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
毛主席搬进了中南海,离故宫就一墙之隔。

可他却一次都没进去过,这是为啥?
有人说是风水,有人说是避嫌。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
其实啊,毛主席和故宫的渊源可不浅。

早年间,他来北京搞活动,就住在故宫附近。
他的老师易培基,还当过故宫博物院院长。

1949年北平解放,毛主席还专门叮嘱部队,要保护好故宫这些宝贝疙瘩。
那他为啥不进去看看呢?

这就像一个将军打胜仗了,不急着享受荣华富贵,而是继续带领队伍前进。
对毛主席来说,建立新中国就像一场大考,这才刚开始呢,哪有时间游山玩水?

1954年,毛主席曾四天三过故宫而不入。
他登上城墙,看了看故宫的布局,还在午门看了文物展览。

这些行程连起来,正好绕故宫一圈。
这就好比一个设计师,在仔细观察自己的作品,琢磨着还能怎么改进。

再说说延安,毛主席在那儿待了13年,领导革命取得了胜利。
按理说,故地重游,应该是件高兴的事儿。

可他咋就不回去了呢?
1964年,延安地委副书记土金璋来北京汇报工作,毛主席接见了他,还说:“我想回延安看看,看看延安人民。” 这说明,毛主席心里一直惦记着延安,惦记着那里的老乡亲们。

那他为啥不回去呢?
这就像一个厨师,做了一桌好菜,却没时间自己品尝。

毛主席忙着建设新中国,日理万机,实在抽不开身。
他曾计划去延安和井冈山看看,1965年去了井冈山,但去延安的计划却因为工作太忙耽搁了。

其实,毛主席不进故宫、不回延安,都体现了他“赶考”的心态。
啥是“赶考”?

就是居安思危,不忘初心。
1949年进北京,毛主席就说过,这是进京“赶考”,要考出好成绩。

新中国成立了,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建设一个新国家,比打仗还难。

毛主席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根本没时间去故宫游玩,也没时间回延安叙旧。
他就像一个老黄牛,一刻不停地耕耘着,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

他心里装的是国家大事,是人民的冷暖,而不是个人的荣华富贵。
毛主席的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
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他的崇高精神和伟大情怀。
他就像一颗闪亮的星星,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