不假,但不意味着他没有阴暗的一面。事实上,由于他上位过程偷鸡量过高,难免有人会起了“彼可取而代之”的念头,所以在彼时,李嗣源心中的第一要务永远是“保住铁王座”。为此,他可以放弃任何原则与底线。

让我们汇总一下控鹤军案、滑州案与涿州案的共同点吧:

事先无征兆——起码,史料无记载;

事中如闹剧;

事后好拿捏。

某一个平行宇宙

控鹤军张谏、滑州都指挥使于可洪确有斑斑劣迹、但并无造反之心——所以事先无征兆且事中如闹剧。

李嗣源新皇登基,身边难免围着一群投机客。他们或清楚老板暗藏杀一儆百的心思,或甘做黑手套以冀得宠。见到呈报上来的案卷,必然要开动脑筋、大做文章——反正张谏、于可洪自有取死之道且好拿捏,那就借汝头一用,办成铁案,一举三得:

震慑异己,则皇帝高兴。

诛杀乱臣,则朝野安心。

邀宠升迁,则自己爽快。

这些所谓的造反派,完全是史官记录重大事件时的工具人,除此之外,有何作为?隶属派系?史书全无记载,所以,以上情形不过是我最腹黑的揣测,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啥,你问我为什么不提刘殷肇?

张谏、于可洪那两混蛋可是明正典刑的,意味着无论有无叛乱,都是犯了死罪的家伙。

可刘殷肇完全不同,关于他的一切,仅有王建立的一面之词。按照史书不提,往往善终的潜规则,老刘多半无罪释放,至少也没有因此丧命。

李嗣源的道德下限毕竟太高,像这种完全没有证据的所谓罪犯,还下不去手杀。甚至,跟着于可洪闹事儿的,主犯逃不了诛族,可但凡能证明清白,还是可以逃过一死——滑州右崇牙不就没被连窝端嘛——这在乱世,尤为难得!

2.设立新军、凝聚共识

巳卯(廿五日),李嗣源于应州设立彰国军。

应州,位于山西北部,今朔州应县附近。对,就是著名应县木塔所在之地。

彼时的李嗣源可谓杂务缠身而不得不日理万机,这种状况下,还要抽出时间为此地单独置军,自然是理由的。

朱邪执宜率沙陀族人迁徙至河东,第一个驻地便是应州。

朱邪赤心(即李存勖的爷爷李国昌)和李克用为了纪念祖先,用故乡陇右金城来命名这个新的家乡。

作为李克用的养子,这里也是李嗣源的出生地。

随着沙陀人融入华夏,其基本盘从应州转移到更有军事价值的晋阳——多年经营下,曾经孕育出李唐王朝的晋阳被沙陀李氏打造成后唐的龙兴之地。

尽管应州的战略价值随着晋阳的崛起而衰落,但作为精神图腾,其在沙陀贵族内部的号召力还是被广泛接受的。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军事层面。李嗣源已经将能控制的部队牢牢抓紧了;而实在控制不了如西川,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恶心了孟知祥。

意识形态。既然军事层面已经没有什么操作的空间;既然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那自然要将重点转移到看似空虚实则作用巨大的民族共识之上。而应州,作为沙陀族进入中原、二次创业的新手出生点,显然是最好的切入点:

提高沙陀族人的精神归属与民族凝聚力;

悄悄增加李嗣源自己的神圣性——我与李克用、李存勖这些伟大族人沐浴同一片光辉!

亲不亲,故乡人——李嗣源拔高家乡的地位,家乡人自然乐意投桃报李;而其他地方则会倾向透过这个渠道以谋晋身,一如后世所言同乡、同学、同科之理。

3.清洗害群之马3.1.李嗣源的无奈

手高眼低的可惜

前文【耶律阿保机借势讹诈,姚坤巧妙化解[https://page.om.qq.com/page/Ob1fw-sXKbkT96jgcucry1PQ0]】中提到的唐辽间外交机锋,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组织强大但其认知还停留在过去,则会错过时机”的现实困境——这是手高眼低的可惜。

眼高手低的无奈

而彼时的李嗣源则不得不为相反的困惑殚精竭虑。虽然已经贵为一国之君,但由于接受的盘子太过破碎、自己又不足以抹掉得国不正的污点,李嗣源认为尽管很清楚该做什么才能破局,但实力、时间都不允许,只能接受眼高手低的无奈。

对后唐明宗的窘境,千年之后的李鸿章倒是感同身受。作为中兴四臣之一,对彼时国际局势、晚清于其间的定位,李鸿章算是那个时代难得的人间清醒。晚年便无奈吐槽:

给这番话做个等量替换,就是李嗣源心境的真实写照。

但李嗣源能成为五代难得一见的仁君,部分得益于他并没有因为困难无法克服而放弃躺平,比如:他将注意力聚焦到彼时的政治正确之上。

3.2.血脉至上论的由来

灭梁之后,站在人生巅峰的李存勖其实也察觉到自己所处时代的问题——武人掌权。

朱温是靠武装上访发家。

李存勖自己倒用不着这种下作手段,因为老爹李克用已经帮他积攒好滴血的筹码,而打着兴复盛唐的李存勖则完成对家族的洗白——麦克·柯里昂:身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作为有抱负的豪杰,李存勖自然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经过认真思考,他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个方案就是对人才的定义——话说,这不是个坏点子,北宋崇文抑武能推行下去,科举选材是出了大力的。但李存勖觉得自己有更好的方法,即:重拾门阀政治。

随着李存勖的大力推广,这种价值观很快就成了后唐朝野的主流声音,有抱负如郭崇韬,也难以免俗:

豆卢革、韦说尝问之曰:“汾阳王(即郭子仪)本太原人徙华阴,公世家雁门,岂其枝派邪?”崇韬因曰:“遭乱,亡失谱谍,尝闻先人言,上距汾阳四世耳。”革曰:“然则固从祖也。”崇韬由是以膏粱自处,多甄别流品,引拔浮华,鄙弃勋旧。有求官者,崇韬曰:“深知公功能,然门地寒素,不敢相用,恐为名流所嗤。”

诸位一定疑惑:魏晋至唐,门阀政治一路下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李存勖为什么逆势而动,非得开这趟历史的倒车呢?

以我浅薄的见识,唯一能想出的理由便是:想制衡手握兵权的勋臣,最简单的方法无过于”突击提拔勋臣的竞争对手“。

只要扫一眼后唐勋臣,就能发现其共同点:压根就没有门阀世家的身影。

以配享太庙的勋臣为例:

周德威、李嗣昭,其传记中压根没有父、祖的信息,可见出身之低微;

李存审好一些,有个当过陈州牙将的老爹,但显然也不是个世家子弟;

没入太庙,但确为国之柱石的两人:

李嗣源,与周德威、李嗣昭一样,都是往上找不出家世的主儿,哪里会是什么世家!

郭崇韬,得靠着姓氏才能攀附到郭子仪身上,可见其真实身份高贵不了。

已知条件:思路是提拔勋臣的竞争对手,现实是勋臣全部出身寒微。

李存勖毫不犹豫地写下”解:对应之法为鼓吹吹血统至上“。

3.3.精准打击(1)弹劾豆卢革、韦说

靠着实力一步步从底层做大做强的李嗣源十分清楚前老板做法的不靠谱。既然眼下的实力不足以处理拥兵自重者如孟知祥,那就将屠刀挥向大行其道却又被沉默大多数深恶痛绝的政治正确吧。

库部郎中萧希甫上疏:

(豆卢)革、(韦)说不忠前朝,阿庚取容……革强夺民田,纵田客杀人,冒元亨上第;说夺邻家井,取宿藏物。

希望朝廷能明正法典以儆效尤——这是直接将屠刀举到了豆卢革这个门阀代表的头顶上。

虽然已经解释过后唐打击门阀世家的必然性,但,还是有些小细节值得聊一下,比如:开第一枪的为什么是萧希甫?指出的罪名又为什么会看上去轻描淡写的?

简述背景

史载,萧希甫发难之前,豆卢革与韦说已经做了许多妖了。

比如,两人在李嗣源出席的重大会议上,礼数不周;

比如,由于经济已经崩溃,百官的工资都要打过折才能下发;而豆卢革不但自己能按照工资单实额领取,连带着儿子也可以通过裙带关系全数领取工资;

比如:李嗣源四月二十号登基称帝,从五月开始,才开始为百官发放工资。但豆卢革父子的薪水可是完全没耽误一天功夫——这不就是说:管你前任现任,工作就是工作,必须得给老子开工资! 就算李嗣源不在乎手下人兼职,以豆卢革在前朝时期拉跨的表现,也完全不值得从李存勖的账户支取工资啊!

比如:韦说为了给孙子谋个官职,不惜干出认孙为子的荒唐事儿。

比如:收受贿赂,提拔不够格的王傪为近官。

个人恩怨

有了背景,豆卢革、韦说遭受定点打击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但,为什么出手的是萧希甫呢?因为豆卢革、韦说阻碍了他的进步之路。

本来呢,李嗣源已经决定任命萧希甫为谏议大夫,但萧希甫拿着任命书到豆卢革、韦说处签批时,本以为不过是走个过场的事情却被打回,两人要求萧希甫重头再走一遍流程。

县官不如现管!人家又不是彻底否决了老板的任命,只是要求完善细节。单从制度讲,即便萧希甫已经得到大老板的首肯,还是没有当面反怼豆卢革、韦说的理由。

吃了瘪的萧希甫实在咽下这口气,思来想去,认为已经揣摩清楚老板对豆卢革、韦说的态度,加上两人的把柄又多到俯仰皆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上疏弹劾。

朝廷很快做出判决:

贬(豆卢)革辰州刺史,(韦)说溆州剌史……癸未(廿九日),再贬革费州司户,说夷州司户……甲申(三十日),革流陵州,说流合州……天成二年夏,皆赐自尽。

(2)剖析罪名

对比处理滑州兵变时的犹豫拖沓,此次判决豆卢革、韦说的雷厉风行显得颇为突兀。甚至,仔细读一下萧希甫的弹劾理由,亦不乏牵强之处。

不忠前朝

以豆卢革为例,此人先后在残唐、义武军镇以及后唐的庄宗、明宗数朝任职。那,萧希甫所谓的前朝,具体指的是哪一个?

其实,哪一个都不重要,毕竟“不拿本朝剑斩前朝官”是包括李嗣源在内,多数话事人的观点。乱世的官员,有几个身上没些污点,要是对所有人都如此深究,谁还愿意跳槽投靠你啊?甚至,李嗣源本身不就是彼时最大的不忠前朝者嘛!

但是,靠着兵变上位的李嗣源,最提防的当然还就是有人效仿自己,再来一次武装上访。所以,这个理由虽不合法,却合情合理!

阿谀奉承

这个罪名就像是数字零,本身不致命,但前面放上数字就截然不同了。

算是给老板定罪给足了裁量空间!

仗势夺田

政权更迭之际,此举确为大忌,很可能打破新老板好不容易才搭建起来的脆弱平衡。

但,在同样的场景下,栽赃陷害也是大忌啊——所有史料都明确宣称:萧希甫所言,均是妄语。

后人之所以能如此笃定,唯一的理由只能是:当时就有人拿出实证,推翻了萧希甫的诬告。

冒元亨上第

这就足见当时血统至上的政治正确有多根深蒂固了——就算要解决这个政治正确,也只能使用政治正确本身才行。

果然,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

这么一剖析,萧希甫罗织的所有罪名,要么不合理、要么太务虚、要么干脆就是无中生有。碰上一个好律师,完全可以统统驳倒——不过,皇帝杀人,从来只需要理由,而不一定非有实证!

(3)萧希甫的小九九

虽然揣摩出李嗣源想要杀人立威,虽然豆卢革、韦说的确阻挡了自己的进步之路,可明知血统至上论【颇有市场】(B),明知干脏活的黑手套难有善终——请君入瓮的事儿不会还有人不知道吧——萧希甫为什么还敢于上疏?

因为萧希甫压根不是一个典型的酷吏,在他的上疏内容中,就已露出进可攻、退可守的端倪。人家萧希甫打的算盘就是:根据老板的需求,整合市场已有资源,打造合适的子弹——但并不扣动扳机,因为这个权力只属于老板本人,自己一个普通打工人,没事儿就别瞎参合了。

定位准确、备好后路,萧希甫自然就不用太过在意事后的清算——当然,话说回来,既然萧希甫的目标是谏议大夫,那就必须有做言官的基本觉悟!想手上一点儿血都不沾?还奢谈什么进步啊!

(4)面对陈规陋习,蚕食优于鲸吞

鉴于这是在清算之前李存勖时代的既得利益集团、鉴于血统至上论还颇有市场、鉴于豆卢革干活不行但身边的确存在小圈子,即便有萧希甫这样的黑手套冲锋陷阵,李嗣源也没有无脑莽,而是给自己留下了足够的安全冗余。

诸君请看李嗣源处置豆卢革、韦说的全过程:

先设置议题、凝聚共识

什么会议上礼数不端啊、什么发工资时搞特殊化啊、什么操弄裙带关系啊、什么卖官鬻爵啊,李存勖末年,这些烂事儿就没消停过,类似的毛病,朝中百官或多或少都沾染了些。

此刻被李嗣源拿出来重点讨论,就营造出新朝革故鼎新的氛围,群臣难免有了老板要整顿吏治的共识。大家伙儿默契地稍作收敛,避免成为牺牲的出头鸟。

在这种场景下,萧希甫跳出来将矛头对准豆卢革、韦说,固然有报复二人妨碍自己晋升的因素;也不能排除“赌老板就是要精准打击这两个名声最臭家伙”的政治投机。

即便依法惩处,也选择蚕食而非鲸吞

明明已经依法给出了处罚方案,李嗣源依然没有选择一次性物理消灭,而是遵循盛唐的古老潜规则,一步一步地加码惩处力度、逐步放血。就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潜在的反抗意志,从而能更为顺利地削减门阀世家的权势。

即时奖励黑手套,营造千金买马骨的氛围

惩罚豆卢革、韦说之余,李嗣源更是即时超迁萧希甫:

七月庚辰(廿六日), 赐(萧)希甫金帛,擢为散骑常侍。

隋唐之际,谏议大夫为正五品上;而散骑常侍则高居三品,在掌管审批的门下省,是位于侍中、给事黄门侍郎之下的第三等级高官。

这种姿态,就是李嗣源昭告天下:打击门阀世家就是我如今的国策,积极响应者,收益可参见萧希甫。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4.孟知祥筹备自立

回顾一下本文中李嗣源的诸多举动,诸君就能发现,要么属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要么处理起来虎头蛇尾;要么针对的人的确值得处置,但使用的方式却并不合法。

上位者中固然有糊涂蛋,但说整个后唐朝野都不是明白人,显然是在侮辱古人的智商。既然如此,李嗣源又何必在明知不能完全实现目标的前提下,不惜破坏自己仁君人设,也要玩弄权术呢?还不是权位不稳闹的!李嗣源也清楚自己这么干有饮鸩止渴的危险,但他又能怎样?紧急的程度压倒了重要的地位,李嗣源只能妥协,以期尽快压制住后唐的不同声音,只有尽快集权,他才有机会镇压西南的独立倾向,以及抵御乃至消灭北境的强敌。

正是有了这种思路,他才会极为谨慎地处理滑州兵变、雷厉风行地惩罚豆卢革并及时超迁萧希甫。

树欲静而风不止!李嗣源有计划,冷眼旁观他整个兵变上位过程的孟知祥,同样有自己的计划。

一来天高皇帝远、二来西川坐拥地利、三来蜀地久乱思定、四来李嗣源偷鸡上位在前。总结起来,基本可以算得上天时地利人和兼具了,以孟知祥的城府、韬略,又怎么会不清楚老祖宗早就总结出的智慧: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史称:

孟知祥阴有据蜀之志,阅库中,得铠甲二十万,置左右牙等兵十六营,凡万六千人,营于牙城内外。

两个人时刻准备着,就等着可以给予对手致命一击的窗口期了。

敲黑板,划重点

李嗣源登基称帝之际,后唐朝野前后矛盾的怪象着实不少。表面看,这种精神分裂一般的状况实在令人难以理解;但在底层逻辑上,不同的表现下,其实隐藏着类似的法则,即:自中晚唐已降,武将掌权,割据势力始终有实力向朝廷叫板。

地方将领不满李存勖,便推出李嗣源作为自己的代言人,所以一路有人相伴;而李嗣源上位后,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欲望,于是便又有人跳出来尝试“彼可取而代之”的戏码。

如前所述,五代的皇帝其实也知道病根在哪里,并按照自己的认知,给出了药方,比如皇帝中的战斗机李存勖,他选择提拔门阀世家以制衡勋臣武将。毫不意外地,这种逆历史潮流的做法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兴教门之变,李存勖甚至连个全尸都保不下来。

李嗣源确是一代名将,但那是跟周德威、李嗣昭、李存审比较,要是将对标李存勖,咖位还是逊色一筹。眼见强势如庄宗,都在处置藩镇割据这个心腹大患上一败涂地;加之自己铁王座还没捂热,兵乱便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李嗣源知道自己解决不了前老板都搞不掂的事情。

那……与其妄图推翻屎山代码;还不如小修小补,努力维持现状,然后相信后人的智慧,即:不够强势,则于剧变之际,应当顺势而为。

三.眉批A.【卢龙节度使】

时任卢龙节度使的赵德钧,不是什么陌生人,早在【[[A.猜忌,将忠心手下挤兑成掘墓人 - 李嗣源惨遭猜忌|闲话残唐五代|猜忌,将忠心手下挤兑成掘墓人 - 李嗣源惨遭猜忌]]】一文中就已登场!

自从李存勖于刘守光手里夺得卢龙军镇,后唐时代,此地先后迎来三位节度使:

李存审

作为后唐将星,这可是咱们的老熟人,就不再赘述了。

李存贤

读过【[[莫名其妙的宫斗戏中,奇葩的仲裁人#^75kigs|莫名其妙的宫斗戏中,奇葩的仲裁人]]】的诸君都清楚,虽然是靠着宠臣的手段上位,但此人履历、武勇、忠诚均为上上之选。

光辉固然比不上李存审,但放到河东军事集团中,也是能排得上号的猛人。

赵德钧

一方面,他主政幽州期间,颇有善政,比如:

为了恢复通往中原的粮道,赵德钧筑盐(阎)沟城,为良乡县治,调军戍守,自此幽涿之间交通始便——毕竟,涿州是人家老赵的辖区。

在幽州东设潞州(今通州),并在其东北修筑三河城,以通蓟州,幽州东部百姓方得耕作樵牧。

为通山东漕运,赵德钧于公元931年请开“东南河”,次年冬天开工,六月渠成。

所部精锐骑兵“银鞍契丹直”,一直是契丹的心腹大患。

然而,另一方面,后唐末年,天下骚动,他也动了自立为帝的心思。本来呢,“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是人性使然,没有什么值得诟病的。

但乱世之所以被称为乱世,就在于其已礼崩乐坏,为了称帝,他们愿意做任何没有人性的事情——于是,有了石敬瑭献地称臣。而赵德钧,其实也做了类似的事情。

而之所以诸君几乎没怎么听过赵德钧的名字,无非是彼时他给出的筹码不够多,契丹爸爸权衡之下,选择了出价更高、更加不要脸的石敬瑭罢了。

这样一个手握雄兵、心思难测的人坐镇帝国北境,即便与自己是儿女亲家(养子赵延寿娶李嗣源女儿),明宗也难以完全放心。

此时,心腹王建立或得到老板授意、或政治投机,实施跨省抓捕涿州刺史,不过是敲打赵德钧手段罢了!所以,即便外宣成谋逆案,可既没处理直接责任人刘殷肇,也没惩处领导责任人赵德钧,也就是后唐朝野默契的共识了。

B.【颇有市场-豆卢革的小圈子】

早在之前的文章,就已经多次提到过豆卢革的昏聩,按照旧五代史的总结:

事多错乱,至于官阶拟议,前后倒置,屡为省郎萧希甫骏正,革改之,无难色。

显然,这就是一个没脸没皮、躺平摸鱼的职场混子。当然,诸君也从中了解到他为什么要故意拖慢萧希甫晋升之路——不过是要报复之前遭遇到的“来自内行下属的不屑”罢了。

那么,李存勖时代,这种人怎么就能坐到宰相高位呢?

从李存勖的角度,既然要提倡血统至上,那无论如何都得推一个人做代言。而且,这个代言人还得具备诸多矛盾而又协调的特质,比如:

既要出身名门,又要身无所长。要是二者兼备,那就不是在给武将勋臣培养对手盘,而是在给自己扶植权臣了!

既要有一定的影响圈,又不能名声太好。没影响力的如何抗衡功勋卓著的武将?名声太好又容易失控。

豆卢革正是这种BUFF叠满的奇行种,所以才能身无微功却脱颖而出。

如果李存勖能一直把持铁王座,豆卢革身上的所有毛病,不但不是阻碍其职场进步的短板,反而是他升官发财的护身符。但,时代变了,奇葩逻辑就都失去存在的土壤。想要继续摸鱼,豆卢革就得拉更多的人下水,然后指望李嗣源囿于“法不责众”,而无法对自己下手。

讽刺的是,由于李存勖大开历史倒车,在他的组织里,类似的混子数不胜数,豆卢革毫不费力就拉拢到韦说等人进入自己的小圈子。这才有了两人互相举荐对方的子侄辈进入官场的事情——也成了后来萧希甫弹劾的罪责。

诸君千万不要以为这两个人的抱团属于菜鸡联盟,在特定的领域,即:通过门第划分,撕裂群体原有的共同认知,他们战斗力爆棚。

想当年,这两个人一唱一和,连郭崇韬都被忽悠瘸了!如今,宰辅如郑珏、任圜,也都是他们圈子成员。君不见,当李嗣源下旨贬窜豆卢革、韦说时,郑珏、任圜连上三章,为二人求情。

只是,这些人抱得越紧,李嗣源就越发清楚废除血统至上的重要性!必然要加快给帝国权力架构打补丁的决心——郑珏、任圜的求情,一定程度上反而促使李嗣源下定了“赐自尽”的决心。

想了解顺势而为原则的重要性与适用场景,请诸君移步以下传送门:【剧变之际,顺势而为 - 李嗣源回馈中小投资者|闲话残唐五代(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7038&idx=1&sn=09e7dc7f0344b7dc54f950475e656a9f&chksm=fe354248c942cb5ea69fac4c5e1a48bae143440c22476c25b99c2cc71c3002212fd3a8517341&token=342756136&lang=zh_CN#rd)】

四. 参考资料:

司马光【资治通鉴】

欧阳修【新五代史】

薛居正【旧五代史】

胡三省【通鉴音注】

莫名其妙的宫斗戏中,奇葩的仲裁人|闲话残唐五代(https://m.163.com/dy/article/ITE7AAS005562BHM.html)

猜忌,将忠心手下挤兑成掘墓人 - 李嗣源惨遭猜忌|闲话残唐五代(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218713149950231728%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218713149950231728%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应对风险,优先杠铃策略 - 李存勖平叛,有始无终|闲话残唐五代(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118534809868555661%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118534809868555661%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剧变之际,顺势而为 - 李嗣源回馈中小投资者|闲话残唐五代(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7038&idx=1&sn=09e7dc7f0344b7dc54f950475e656a9f&chksm=fe354248c942cb5ea69fac4c5e1a48bae143440c22476c25b99c2cc71c3002212fd3a8517341&token=342756136&lang=zh_CN#rd)

应州-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A%94%E5%B7%9E/10469073_)

害群之马需重视 - 李存勖后院四处起火|闲话残唐五代(https://www.163.com/dy/article/JAF11A3O05562BHM.html)

耶律阿保机借势讹诈,姚坤巧妙化解 | 闲话残唐五代(https://page.om.qq.com/page/Ob1fw-sXKbkT96jgcucry1PQ0)

特别声明:事实上,当我阅读历史的时候,其实质就是开启了一个平行宇宙;而当你阅读本文的时候,其实质也是进入了一个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如果你发现了错误,请及时指出、不吝赐教,那将是你我持续进步的原动力;如果你受到启发,不妨关注、点赞、转发,去激发更多的人。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特别感谢辛苦制作、上传的网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