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买一部影像能力超强的手机,你知道都看哪些方面吗?
了解一些手机知识的朋友知道,首先要看有没有“大底”,也就是CMOS传感器的尺寸。
但这已经不够了。
从2022年7月,小米12S Ultra首发1英寸的索尼IMX989传感器算起,至今已近3年,传感器尺寸没能再更进一步。
这两三年里配备1英寸传感器的旗舰都经过了迭代,你不能说它们影像水平都一样吧?
除了传感器尺寸之外,现在主要还要看两个方向:一是长焦表现;二是原色表现。
长焦方面,比较火的是双长焦镜头配置,其中得有一颗超大底潜望长焦,比如1/1.4英寸的2亿像素长焦镜头。
原色还原,是目前的另一个主流方向。从华为Mate70系列搭载的红枫原色摄像头开始,各个国产品牌都选择了跟进。
大家知道,我们人的视觉系统拥有强大的纠正和判断能力,在复杂的色温环境下,也能准确辨别和还原色彩。比如,婴儿嫩白的脸庞被夕阳染红,你也知道它真实的脸色并不是红色。
但这对手机相机来说就比较难了,传统的Bayer阵列图像传感器只有RGB三个颜色通道,即红、绿、蓝三波段的光谱分辨能力,在同样的环境下,婴儿的脸色就会被拍成红色。
实际上,生活中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不妨试一下,当你和朋友拍完同一个场景后,比较一下双方拍摄的照片,就会发现它们的色彩明显不同。
能否准确还原事物原本的颜色,在今年将成为衡量一款影像旗舰的标准之一。
从即将发布的OPPO Find X8 Ultra、vivo X200 Ultra身上,我们会看到这方面的一些新技术。
1【变焦闪光灯】在传统的相机行业,会通过闪光灯来解决环境色温带来的色彩偏差问题。
vivo X200 Ultra借鉴了这个思路,搭载了一颗可以变焦的闪光灯,支持长焦焦段,号称“完美覆盖人像焦段”。用闪光灯来照亮环境和主体,实现色彩更好的还原。
2【预处理影像芯片】vivo的影像旗舰一般都会搭载自研影像芯片V系列,目前最新一代是V3+。
这次vivo X200 Ultra手机除了搭载V3+之外,还会搭载另一颗独立影像芯片VS1,也就是两颗影像芯片。
左为VS1,右为V3+
据介绍,两款芯片完全不同,V3+芯片重点在影像效果的后处理上,而VS1芯片则是一颗预处理芯片,以强大额外算力提前对基础画质做精细化处理,号称“全场景视频拍照拿捏”。
变焦闪光灯、VS1和V3+蓝图双芯的跨越级算力、数万张单反附加专业打光效果模型,再加上全超大底大三元摄像头,vivo X200 Ultra号称给出了夜景人像的答案——单反级的闪光人像。
3【丹霞原彩镜头】在还原色彩上,OPPO Find X8 Ultra采用了另一种方案——丹霞原彩镜头。
这颗丹霞原彩镜头号称OPPO Find X8 Ultra后置的第五颗镜头。实际上,它并非一个简单的传感器,而是一套完整的图像系统。
它通过传感器精准捕捉画面中主体与环境的色彩信息,再结合算法对复杂的环境光线进行精准的分区识别与计算,最终还原出准确、美观且自然的肤色。
简单来讲,它实现了类似于人类视觉系统的判断逻辑,能像人眼一样准确识别出各个部分的颜色,并精准还原。
4【超晶态蓝玻璃】很多光线我们人眼是无法察觉的,但手机相机传感器却能敏锐感知到这些“不可见之光”。
其中,红外光对成像质量影响最大且最难处理,会导致成像色彩失真等光学问题。业界通常在传感器前加装IR截止滤镜(“蓝玻璃”),阻隔红外干扰。
目前蓝玻璃基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氟磷酸盐玻璃,它透光性优异,但红外截止性能不够完美。另一种是磷酸盐玻璃,红外阻隔更强,但极易被水汽侵蚀而逐渐分解。
如果能给磷酸盐玻璃镀上一层膜来防潮,就比较完美了,但工艺上很难实现。OPPO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原本用于屏幕的芯片级封装技术跨界用于磷酸盐玻璃加工,耗时两年,测试30多种配方后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特殊胶水,解决了给磷酸盐镜头玻璃镀防潮膜的工艺问题。
最终,这块“超晶态蓝玻璃”相比普通蓝玻璃,在红外截止效率上提升了81%,带来了更准确的色彩表现。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手机还原色彩方面,OPPO、vivo各显神通,通过变焦闪光灯、影像芯片、原彩镜头、镜头玻璃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带来了更准确的色彩表现。后续其他厂商还会有什么样的新方案,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