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乘坐顺风车遭"转卖"抛弃,平台冷漠回应引众怒!

小白说八卦 2025-04-29 09:37:52

近日,云南昆明一位李女士的遭遇引发了广泛关注。她在使用滴滴顺风车服务时,竟遭遇司机中途换车、强制取消订单、威胁线下支付,最终被狠心抛弃在凌晨的高速服务区。更令人气愤的是,面对如此恶劣的行为,平台仅以"补偿500元"草草了事。

精心设计的"换车"陷阱

4月20日晚,李女士通过滴滴平台预约了一辆从大理前往昆明的顺风车。上车仅20分钟后,司机突然将车停在路边,要求她换乘另一辆陌生车辆。在深夜的陌生环境中,李女士被迫接受了这一无理要求。

然而噩梦才刚刚开始。新换乘的司机在行驶途中突然提出:"你的订单已经被取消了,现在必须线下支付车费。"当李女士坚持要通过平台支付时,司机竟在凌晨1点将她连同行李一起抛弃在楚雄程家坝服务区。此时距离目的地昆明还有140公里,一个单身女性在深夜的高速服务区,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平台处理令人心寒

事发后,李女士第一时间向滴滴平台投诉。令人震惊的是,平台最初的解决方案仅仅是"补偿100元代金券"。在多次交涉后,才将补偿金额提高到500元现金。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平台以"涉事车辆已注销"为由,拒绝进一步追责。

"他们根本不在乎乘客的安全,只想着用几百块钱打发人。"李女士愤怒地表示。而涉事司机更是嚣张至极,竟然发短信挑衅:"警察局怎么还没有传唤我?"

监管空白下的安全隐患

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的回应同样令人失望。他们表示,顺风车属于"私人小客车合乘",不属于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相关纠纷不适用道路运输法律法规处理。这种说法无异于为不良司机提供了"保护伞"。

事实上,类似的事件并非个例。很多不法分子正是看准了顺风车监管的漏洞,以"接单后取消、线下收费"的方式从事非法营运。这种行为不仅逃避了平台监管,更将乘客置于危险境地。

专家呼吁完善监管

法律专家指出,虽然顺风车被定义为"共享出行",但平台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审核和管理责任。司机擅自更换车辆、取消订单、胁迫线下支付等行为,已经涉嫌违约甚至欺诈。

"平台不能只收钱不担责。"专家强调,"对于这种严重危害乘客安全的行为,应该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防止不良司机换个账号继续作恶。"

出行安全警示

这起事件给所有网约车用户敲响了警钟:

坚决拒绝司机取消订单、线下支付的要求

遇到中途换车等异常情况立即报警

夜间出行尽量选择正规出租车

保存好行程记录、通话录音等证据

目前,李女士正在考虑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我们也期待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尽快完善监管措施,让"共享出行"真正成为安全、便捷的出行选择。

您是否也有过类似的遭遇?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历,让我们一起为出行安全发声!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