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带头,欧洲“战略指南针”计划能行得通吗?

铭山印记 2025-04-12 10:53:55

如今,全球化红利没以前多了,地缘格局也在重新调整,欧洲正经历着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生存危机。美国一直打压欧洲,欧盟内部自己也有矛盾,这就导致欧洲现在站在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到底是继续依赖别人,还是走独立自主的路,得好好想想了。

先说说经济方面。美国对欧盟的汽车加征了 25% 的关税,这可对欧洲汽车产业影响不小。欧洲汽车每年出口到美国的金额有 384 亿欧元呢,大众、宝马、奔驰这三大车企,占了欧盟对美汽车出口的 73%。像保时捷这种高端品牌,甚至可能因为这关税赔钱。更麻烦的是,欧盟内部意见还不统一。法国和德国觉得得强硬反抗美国,但西班牙、意大利等 25 个国家却想着妥协。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就说,如果农业和旅游业也被卷入贸易战,西班牙的 GDP 会损失 1.2%。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担心,高端汽车出口要是大幅减少,会有 20 万个工作岗位保不住。这就暴露出欧盟作为经济联盟的一个大问题,27 个国家经济依赖程度不一样,法国、德国这些工业强国有自己的想法,南欧那些农业国家又有不同诉求,很难协调一致。

不过,市场反应有时候也挺让人意外。2025 年第一季度,大众和宝马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同比分别增长了 7.1% 和 3.7%,新能源车型增长得更多,超过了 25%。这说明消费者对关税政策提前有了应对,而且德系车在高端市场还是挺有韧性的。但从长远看,美国要求欧洲开放能源市场,特朗普还说欧洲每周得买 3500 亿美元的能源,来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这对欧洲工业来说,压力一直都在。

再讲讲政治上的事儿。美国对欧洲的战略,已经从单纯的经济打压,上升到政治层面的操控了。美国扶持欧洲的极右翼势力,想从内部把欧盟搞散。马斯克公开支持德国选择党,特朗普给法国的勒庞站台,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也被看成是美国安插在欧洲的 “特洛伊木马”。这一招还真有点效果。2025 年德国大选中,德国选择党得到了 20.8% 的支持率,成了第二大政治势力。极右翼政党在欧洲议会的席位也增加了 22%,对传统政治格局冲击很大。

就拿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来说,她的政治经历很能说明极右翼势力的变化。梅洛尼出身工人社区,她把意大利兄弟党从一个边缘小党,发展成了执政党。2025 年 1 月,她还和特朗普见面,讨论能源合作和贸易的事儿。她这种把民粹主义和保守主义结合起来,再用 “务实主义” 的做法,让极右翼势力成了美国分化欧洲的重要手段。

军事上,欧洲的问题也不少,特别是在俄乌冲突中,欧洲对美国军事依赖的问题暴露无遗。欧盟虽然推出了 “重新武装欧洲” 计划,打算投入 8000 亿欧元,提高防务自主能力,但法国和德国在军费怎么花上有矛盾。德国想买非欧盟国家的武器,法国却想优先支持本土企业,这说明他们在战略上还没达成一致。还有个关键问题,欧洲军工产业链和美国联系太紧密了。德国 72% 的武器出口到了乌克兰,而 2024 年德国政府发的武器出口许可证里,65% 都涉及美国技术组件。这种依赖关系,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专家也指出,欧洲军事上的不足,不光是装备的问题,战略思维也不统一。法国和英国提议组建 “志愿联盟”,往乌克兰派兵,但英国智库提醒,如果派兵超过 2.5 万人,欧洲就会面临弹药供应不足,持续作战能力也会有问题。而且,欧洲到现在都没有自己独立的核力量,马克龙提的 “欧洲核威慑” 倡议,因为大家意见不统一,一直没什么进展,这也让欧洲在战略自主性上大打折扣。

面对这么多困境,欧洲也在想办法破局。经济上,欧盟和中国就电动汽车关税开始谈判,打算用最低限价代替惩罚性关税。德国车企也加快在中国的布局,来降低风险。在半导体领域,欧盟芯片法案计划到 2030 年,把产能提高到全球的 20%。德国拨款 200 亿欧元,支持台积电和英特尔在德国建厂,想在成熟制程领域建立优势,这种 “竞争加合作” 的模式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政治整合方面,法德推动的 “战略指南针” 计划,遇到了东欧国家的阻力。波兰、波罗的海国家这些东欧国家,更想加强和美国的安全联系,而匈牙利、斯洛伐克更在意经济方面的损失。在俄乌冲突中,这种分歧表现得很明显,东欧国家主张对俄罗斯强硬,西欧国家却担心能源安全和经济衰退,双方很难达成一致。

军事自主化进程中,欧盟计划 2025 年把国防开支提高到 GDP 的 2.5%,还打算联合研发第六代战机。但这计划实施起来困难重重,资金落实有问题,技术上也有瓶颈。德国设立了 1500 亿欧元的防务贷款计划,就因为法国和德国在采购标准上有争执,进展很慢。专家说,如果欧洲不能整合军工产业链,所谓的 “战略自主” 可能最后只是给美国军工企业扩大市场了。

欧洲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要是内部矛盾一直解决不了,可能会出现 “双速欧洲”,就是法国、德国主导的核心区,和南欧、东欧离心力越来越大。但危机中也有机遇,德国绿党推动的 “工业 4.0” 计划,法国的 “欧洲芯片法案”,都在重塑欧洲的竞争力。在全球格局里,如果欧洲能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自主,说不定能成为多极化世界里关键的平衡力量。

要做到这一点,欧洲得打破传统思维。比如说,欧盟和中国在数字治理、气候变化这些领域合作,可能会给双方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同时,欧洲也得重新审视和美国的关系,不能完全依赖美国,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和美国彻底断绝关系。德国总理朔尔茨提出的 “去风险化而非脱钩” 理念,也许能为这种 “竞争加合作” 的关系提供一个实践的方向。

总的来说,欧洲现在的困境,本质上是全球化退潮时期的制度性危机。美国想维护霸权,欧盟内部又矛盾不断,这就逼着欧洲在 “依附” 和 “自主” 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历史上,欧洲很多时候都是在危机中实现团结的,但这次面临的挑战比以往都复杂。欧洲能不能在经济重构、政治整合和军事自主之间找到平衡,这决定了欧洲是会变成大国博弈的棋子,还是能重新塑造全球秩序的主角。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