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8月新能源市场持续火爆。然而,作为造车新势力标杆的“蔚小理”销量却并不如意,不但被新势力第二梯队超过,也迎来了传统车企的反攻。
最新销量数据显示,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的哪吒、零跑汽车开始崭露头角,今年以来销量增长迅速,8月交付量均超越了“蔚小理”;传统车企也奋起直追,广汽埃安交付量更是大幅领先于造车新势力冠军哪吒汽车。
在众多车企的激烈竞争之下,新能源汽车的大戏正缓缓拉开帷幕。
01
造车“新势力”排位生变近日,竞争激烈的中国造车新势力公司交出了8月份的答卷,几家欢喜几家愁。
此前,“蔚小理”一直是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钉子户”。
但今年以来,尤其二季度,哪吒、零跑等第二梯队成员开始反超,占据智能电动汽车头部位置。
其中,哪吒汽车表现尤为抢眼。7、8月份两个月度蝉联造车新势力销量冠军。8月哪吒汽车月交付量为16017辆,同比增长142%。1-8月,累计交付约9.32万辆,同比增长176%。
其次是零跑汽车。8月零跑汽车交付量达到12525辆,同比增长179.1%。1-8月累计交付7.66万辆,同比增长152%。
相比之下,“蔚小理”的表现就差强人意。
8月,蔚来汽车是三家中表现最好的,实现近几个月销量连续落后的首次回归。小鹏汽车8月交付量减少,比上月降低约17%;理想汽车则首次出现了单月交付量同、环比双降。
“蔚小理”丢掉第一梯队的位置,有着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三家均处于产品切换阶段。
8月份,蔚来汽车2022款车型陆续开启交付,智能电动轿跑蔚来ET5也将在9月30日开启交付。在公布8月交付量后,蔚来方面表示:“蔚来今年的产品切换季基本结束,接下来会进入一个平稳发展期。”
同样,小鹏汽车豪华SUV G9从8月10日开启预订,预计10月交付,这也冲击了其主力车型的销量。
理想L9于8月底开启交付,L8也官宣将于11月发布,而曾经担当销售主力的理想ONE将于10月正式停产。李想甚至在微博表示“等L8的现阶段就别买ONE了”。
另一方面,哪吒汽车、零跑汽车抓住了15万元以下的电动汽车市场的空档。在第一梯队扎堆高端市场的时候,中低端市场相对蓝海,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则选择了低定价策略,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成功跻身第一梯队。
02
传统车企的“心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初,造车新势力凭借先发优势、较强的产品竞争力以及创新的营销方式,曾一度引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提起造新能源车,人们往往最容易想到的是“蔚小理”这类企业。
然而,如今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8月,由传统车企孵化的极氪、智己、埃安、岚图和赛力斯等交付量开始拉升,交出了不错的答卷。
作为广汽集团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交付量大幅领先于造车新势力冠军哪吒汽车,成为传统车企中独立新能源主流品牌的实力派选手。
伴随交付量的上升,广汽埃安A轮引战增资项目8月底在广州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按照挂牌价格,预计投后估值将超过1000亿元。
除了广汽集团之外,其他传统车企也都在加速追赶。
其中,重庆小康工业集团旗下赛力斯与华为联合打造的AITO问界系列,8月新车交付量达到10045辆,同比增长约1278%,超过了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
吉利旗下的极氪汽车8月再创单月交付新高。同时,极氪汽车推出新品的速度也很快,旗下纯电MPV极氪009车型将成为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全球量产的首发车型,新车将于明年一季度交付。
此外,上汽智己和东风岚图等8月也取得不错的交付成绩。
可以看出,相对于新势力的激进,传统车企虽然看起来较为“迟钝”,但他们终将顺应时代的潮流,完成自我变革。
实际上,传统车企的“慢”或许也是一种策略。
面对新兴技术与市场,他们不是急急忙忙涌入,而是通过借鉴先行者的经验,减少一些试错成本。锚定方向进行变革之后,则凭借其身后强大的背书,叠加其多年积累的资源、技术底蕴,向新势力发起反攻。不仅能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而且能享受市场红利。
03
"竞争大戏"拉开帷幕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随着诸多玩家的涌入,新能源汽车的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车企之间的竞争也才刚刚开始。
一方面,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供应链和产能管控的能力不可小觑。
从上半年情况来看,虽然疫情对新能源产业链造成一些冲击,但这也同时暴露了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短板和产能管控。例如蔚来在今年4月时,宣布整车停产,主要就是因为工厂、多家关键部件供应商大多分布在长三角。蔚来是纯代工模式,大部分零件均采购自单一供应商,一旦受到冲击,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找到合适的替代供应商。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新能源市场的突然爆发,让各大新势力品牌来不及做规划,反倒是传统车企拥有更多生产资源实现更加灵活的调配,优势更大。
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智能化时代,研发能力是关键。
此前,蔚来、理想、小鹏等头部新造车企业相继宣布全栈自研,并将其视为是汽车企业布局自动驾驶技术的最佳方式。
零跑汽车则打出了“中国唯一一家具有全域自研能力的造车新势力”的标签,即不仅要做“全栈自研”的软件,也要自研自制电动汽车核心系统和电子部件的关键硬件。
在这一点上,传统车企并没有采取激进的方式追赶,而是以战略合作为主,比如广汽集团和小马智行、长安汽车与华为、极狐与华为、比亚迪与百度等联合研发,以此打开智能化的大门。
此外,随着各家车企拓展产品线,同质化竞争将越来越严重。此前,各家车企定位不同的市场,但是随着不断发展,许多车企正在从以往的错位竞争,逐渐走向在车型、渠道、技术研发以及海外市场等全方位的同质竞争。在这样一个市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感觉将更加强烈。
毫无疑问,未来,各家企业的跨级别竞争必将掀起一股“血雨腥风”。
未来几年,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激烈,会有一些品牌异军突起,也有一些品牌黯然失色,这将是对车企综合实力和耐力的终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