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的北大校长,抽烟、喝酒,一生拿了36个博士学位

李思雨漫呀 2025-02-05 10:44:17
前言

他是大名鼎鼎的北大校长,一生荣获了36个博士学位,还是民国时期第一个提倡用白话文写诗歌和散文的人。

人们只知道他学识渊博、有着很高的文学造诣,却并不知道他也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黑历史。十六岁那年,他和众多的纨绔子弟一样,常常行走在青楼、酒馆内,整日寻欢作乐,抽烟、喝酒也是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当人们认为他自甘堕落、一事无成的时候,他却幡然醒悟,实现了人生的逆袭,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复兴中华梦

上面提到的这位文学大师就是胡适,他的成功离不开从小受到的教育,以及那曲折、艰难的人生经历。

1891年,胡适在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出生,胡家世代经商,积累下了不少的产业,他的父亲也是赫赫有名的知识分子。

如此优良的家庭环境,让胡适从小就接触到了普通人无法触及到的领域,父母也对他寄予厚望。

不幸的是,胡适的父亲在他四岁那年就离开了人世,他的母亲虽然没有接受过教育,但她还是遵照胡适父亲的嘱托,把胡适送到了当地最好的私塾里学习,希望他能够继承父亲的遗愿,光宗耀祖,考取功名。

胡适也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他学习成绩优异,十岁那年就离开了母亲独自前往外地读书。

这段时间里,胡适真正的接触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看到了成群结队在街边乞讨的灾民,看到了衣着华贵的富人,也见识过骨瘦嶙峋、饿死在街边的百姓。

胡适第一次感受到了国家的腐败和黑暗,他的心中也有了拯救天下苍生的宏伟志愿。

正当他满腔热血,准备通过读书做官的时候,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胡适的希望再次破灭。后来,他在一所学校当中担任了英文教员的职务,闲暇时刻,他也会撰写文章,抨击社会的黑暗,想通过犀利的文笔,给民众带去新思想。

只可惜个人的能力始终有限,整个国家都充斥着腐败落后的思想,人民没有反抗的意识,当权者也不思进取,任由侵略者肆意的践踏中华大地。胡适也不再拘泥于陈旧的思想教条,开始思考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屡遭挫败,自甘堕落

外敌的入侵,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同时也把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国家制度引进了中国,让少数的中国人开始觉醒,去反抗那些落后的思想和旧制度。

胡适也开始在各大报刊发布进步文章,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他还在学校内宣传国外的新思想,组织学生进行游行活动,希望能对这个社会有所改变。

但胡适的所作所为却被污蔑成了崇洋媚外,他发布的文章和举办的活动也遭到限制,本人也被学校辞退。

接连遭受的打击让胡适认为,这个国家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他能够清楚的看到国家存在的问题,却无法做出任何改变,这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

对未来充满绝望的他只能用香烟、酒精来麻痹自己,通过尽情的放纵和享乐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

胡适所撰写的《藏晖室日记》也提到过他的这段经历。他在整天整夜的喝酒、打牌,常常喝的不省人事,他还在已婚的情况下逛戏园子,和许多位情人纠缠不清。

直到有一天,他喝的不省人事的时候,被人偷偷的顺走了钱包。醒来后他破口大骂,无意间看到了镜子中的自己。

凌乱的头发下是日渐消瘦的脸庞,当初那股救国救民的身影若隐若现,临行前母亲的教诲也重新记起。回想起自己这几个月的行为,胡适默默的流下了眼泪。

经过了一晚上的思考,他也明白,逃避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只能让自己陷入到更大的空虚之中。重新振作起来后,他决心再次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

赴美留学,带来新思想

振作起来后,胡适找了一份新工作,一边赚钱,一边思考新的救国之路。当时清政府下令,要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学习,胡适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还清债务后,胡适又投入到了学习当中,他天资过人,又有良好的学习基础,很快就通过了清政府的考试,获得了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留学名额。

1910年8月,胡适坐上轮船前往美国,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学习圣地。虽然胡适在最开始的时候报考了农学,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对文学和哲学的学习。凭借着极高的文学天赋,他顺利的转到了文学院。

短短数月过后,胡适就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的初试,并且在之后的学习中,成功拿到了博士证书。随后他又在哈佛、加州等学校取得了博士学位,共计36个。

留学期间,胡适除了自身的学习之外,他也时刻关注着国内的动向。当清政府被推翻以后,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军阀割据、战乱不断,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陈独秀等北大教授共同开展了新文化运动,打算从推广白话文开始,破除封建迷信、三从四德的腐败观念。

得知国内的活动后,胡适奋笔疾书,连夜写下了一篇《文学改良刍议》,刊登在了《新青年》上,引起了国内社会的巨大反响。陈独秀也看到了胡适的才华,希望他能够尽快回国,为中国的思想启迪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国后,北大校长亲自聘请他成为北大教授,为他提供了广阔的创作平台。胡适也致力于推崇白话诗和白话文,向民众普及了白话文的便捷之处。胡适也经常发布白话文,他的诗集在当时获得了热烈的反向。

不仅如此,他还在各大报社中发表言论,为国内引入了新型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式,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他的名声也不断扩大。

学术界的突出贡献,让他获得了从政的机会,他当选美国大使后,进行了多次演讲,呼吁世界和平,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卖国行为不容原谅

尽管胡适在中国的思想解放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他仍然摆脱不了“卖国贼”的骂名。

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曾派胡适到美国,希望他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关系,为中国争取到美国的援助,但他到了美国后四处演讲,为自己赚取利益,早就把蒋介石的安排抛到了脑后。

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胡适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和平”主张,不仅大肆宣传投降政策,还加入了大汉奸周佛海组织的“低调俱乐部”,鼓吹容日防共,反对抗战。他还曾公开表示:“我情愿亡国,决不主张对日作战。”

胡适的所作所为遭到了许多爱国人事的谴责,就连蒋介石也曾在日记中大骂胡适,讽刺胡适的投降主义。

抗战结束后,胡适当选了北京大学的校长,但很多学生都表示不满,两年后,他就放弃了大陆的一切,跑去了台湾。

总结

胡适能够在逆境当中及时的站出来,扭转自己的观念,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他留下的文学创作,也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白话文的魅力,受益匪浅。

我们认可胡适对中国做出的贡献,但也憎恨他卖国求荣的卑劣行径。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做出背叛祖国的事情,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不移的为国家而战。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