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摄影探讨一个话题

图家 2019-06-26 12:30:53

saul-leiter   索尔-雷特  摄

看照片,平常时会对照片做一个分类,这是纪实摄影,这是商业摄影,这是创意摄影、这是风景摄影等等。

沿着上面的思路,当摄影师拿起相机,就像戴上了一个紧箍咒,不敢越雷池半步,谨慎地按一个摄影分类进行拍摄,编辑,传播、出版等,到了一定阶段,会觉得拍不下去了。摄影的分类,此时成为障碍。

突破障碍,不能给自己贴固定的标签。类似纪实摄影师,新闻摄影师,地理摄影师、商业摄影师,都是别人在介绍作者时用的标签,拿相机的你,千成别给自己牢固地贴这类标签。

摄影师,是用图像的方式,探讨一个又一个的话题,每个话题,都可以选用最合适的表达方式。不论是纯记录,还是创意,还是商业,还是人像,还是当代,都可以,有时甚至可以几种方式组合在一起,但千万别突破各类摄影的底线去人为制造混乱。

有的摄影师,一生都在探讨一个大话题,如身份,迁移、消费文化、性别等,这个大话题,又被细分为无数个小话题。每个小话题,可以用一种摄影类型进行。但在这个大话题内,每个小话题之间,可以用不同的摄影类型进行。因为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摄影就显示了强大的能量,更展示了摄影语言的丰富性。但也有摄影语言运用不好,会让观者感受到小话题之间相互冲撞的可能。

作者本身专注于中国制造业农民工生存状态的拍摄。除了用记录类的方式外,也使用其它的方式进行。比如《我与工友》这个小专题,是在展览的过程中临时发挥用摆拍的方式进行的。当时展出的工友肖像有一米五高,展出的地点在加多宝公司的围墙上,我看到很多人在围观,于是就请一部分人和我一起,利用展墙上的肖像,再摆出不同的动作拍摄而成。

《爱到永久?》  占有兵

《爱到永久? 》这个小专题,是我在倒闭的厂房内,看到工友们离开了,宿舍内有些照片没有带走,经过两三年的雨淋,发霉了。于是利用两张照片合成的办法,一张是发霉的墙壁,一张是抓拍的工友中情侣们的日常生活,做成了《爱到永久? 》,这是对我们在工业区生活,随着工厂倒闭,打工生活充满着很多变数,有可能婚姻生活也会受到影响的追问。

《裂》这个专题,是一次拍摄失误而引发的。我想从靠近地面的角度,拍摄工友们的日常生活状态,于是用自拍杆倒装在自行车上,苹果手机装在自拍杆上拍摄。但在拍摄时,模式不小心变成了全景,于是发生了图像中的人物断裂。我将这次失误当作一次尝试,认为这种图像是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忙得尸首分家,于是将错就错拍摄了《裂》这个小专题。

《裂》  占有兵

我还在运用收集到的地图,地图册,构思一个关于农民工迁移的展览。也在构思一个利用农民工住在集体宿舍时贴在墙上的画,展示现实与理想碰撞的展览。作者还进行了很多尝试,方式不一定完全成熟,但思路却更灵活了。

从一个话题开始一种拍摄,比从一种题材进行拍摄,思路更宽广,方式更灵活,并且话题可以反复深入地探讨,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表达。让您的摄影,从话题开始,自由表达吧,别在纪实与非纪实之间挣扎啰。

占有兵 原创

1 阅读: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