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社会,皇权都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想要获得利益都是由皇帝分配,层层下达来实现,阶级划分十分明显。
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就是当时最典型的代表。
这四个阶层中商人是可以不用通过皇权,只通过买卖就能赚取巨额财富一个阶层,并且赚的钱可以并随意支配。
这无疑给皇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皇帝难以容忍这种现象,商人的地位也就因此排名最低。
明朝初期的商贾沈万三就处于这样状态,即使家财万贯,在皇权面前也不得不低头。他发家的经历,以及在权利争夺战中的错误投注,都为自己最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最后面对朱元璋的提问,他却用了几个字便将自己转危为安。
谁是沈万三出身于浙江湖州的沈万三原名沈富,是元朝明初富豪沈祐的儿子。
小时候由于家乡常常遭遇水灾,加上沈万三父亲那一辈家中子嗣也多,天灾人祸的打击下,童年时期的沈万三家中一贫如洗,母亲也因病去世。
他及其他兄弟跟随父亲一起逃往周庄后,沈祐靠着自己出色的田埂种植技术,在未来的几十年的功夫中挣到了几百公顷良田,也随后慢慢发展成了周庄的富豪。
在发家的过程中,儿子沈万三也渐渐长大,沈祐发现了他身上优秀的商人基因,欲将其留下来继承家业。
沈万三远不满足于财富只停留于目前的状态,他的眼光更为长远,想着通过周庄的优秀的地理位置,发展水运搞进出口贸易,肯定能大赚一笔。
积累财富想法有了但也要掌握时机,上天也恰逢其时的给了他这个机会。
那时恰逢苏州、吴兴发生水灾,灾民进入周庄避难。
沈万三利用自己的资源开了个粥棚,每天给灾民免费供灾。
这些接受救济的灾民中有一个老头最为特殊。
这个老头来到粥铺接受救济,却不要吃粥,非要吃面条。
粥铺里的伙计煮好面条给他后,他又嫌弃面条煮太软了不好吃,这挑剔的行为,不像是受灾的难民的行为,异常的举动很快引起了沈万三的注意。
老头没多久便离开,几个月后,这个特殊的人作为回礼,在府上宴请沈万三。接受宴请的沈万三到场后,再次见到这个人,不由得大吃一惊。
原来这人是浙江大名鼎鼎的富豪陆道源,由于想修道远离世俗,便想找一个善良仁义有头脑的人来继承自己的财产。
沈万三通过了他的考核,成为了财产继承人的最佳人选,并把自己的女儿也许配给了沈万三。
此后,沈万三跟随陆道源学习了许多商贾之道,开始着手大力发展水上贸易。通过走水运,与外国交换丝绸茶叶陶瓷物资等,沈氏商业版图很快完成原始累积。
此时正值元朝末年,山河动荡,统治者没有精力顾及海上丝绸之路。
沈万三花钱打点一些官员和海盗之后,海上贸易的版图开始进一步扩大。
为了站稳脚跟,他不满足于仅在经济领域取得成功,在政治上也渴望获得权势。实现的手段便是,选择通过攀附权贵来达成目的。
元末权利争夺战的几大主角中,南方的张士诚成为了沈万三选中的人。
张士诚虽然出身微贱,但深知与富豪交往的好处,他也看中了沈万三的钱。于是两人一拍即合,达成了合作共识。
几年间,靠着张士诚的站台,沈万三又赚了很多钱。可随着张士诚战败给了朱元璋,沈万三也跟着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
危机中的答案张士诚的战败,直接导致沈万三的事业大受影响。
窘迫不已的沈万三,开始投向朱元璋。他深知朱元璋并非易于相处之人,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向朱元璋表达忠心,送钱就是手段之一。
此时的明朝刚刚建国,国库空虚,正需要钱。此时有再多的不满,朱元璋掂量之后,依旧答应了给沈万三一个表现的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修建都城,沈万三对此非常用心。
沈万三负责的一半的明都城质量,甚至超过了朱元璋自己动用国库钱修建的另一半明都城的质量。对此,朱元璋心升间隙。
就出资修都城的质量对比来看两方的经济实力,沈万三的家产明显超过了国库财产。钱财上的悬殊对比,无疑对他的皇权统治产生了巨大威胁。心性多疑的朱元璋,打算找个时机处理掉沈万三。
在一次皇帝宴请的过程中,沈万三接受了来自朱元璋的考验。
酒宴上,佳肴无数,两人相谈甚欢。在一道猪蹄上桌以后,朱元璋像沈万三抛出了他的问题。他指着猪蹄说:“这是道什么菜”。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杀机。
如果毫不犹豫的直接答:“红烧猪蹄”,很可能就因触犯了与皇帝同姓,而引起皇帝不悦,进而引发杀头危机。
此时餐桌上的氛围已经十分紧张。
沈万三也在紧张的思索着自己的答案。
在这危机关头,菜名肯定不能直接说出口,于是,他改了几个字,说:“万三蹄。”
很机智的答案,很明显沈万三甘愿将自己置于皇权之下。
听到答案后的朱元璋笑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是满意的。
沈万三的性命是保住了,但忌惮沈万三财产会威胁到自己的朱元璋还是不放心,他下令将的沈万三家产充公,一家老小最终被发配到了云南。
江南首富的传奇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结语沈万三一生勤劳,他用自己的智慧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但在封建社会下,商人的地位始终难以摆脱地位低下的命运。
这不仅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也反映出了朱元璋对于捍卫权利的执着和决心。
陪君如陪虎,鬼知道哪一天吃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