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不仅是地理位置的变动
更是我们对“根”的追寻
过年
不仅仅传统节日使然
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回家过年
是翘首以盼
是团圆相聚
更是中国人写入血脉的精神纽带
来源:图怪兽
今天,我们站在岁末的门槛上,迎接2025乙巳年的到来。
在迎接新年的间隙,你是否发现这个春节似乎和往年有些不同。
这里的不同,体现在它自身携带的四大特点上,也体现在它愈加浓烈的新时代年味中。
接下来,伴着新年的脚步,我们不妨一起来了解这些不同:
一、首个“非遗版”春节
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所以,2025年春节也自然成为了首个“非遗版”春节。
来源:图怪兽
这一喜讯如一股暖流,在中华儿女心中荡起层层涟漪,我们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进一步激发了全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新的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同在。
如何在保持春节传统特色的同时,让春节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让年轻一代在传承中创新.....
如此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和解答。
二、除夕成为法定假日
在国人心中,除夕向来是极具特殊意义的存在。
它是辞旧迎新的重要节点,也是团圆守岁的珍贵时刻。
来源:图怪兽
往年,由于除夕并非法定节假日,很多人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无法及时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
但今年,情况发生了改变,2024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将除夕被正式列为法定节假日。
这一调整,让无数游子暂停了忙碌,踏上家的归途。
这是新时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也是社会和谐与家庭幸福的体现。
三、“大年二十九”的除夕
提到除夕,我们就会想到那句顺口的“大年三十儿”。
但今年,“大年二十九”取代了“大年三十儿”,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就在农历年的特殊性上,农历月份是根据月亮的盈亏周期来计算的,一个月的长度约为29.5天,因此农历的月份分为大月(30天)和小月(29天)。
2025年农历乙巳蛇年,腊月正好是小月,只有29天,所以就有了“大年二十九”过除夕的情形。
来源:图怪兽
其实,无论是“二十九”还是“三十”,都不影响我们对除夕的热爱和庆祝方式。
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那份浓浓的年味和亲情永远不会改变。
四、“双春青蛇年”
你知道吗,2025年有两个立春节气,也被称为“双春青蛇年”。
所谓“双春”,是农历和公历时间差异以及闰月设置的结果,今年的立春分别在阴历正月初六和腊月十七。
所谓“青蛇”,则因为2025年是乙巳年,其中“乙”属木,对应青色;“巳”对应生肖蛇,所以才有“青蛇”之说。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将“双春年”视为祥瑞之兆,认为“双”寓意着双倍的好运和生机,因此民间有言:“一年有两春,遍地是黄金。”
当“两春”碰上“青蛇”,二者合力会形成怎样的火花呢?
当我们带着美好的期许出发,当我们将向往与实干融合,问题的答案就自然就会呈现眼前。
来源:图怪兽
综合种种,我们不难发现新时代背景下,在发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春节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在不断地拓展和创新。
而见证这一路发展的我们,更应用心去感受那份独特的年味和文化底蕴,同时积极探索和创新庆祝方式,让春节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来源:图怪兽
飘洋过海,穿州过省
一路舟车,只为团聚
风尘仆仆,总有归途
回家过年,就是幸福
在文章末了,在辞旧迎新之际,广而告之&公益中国网向一直支持我们的粉丝和读者朋友表示真挚的感谢和衷心的祝福!
愿新的一年,我们继续携手前行,秉持善念与希望,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与美好。
公益中国,从我心做起。
公益中国网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大公益范畴各类公益事件,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http://www.pubchn.com/special/show.php?itemid=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