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回忆双堆集之战:胡琏从南京带回老蒋密令,我就知道杜聿明完了,我也完了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4-10-13 18:50:09

黄维当第十二兵团司令,对他来说就是塞翁得马是祸不是福:如果不当兵团司令,黄维就会在武汉当自己筹建的“新制军官学校”当校长,最后肯定能跟老蒋一起逃台,那个“三七二十一”的于少将,见了他也得叫一声“黄校长”。

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不想当,胡琏抢着当,这也为后来黄维被俘而胡琏不给黄维夫人发补助留下了伏笔。据黄维在《十二兵团覆没记》中回忆,自己根本就没有跟胡琏争的意思,这个刺猬是几方协调后硬塞到他怀里的。

据黄维回忆,第十二兵团司令一职,老蒋原本确实是想给胡琏,因为在十二兵团的主力都是胡琏的嫡系:“整编第十八军(等于兵团的组织)军长胡琏兼任整编第十一师师长,该军下辖整编第十一师(即第十八军)和整编第三师(即第十军),另外整编第十师(即第十四军)也归胡琏指挥。以上述部队为主体编成十二兵团,理应由胡琏出任司令官。”

从黄维括号里的解释,我们能看出蒋军的建制有多乱套,读者诸君也知道在淮海战场,中将多如牛毛,指挥那些中将的杜聿明也是中将,所以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老蒋胡乱插杠子,所以指挥系统成了一团乱麻。

这种混乱可能也正是老蒋希望看到的,他不让胡琏当十二兵团司令,却让他给黄维当副手,一方面是给顾祝同一个面子,一方面也是对胡琏背后的人进行敲打,这一点黄维看得很清楚:“整编第十八军在华中‘剿总’白崇禧指挥之下,人事派系矛盾颇为复杂。一方面是第十八军所属部队是华中有力部队之一,白对胡是拉拢的;另一方面白对陈诚势力和他的嫡系第十八军有成见,因而对胡琏也屡有攻击。何应钦向来对我不满,加之白、陈之间的矛盾,他们二人表示反对以我出任。可是,我又得到参谋总长顾祝同的支持,因此仍然出任司令官,胡琏任副司令官。”

出任第十二兵团司令官之前,黄维是“新制军官学校”校长兼陆军第三训练处处长,并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对第十二兵团的中将少将们也不是很熟悉,所以他一上任就表态:我这个司令官是临时的,过一段时间就会让给胡琏。

时任十二兵团十八军少将军长的杨伯涛,也在《第十八军从进攻到被歼》一文中认为黄维的“空降”不合时宜,再加上黄维对老蒋唯命是从匆匆开拔,一开始就为十二兵团覆灭埋下了隐患:“第十二兵团的行动由于蒋介石严电催促,即匆匆东进,军师长以下各级干部,对作战方针不明,兵团组合不久,各军干部没有互相往来的机会,彼此隔阂;加之各军干部家属多在武汉,一时变换作战地区,很多为家室所累,情绪不安;兼之兵团部也根本没有做政治鼓动工作,因此士气低沉。”

杨伯涛一向不太瞧得起黄维,在回忆录中没少说黄维指挥无能,黄维自己也是一肚子苦水:胡琏就像宋江手下的公孙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使是在战役的关键时刻,胡琏也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就像老蒋给他配了专机——即使黄维在双堆集被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胡琏还是能在前线和南京之间飞来飞去,有很多命令,老蒋都是通过胡琏转达给黄维。

黄维十分清楚,胡琏从老蒋那里接受的命令,自己执行得执行,不执行也得执行,因为他不知道老蒋是不是还给了胡琏一张“取而代之的手谕”,也不知道手下的军长到了关键时刻,是听自己的还是听胡琏的。

胡琏高来高去,不断传达老蒋的命令,黄维在双堆集北围,老蒋的命令是“要固守下去,死斗必生,已叫联勤总部尽量空投补给,并正在抽调部队救你们,你们好好打下去。”

其实以当时的通讯条件,老蒋跟黄维直接通电话都没问题,但是老蒋一定要胡琏转述,绝不是为了保密,黄维也对胡琏这个二传手比较头痛,就“很真诚”地对胡琏说:“如果你不回前方,而留在南京联络和催运空投补给,可能作用还大些。”

胡琏可能是怕自己的“家底”被黄维败光,还是坚持两头跑,最后一次从南京回来,又转述了老蒋的“口谕”,黄维一听,就知道杜聿明完了,自己也完了:“胡琏转告蒋介石的指示:‘你们可以突围,不要管杜聿明,也不要指望李延年。’蒋并要胡琏立即回双堆集维持部队。我们对于蒋介石以上的指示,感到莫名其妙,以为蒋方寸已乱,已经没有整个部署,而是零碎应付了。”

黄维之所以被围,就是因为老蒋命令他和张淦的第三兵团去解陈官庄杜聿明之围,而张淦是白崇禧的嫡系,巴不得黄维和杜聿明全被消灭,所以第三兵团不但自己不前进,还设防阻止李延年的部队驰援。

这里顺便说一下,桂系罗盘将军张淦就是《特赦1959》中蔡守元的历史原型,后来他也跟杜聿明、文强、黄维、杨伯涛在战犯管理所做了同学。

黄维回忆,当时他听到这个命令,就知道杜聿明完了:宋希濂和李延年都被白崇禧和张淦拦住,能救援杜聿明的只有自己这个兵团,老蒋让自己自行突围,就是放弃了与杜聿明汇合的计划,等于彻底抛弃了被围在陈官庄的杜聿明、邱清泉和李弥、孙元良。

老蒋让胡琏转述抛弃杜聿明的命令,黄维当然知道这是要让自己背黑锅,自己听到命令那一刻也完了:即使突出重围,老蒋也会给他安一个不救友军的罪名。

黄维就是能逃出双堆集,也不敢说是老蒋命令他弃杜聿明而逃,即使他说了,也拿不出凭据:胡琏肯定说自己啥也没说,逃跑都是黄维自作主张——胡琏原本就对黄维心怀嫉恨,怎么可能替黄维作证而得罪老蒋?

黄维并不傻,他知道老蒋和胡琏在联手坑自己,就想了个办法,给自己“想救杜聿明”留下了证据:“面临这个局势,我们认为,如果只是自行突围,将会不可收拾,至少要空军有利的掩护,否则宁可坚持下去,打一天算一天,以免杜聿明立即跟着垮台。我把上述意见一面电报蒋介石,一面督饬部队继续坚持固守。”

有了电报作证,黄维就可以放心逃跑了,第十二兵团第十军军长覃道善后来也进了战犯管理所,他在《第十军由进攻到被围就歼》中证实,黄维也学会了老蒋那一套,逃跑命令不留文字证据:“十二月十五日正早,黄维、胡琏决定了突围部署,没有下达笔记命令,径自召我亲到兵团面授。命令规定于当日全部突围,黄昏开始行动。”

第八十五军少将副军长张文心也证实了覃道善的说法:“十二月十五日下午,听说兵团决定黄昏突围,但未下达突围计划。”

时任“国防部”第三厅中将厅长的郭汝瑰在《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军统帅部的内部矛盾》中回忆,杜聿明和黄维分别被围后,老蒋手里已经没有机动兵力可用,只能希望杜聿明和黄维相向而行,结果两人寸步难行, 老蒋又想从白崇禧任司令官的华中“剿总”方面抽调兵力,跟李延年兵团一同向西北进攻,结果白崇禧釜底抽薪:“白崇禧与蒋发生矛盾,五日奉命东调的第二十军部队在汉口上船完毕,白崇禧曾一度阻止其开船。八日,蒋介石又下令调第二军由襄阳至沙市船运南京,白崇禧又坚决反对。”

老蒋的指挥系统,没有最乱只有更乱,老蒋和前线将领互相猜忌、离心离德也可谓登峰造极,就连他的死忠黄维,也在回忆录中发牢骚:“所谓突围,实际上是全线溃散!”

黄维和胡琏各自坐上一辆坦克逃跑,逃跑的时候,还撞散了杨伯涛好不容易用汽车构筑起来的防线,这件事杨伯涛想起来就生气,即使特赦之后大家都当了文史专员,二黄也是老死不相往来,吃饭也不肯坐同一张桌子。

老蒋跟下面耍心机,下面也跟他耍滑头,这样耍来耍去的结果,当然是一败涂地,黄维听到胡琏转述老蒋命令,知道杜聿明和自己都完了,如果杜聿明也听到了那道命令,会不会直接在陈官庄投诚?老蒋给黄维下命令,既不用电话电报也不空投亲笔信,而只是让胡琏转达,他这样做,是想坑杜聿明还是想坑黄维?

1 阅读:862
评论列表
  • 2024-10-26 17:42

    黄维兵团是去解黄伯韬之围,杜聿明集团是奉命去解黄维兵团的,文章颠三倒四

半壶老酒半支烟

简介: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