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都不到1厘米的肿瘤,为何还要求病人赶快手术?医生讲清楚

张伟小张 2025-02-09 08:34:35

昨天出门诊的时候,看了一位颅内肿瘤的病人,这个肿瘤的体积很小,刚刚达到1cm,而且一看就是良性的,对脑部的功能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病人也很年轻,只有57岁。一般的医生看到这样的病人,大都会建议病人,暂时不要手术,先观察着就行。但是,当时张医生给他的医疗建议却是:赶快把肿瘤切掉。

很多朋友看到这里,恐怕又要大声指责张医生:你是不是又穷疯了,1cm的良性肿瘤,明明密切观察就可以,它又没有任何的功能异常,为什么非要人家割掉,是不是为了多挣钱?这种做法算不算是过度医疗?

如果您真有这种想法,就有点错怪张医生了,凡事不要急着做判断,大家耐心听完张医生所讲述的细节,就会明白张医生的苦心了。这位病人虽然只有57岁,但他却是一位多年的高血压病人,平时血压控制的并不好,平平常常就可以达到150/90mmHg,这还是在吃着降压药的前提下,如果不吃药,血压都不知道会高出多少。

另外,他的血糖也有问题,他的家人说,他只是血糖出现了异常,并没有被诊断为糖尿病。于是张医生就问他,您的血糖平时有多高呢?他说在家中自己测量空腹的指尖血糖,一般在7~8mmol/L之间。

经常看张医生作品的朋友都知道,指尖血糖是不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的,因此,对于他没有被诊断为糖尿病,张医生并不感到意外。但让张医生疑惑的是,既然已经发现指尖血糖异常了,为什么不到医院详细检查一下呢?

他的家人告诉张医生,前一段时间,他们确实去过医院,也抽了血,化验单的结果是:空腹血糖8.3mmol/L。聊到这里,他的家人就停顿了一下,张医生就问他们:然后呢?他们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就到这里结束了

当时,张医生就被震惊到了,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糖尿病的诊断可以分为4种情况,分别是:血糖正常,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在6.1mmol/L以下为正常血糖,6.1~7mmol/L之间为空腹血糖受损,而≥7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了。

当然这必须是静脉血糖检查的结果,指尖血糖是不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的,因为它的干扰因素特别多,准确率也不如静脉血糖高。所以,这位脑瘤病人,除了有高血压之外,还患有糖尿病。更让人感到担心的是,他的生活方式还非常不健康,不但吸烟,还饮酒。如果用咱们以往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他未来10年患上心血管病的风险是非常高的。

虽然到目前为止,这个脑瘤对健康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在未来,一旦发生了心脑血管疾病,如果需要溶栓治疗,颅内的脑瘤就成为一个非常危险的因素,会对治疗造成牵制,到那个时候,恐怕风险就非常高了。因此,面对这样的病人,张医生给出了3种治疗方案:

第一个方案最为激进,立刻进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彻底消除隐患,同时积极的控制血糖、血压,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但也正因为这个方案太过激进,不但病人和家属不能接受,就连张医生的同事也对这个方案持保守态度。

第二个方案相对来说比较温和,暂不行开颅手术,但需密切观察肿瘤的变化,每隔半年复查一次核磁,同时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目标,戒烟限酒,合理运动等。这个方案相对来说,是最稳妥,也是最容易被所有人接受的。

但这个方案的深层次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想过,病人每一天都会承受一定的压力,毕竟脑袋里有个肿瘤,时间久了,心眼小的病人,甚至会失眠,患上抑郁症也不是没有可能。就算是承受能力比较强的朋友,每半年到一年,都要去医院复查一次,也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更为重要的是,依照病人以往的生活方式,有多少人能相信,他真的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最后一个方案是积极的控制血压、血糖,改善生活方式,对于颅内肿瘤不管不顾,当它不存在,什么时候出现症状,什么时候再复查进行手术治疗。这个方案对患病的朋友来说,是最友好的,同时,也是风险最高,隐患最多的一种。

看了这三个方案,朋友们是不是感觉有点像三国演义里诸葛老先生给主公出主意。其实,在医院的诊疗活动中,这种方式是经常出现的,一位医生往往会给病人整理出“上、中、下”三策,上策一般都是最激进的,同时都有治疗费用高,创伤比较大,住院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很容易被否定;中策一般是最全面的,也是最容易被朋友们接受的治疗方式,但是,中策执行起来比较麻烦,可行性相对来说,比较差;下策是最容易的,同时也是最冒险的,医生们甚至不会推荐病人。

很多朋友看到这种模式,会感到不满,你们医生净弄一些神神秘秘的东西,结果把责任全部推给了病人,让他自己选择,他又不是学医的,他怎么能知道,哪种办法对自己是最好的?这种指责,张医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医疗活动中,病人有2项基本的权力,叫做分别是自主权和知情权。而医生们的这种操作,完全是为了这两种权力。所以,医生在介绍治疗方案的时候,一定要有替代方案,这是明确写道工作条例里的。

最后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想过,就是这位病人即使面对如此困难的选择,他是否能吸取教训,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呢?张医生通过多年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来看,大概率,他不会接受。这也是为何,张医生建议他选择最激进的治疗方案的主要原因。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