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投降不是因为美国原子弹,而是因为苏联发的一个公告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4-08-26 13:24:51

1945年8月6日8点16分,美军B-29轰炸机,向日本广岛市投下了一颗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

顷刻间,广岛灰飞烟灭,69%的建筑物被摧毁,至少14万人因此丧命。

从此,广岛成了一个“计量”单位,网友们直呼:“太燃了!建议再火一次!”

三天以后,另一颗原子弹“胖子”在长崎炸响,估计有4到7万人在爆炸中丧生。

8月15日,不可一世的“招核(昭和)”天皇就发表了《终战诏书》:“朕已饬令帝国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那么,日本投降,真的只是因为这两颗原子弹吗?

日本专家和日本“五星太上皇”麦克阿瑟,对此又有什么看法?

日本专家:苏联宣战,是最后一根稻草?

历史上,都有哪些国家承认过“伪满”政权?

除了日本、纳粹德国、意大利、维希法国等邪恶集团代表外,还有苏联。

1941年4月《苏日中立条约》签订,随后,苏联就承认了日本在中国东北扶持的“伪满”政权。

条约签订当天,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对德国驻苏联大使得意洋洋的说:“这一条约对于日本是非常重要的,可能由此而容易迫使中国屈膝求和。”

从那以后,苏联在日本对外侵略行为中,一直保持着所谓的“中立”态度。

所以有观点认为,1945年苏联突然对日宣战,是比“原子弹”造成日本投降更重要的原因。

美籍日裔长谷川毅等历史学家表示,自从《苏日中立条约》签署之后,尽管两国仍然敌对,但是能让苏联专心对付德国人,日本则可以毫无顾忌的向南扩张。

可进入1945年,这种微妙的格局逐渐发生变化。

雅尔塔会议中,斯大林明确指出:德国投降两三个月后,苏联将加入盟军对日作战。

就在8月9日长崎原子弹爆炸同一天的凌晨,160万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正式与日本关东军开战。

20天后,苏军抵达沈阳、长春、齐齐哈尔。

与此同时,苏军开始袭击日本海岸附近岛屿。

也就是说,苏军已经到了中国东北,很有可能直接出兵日本本土。

日本无法承受同时面对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压力,这才选择投降。

正如长谷川毅在《与敌人赛跑》中所言:“日本投降,并非因为遭受了原子弹造成的巨大毁坏,他们的领导人更关心天皇的未来,而不是平民的伤亡,苏联对日宣战的公告,才是压断日本的最后一颗稻草。”

在长谷川毅看来,日本对轰炸机轰炸早就习以为常,对于民众来说,原子弹不过是一场更大规模的空袭,仅此而已。

日本高层最大的担心,就是天皇制度是否能予以保留。

要知道,从1945年7月开始,日本就与苏联沟通,希望苏联能在同盟国之间居中调停,帮忙促成日本和同盟国,“和平”收场。

当时,美国曾截获了日本向苏联发的一条电报:我们正秘密考虑结束战争。

而确保裕仁天皇,是日本向盟军投降的关键条件。

那么,日本既然这么早就想过投降,为何直到8月15日才有所行动呢?

因为中美英首脑发布的《波茨坦公告》中,没有提及日本天皇的处置方式。

公告的内容,主要有两条:第一,同盟国将携手共同打击日本;第二,履行《开罗宣言》在战后对日本处理方式的决定。

声明的最后一条这样写道:“我们呼吁日本立即宣布日军所有武装力量愿意无条件投降,并在下达这项决定后以行动的方式表达诚意并提供适当的各种保证。而如果拒绝这项要求的话,日本所选择的便是迅速且彻底毁灭。”

日本最担心的天皇问题,没有得到保证,所以日本才会表示:“《波茨坦公告》不过是《开罗宣言》的翻版,我们认为并无任何价值。我们唯有在沉默中杀死它,不会多做任何事。”

“有条件投降”?日本军国主义有多疯狂?

“投放原子弹前,是没有必要的,不具备军事正当性,且没有人征求过我的意见。”

著名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表示,如果美国早点同意日本保留天皇制度,那么日本早就投降了,二战在投放原子弹前,就已经结束了。

负责空袭任务的李梅将军也公开说过,投放原子弹和战争结束关系不大,因为投弹前两周,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此外,许多近现代历史学家也指出,1944年日本就已经通过外交渠道,向同盟国表示“希望有尊严的投降”,明确要求“保留天皇制度”。

如果美国早些妥协,那么战争很可能在1945春天就已经结束。

原子弹空袭也好,苏联出兵也罢,日本已经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能走的路,只有投降这一条。

在正式投降之前,日本内部曾妄想“有条件投降”。

日本军方代表主张,除了保留天皇制度,保存日本国体以外,必须加上三点:首先,日本自行处理战犯;日本自主撤军、解除武装;同盟国军队不得进驻日本本土。

后来的甲级战犯,当时的外务大臣东乡茂德明确表示反对,认为这些不切实际的条件,势必导致谈判失败,进而招致更多的盟军登陆和原子弹轰炸,使得日本将在更为不利的条件下,结束战争。

首相铃木贯太郎表示支持东乡,并在8月10日要求由裕仁天皇来决定之后的做法。

裕仁同意了东乡和铃木的看法,连夜起草文件,将日本决定投降的电报,通过中立国转达给中、美、英、苏四国。

这份电报只附带了一个条件:保留天皇制度。

8月12日,同盟国回应,表示接受日本投降,至于天皇的去留,“将由日本民众自由表达的意愿来确定。”

即便这样,日本军国主义还是表示不满,甚至谋划用政变的方式,让战争继续进行下去。

最终,裕仁天皇只好召开御前会议,称战争如果继续,日本很可能毁灭,现在投降,还可能保留一些复兴的种子。

中国军民团结一心,抵御外侮!

“日军今日由北城突入以后,即在城内展开巷战。我官兵伤亡殆尽,刻再已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以报效党国,勉尽军人天职,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

这是1944年8月7日,驻守在衡阳的国军第10军军长方先觉给蒋介石发去的电报。

日本投降,真的只是因为苏联的参战或者美军的原子弹吗?

当然不是,中国军民14年抗战的功绩绝对不能抹杀。

那里是缅甸北部,绵延不尽的大山中处处潜藏着危机,缅语称为“魔鬼居住的地方”。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即孙立人的新38师和廖耀湘的新22师,他们为夺取密支那,在缅北发起反攻。

他们面对的第一支强敌,是侵略过上海、南京、广州、南宁,又在南洋接受秘密训练,还在新加坡迫使8万英军投降的日军第18师团,号称“丛林战之王”。

新38师112团在“野人山”,依靠美军空投物资和砍巴蕉树藤取水,与第18师团对峙了1个多月。

孙立人在征得史迪威同意后,率领新38师主力开进“野人山”,大败日军第18师团,进而攻克太白加,击毙大佐以下千人。

紧接着,我新38师与新22师联手,先克孟关,又夺瓦鲁班,打得日寇第18师团仓皇逃窜。

中国驻印军乘胜追进孟拱河谷,对日军第18师团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国内滇西组建的远征军,强渡怒江,经过三个月血战,克复腾冲,再经三个月鏖战,终于拿下了松山。

中国驻印军与远征军顺利会师,开始了全面滇缅大反攻。

1944年4月到12月,日本陆军在中国河南、湖南、广西,展开了一系列贯穿大攻势,史称“豫湘桂会战”。

日本投入了51万兵力和数百架飞机,在中国2400公里的战线上,发起侵略攻势。

在此后的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中,我国军民节节抵抗,视死如归,却因军纪涣散、战斗力低弱、装备落后、补给不足、决策失误等不利因素,而导致失利。

尽管没有挡住日军侵略的铁蹄,却也给日军造成了大量伤亡。

日军虽然达成了占领交通要道的重要目的,但因为兵力不足,而无法进退自如,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我们的人民军队,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整个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抗击了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

在组织的领导下,抗日军民对敌作战12.5万次,歼敌171.4万人。

总结而言,单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胜利和原子弹轰炸广岛、长崎或者苏联出兵东北,进逼日本,都是片面的,不客观的。

中国四万万人,在反抗日本侵略,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豫湘桂大溃败:一场国民党的灾难 抗日战争纪念网

向美国投降的“神皇” 日本的兴衰史 半岛电视台

【光辉历程】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苏日中立条约》

0 阅读:12

烟寒若雨话秋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