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到底想咋样,要是不来,咱就直接把他请过来!”杨得志在电话里大声喊道。
1974年,杨得志在武汉军区工作时,听说老朋友王平因工作原因要经过武汉,他乐呵呵地吩咐手下人去准备迎接王平。猛然间,办公室里电话叮铃铃响起,杨得志站起来接起电话:“啥?你只是顺便去了趟武汉?”办公室里其他人一脸懵,心想是不是出了啥大状况,咋把司令惹急了。
杨得志打完电话后,对下属吩咐道:“去火车站找找看,有个叫王平的人,要是他不肯下车,就直接把他请上车来!”王平和杨得志是老战友了,为啥他不肯见杨得志呢?他们最后到底见上面了没?【红军老友,抗大同学】1907年10月12日,王平来到了湖北这个世界。那时候日子苦啊,王平家六口人,常常是饭吃不饱,衣穿不暖。
1919年,在年轻人热爱祖国的热情影响下,12岁的王平特别憧憬这种新潮的想法。到了1926年,他加入了农民协会帮忙,然后在1930年,顺利成为了共产党员。新中国开国上将王平,他原本有个不同的名字,叫王惟允。刚参军那会儿,由于口音重,连长误喊他“王嗡嗡”,结果每次点名时,战友们都会因此笑得前仰后合。
为了解决这个麻烦,王平和连长合计着把名字改成了“王明”。那时候,毛主席还打趣道:“你这下成国际大使啦!”但王平一直为此事头疼不已,改名后还特意找毛主席聊起了这事儿。他做梦也没想到,连这个名字都让毛主席给“开了个玩笑”。毛主席晓得他改名为王平后,笑眯眯地说:“成了王平,往后打仗可绝对不能输啊,不然我这个出谋划策的人可得好好教训你一番呢!”
王平能得到杨得志的看重,可不是光靠名字响亮。说他们之间是革命战友,还不如说他们是兴趣相投、特别合得来的好朋友。他们俩都在很能打的部队里,虽然不在一个队伍,但在红军长征路上,他们两个的团队经常得一起合作,完成各种任务。所以,这两个年轻气盛的革命小伙子开始互相有了点认识。那时候,王平和杨得志带领的红军先头部队,一块儿突破了国民党的封锁线,让其他部队通过起来顺畅多了。
红军走完长征路后,没想到两个本以为不会再碰面的人,竟然都来到了延安。大概一年左右的时间后,他们前后脚进了抗大,成了同窗。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一聊才发现,好多看法都不约而同。更巧的是,因为他们以前一起打过仗,所以在讨论战斗的时候,能从不一样的角度提出看法,这让两人都学到了不少东西。
在抗大上学时,他们俩的友情越来越好,一起在军事理论上有了不少长进,军事指挥的头脑也变得更灵活了,这为将来自己带兵打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抗大完结学业后,他俩就一股脑儿地扎进了抗日斗争的大潮里。
杨得志在带领抗日游击队时,碰到国民党来找茬,他果断进行了回击。在打定陶那仗时,大家看到了杨得志出色的指挥本事。王平接到中央任务,前往河北阜平地区建立抗日基地。那时候,由于他们地理位置靠近,常通过书信来往,协同打仗。不过,他们真正意义上的联手作战,要等到几年后抗美援朝那会儿,中国志愿军出兵朝鲜,共同对抗美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打抗美援朝战时,杨得志和王平虽然分属不同的部队,但因为这次战斗是大伙儿一起上的大战,所以两人在战场上有很多并肩作战的机会,他们配合起来也特别顺手。
战场上,他俩勇猛无敌,一起奋力保卫国家,党和人民都深知他们的付出。到了1955年,他俩一起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思想军事两手抓】王平在那57位开国上将里,真是个多面手,不光思想工作做得好,军事上也是啥都会。1933年2月份,王平所在的红九团在第四次跟敌人对抗的时候,于南丰、黄陂还有草台港这几场战斗中,都打得很出色。这一仗下来,他们不仅抓了好几百个俘虏,还得到了好多新式武器,这让战士们的士气都高涨了起来。
1940年那会儿,王平跟着队伍一起打了有名的百团大战。他带着手下把敌人的房子、通讯设备都给破坏了,还抓了好多伪军,把敌人的后方给端了,缴获了好多军用品。后来的绥远战役、清风店战役里,王平也是勇猛得很,立下了大功。1953年4月,王平也投身到了抗美援朝的行动中,在那场有名的金城反击战赢得胜利的背后,有着王平不可磨灭的大功劳。
说到思想,王平挺有文化底蕴,书读了不少,还做过红军的宣传头头。在那个反抗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压迫的时候,他提倡传播红军的理念,热心带着大家一起为革命出力,这样的行动给红军拉拢了不少民心。【“这人早该被打倒了”】1966年起,一段长达十年的特别时期拉开了序幕。王平的好伙伴黄永胜在接受审问时抱怨道:“那家伙早就该被收拾了。”这让王平吃了不少苦头。其实,黄永胜这么说,只是因为他觉得王平抢了他的光芒。王平被调查那会儿,被直接扔进了牛棚。调查组的人想尽办法,又是吓唬又是诱惑,就想从他嘴里套出跟他合作过的领导那些见不得人的事儿。可王平是个正直的人,啥也没招,白白在里头待了五年。
到了1971年,黄永胜被关进监狱后,王平的冤屈才得以昭雪,可他重获自由的过程也是困难重重。【对老友“避而不见”】1974年,王平从北京返回南京去办事,但由于那时候他的名誉还没恢复,听说要经过武汉时,他就没想着停留,只是给老朋友打了个电话。
听说王平要经过武汉,杨得志高兴坏了,虽然他们很多年没见面,但以前一起上学、并肩战斗的情谊一直没变,于是他连忙张罗着要去见见老朋友。可后来才知道王平只是路过并不打算停留,这让他不由得有些恼火,嘟囔着:“就是拽也得把他拽下来见个面。”火车到的那天,杨得志早就掐算好了王平到站的时间,直接领着人就奔火车站去了。王平压根儿没想到杨得志会在火车上等着他,一脸惊讶地看着杨得志。杨得志打趣道:“你是自己乖乖跟我回去呢,还是让我动手‘请’你回去做客啊?”没等王平开口,杨得志就叫手下人扶起王平的胳膊,直接把他带下了火车。王平见好友没因自己的身份而疏远,心里特别暖和。于是也不再客气,跟着杨得志一路谈笑风生,回到了住处。
那天晚上,他们俩好像又回到了青春岁月,聊起了当年那两个满腔热血的小伙子,在革命战场上奋不顾身、英勇战斗的时光。两个人都喝得烂醉如泥,借着酒精的作用,杨得志劝王平想开点,现在的形势不一样了,有周总理在,肯定会帮你洗刷冤屈的。
王平懂得了杨得志的一片苦心,经过好友的一番劝解,王平感觉心里那块重石头总算放下来了。接下来的几天里,杨得志领着王平体验了一把武汉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王平跟年轻时没啥两样,给出了不少有用的点子。没过多久,王平就坐上了回南京的火车,他们俩谁也没想到,以后还会有机会一起并肩作战。
王平刚回到南京不久,就收到了中央军委的消息,说他被选为炮兵政委了。一听这好事,王平高兴得眼泪都出来了。更没想到的是,才过了半年左右,王平的工作又有了新变动,他直接被调到了武汉军区当政委,这下又能和杨得志老战友并肩作战了。这次,还是杨得志在车站等候王平,不过王平的心情跟上回大不相同,满心的高兴根本藏不住。
这一刻,我们看到了深厚的战友情,也瞧见了许许多多为中国自由拼命的好汉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