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行业有一些专有名词,由于全称有点复杂,因此往往使用字母缩写。
比如大家熟悉的SoC,全称是“片上系统”,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处理器芯片”。实际上SoC不只有处理器,还包含了很多其他芯片,如NPU芯片、ISP芯片、基带芯片等等。
关于屏幕,这两年比较火的是LTPO,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最近,“LIPO”又火了起来,厂商在介绍新机时,常常会宣传其采用的是“LIPO”技术。
LTPO和LIPO,两个名词,仅差一个字母,说的都是屏幕相关,但区别可大了,如果没弄清楚,可能会闹笑话。
【LTPO】
LTPO的全称是Low Temperature Poly-Oxide,翻译过来叫“低温多晶氧化物”。这个专业名词一旦写出全称,就可能遭到人们本能的排斥——太专业枯燥了。
大家只需要知道,LTPO是一种屏幕技术,不仅能让屏幕显示保持高画质,还能根据屏幕显示的内容自动调整刷新率。它的好处是,既能在需要的时候实现高刷新率,屏幕动画看起来会更流畅;又能在不需要高刷新率的时候自动调为低刷新率,节约能耗。
目前厂商宣传的LTPO技术,一般都能实现1-120Hz甚至0.1-144Hz的自适应刷新率。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竞争越来越激烈,手机厂商已经把LTPO技术下放到了中端机上。比如一加Ace系列、真我Neo系列等,价位段已经下探到千元档。
一句话总结:LTPO是屏幕显示方面的一项技术,可以实现自适应高刷新率,优点是兼顾高刷与节能。
【LIPO】
LIPO的全称为Low-Injection Pressure Overmolding,翻译过来是“低注射压力包覆成型”。这是一种封装技术。
手机屏幕的封装工艺,主要解决的是如何摆放屏幕驱动芯片和排线的问题。从发展历程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
COG工艺,驱动芯片和排线就放在屏幕上,与玻璃齐平,导致底部边框比较宽。
COF工艺,把驱动芯片放在柔性电路板上,这样就可以把它折到屏幕下面,底部边框比COG工艺小了不少。
COP工艺,则是把驱动芯片和排线都藏到了屏幕下面,底部边框在三种工艺中最窄。
但厂商们还想让边框再窄一些。这时,LIPO工艺应运而生。
我们从OPPO Find X8的屏幕封装工艺介绍上可以看到,COP封装工艺给排线留了一部分“额外缓冲空间”,以保护排线。而LIPO工艺则砍掉了这部分缓冲空间,直接填充高分子液态材料把排线包裹起来,对其起到了同样的保护作用,同时还缩短了边框。
以上介绍看起来很简单,但要将LIPO真正量产,难度还是非常高的。
正是LIPO工艺的出现,才实现了网友们心心念念的屏幕边框“四边等窄”。
苹果是从iPhone 15 Pro上开始采用LIPO屏幕封装工艺的。安卓阵营这边,小米15系列、OPPO Find X8系列也开始用上了,这也成为新一代旗舰的普遍卖点,今年将成为行业热词。
一句话总结:LIPO是一种屏幕封装工艺,目的是为了缩窄底部边框,让手机正面颜值更出色,提高屏占比。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可以区分LTPO和LIPO了,两者虽然名字相似,但意思却大相径庭,以后聊起来可别再搞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