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的关税大棒遭遇铁壁回击,2025年3月,中国对美农产品订单骤降70%,棉花出口量跌至30年最低点,特斯拉上海工厂暂停扩建计划。
这场始自特朗普第二任期初的关税博弈,在短短两个月内演变成美国中西部农业带的生存危机,暴露出白宫对华战略的致命误判。
特朗普政府3月连出四记重拳:先以芬太尼问题加征10%关税,再对中国商品普涨10%税率,随后对进口钢铝征收25%特别关税,最终通过针对委内瑞拉油气的“二级关税”间接打击中美能源贸易。四重关税叠加,美方对华商品平均税率飙升至32%,远超2018年贸易战峰值。
中西部农业州曾是特朗普的核心票仓,如今却成反噬重灾区。爱荷华州大豆库存积压量突破500万吨,创历史纪录;得克萨斯州牧场主被迫以成本价70%出售肉牛。
更严峻的是,中国对美棉花进口量暴跌80%,导致密西西比河沿岸13家棉纺厂关闭,2.4万蓝领工人失业。
汽车产业遭受连锁打击:通用汽车中国区营收锐减42%,底特律三大车企股价集体下挫15%。半导体领域制裁同样见效,应用材料公司对华设备出口下降30%,被迫裁减加州工厂10%员工。
作为美国第二大债主,中国持有美债规模仍达8480亿美元。若启动500亿美元规模减持,将直接推高美债收益率50个基点,迫使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这种“金融威慑”成为悬在华盛顿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当堪萨斯州农民用拖拉机封锁洲际公路抗议,当底特律工人集会要求取消对华关税,特朗普终于意识到:四年前那个被迫签订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中国早已蜕变。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言:“白宫误将中国的克制当软弱,现实给了他们一记清醒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