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4大罪臣之首,被李自成的刑罚折磨了5天5夜,最后凄惨而亡

李思雨漫呀 2025-02-06 12:03:08

一个王朝的覆灭,往往跟那些大臣们也有很大关系。

对于明朝的灭亡,后世专家总结出了明末四大罪臣,其中这四人之首,那真的是罪大恶极。

不过老天还算有眼,最后这位四大罪臣之首被刑罚折磨了几天几夜,真是大快人心!

那这位罪臣之首究竟做了什么恶事,就连李自成都看不惯了?

明末四大卖国罪臣

“内外文武诸臣,都是你们耽误了我,都怪你们!”这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他自缢前一天大喊过的一句话。

在崇祯帝看来,自己已经够尽力了,但朝中这些文武大臣们拖后腿拖得太严重了,所以明朝灭亡怪这些大臣们,真的如此吗?

明朝最后灭亡,许多人都是有责任的,内外文武诸臣虽然有错,但崇祯自己又何尝没有问题?

如今许多人虽然说崇祯不算亡国之君,但他自身的问题依旧很大。

比如明末将领袁崇焕的死,就是崇祯人生中的一大过错。

自己国家的国土都快守不住了,崇祯居然还在在乎自己的皇帝威严,这种想法和行为实在是太蠢了!

有人说袁崇焕刚愎自用越权行事,所以他才会被崇祯给杀了。

这要是在太平盛世,你杀了也就杀了,不会对国家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就行。

但当时辽东的抗清将领中,袁崇焕可以说是最顶尖的了,要是没有他,东北估计早就成了皇太极的。

而崇祯并没有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还顾及自己的皇帝脸面呢。

国土丢失,皇帝最后无处可去,难道还有比这更丢人的吗?

袁崇焕的行为的确有点过分,但最起码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没有背叛自己的国家,他还在继续抵抗清军,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就是明末四大罪臣,他们每个人都背叛了自己的国家。

首先四大罪臣排第四的,是当时的名将祖大寿,这可真是一个大人才啊。

想必大家应该听说过“闻鸡起舞”这个故事,其中一个叫祖逖的主人公,就是祖大寿的远祖。

祖逖当年是一位大英雄,岂料他的后人当了卖国贼。

祖大寿最开始的时候是袁崇焕的手下,有一说一,这人打仗水平还是不错的,袁崇焕就曾多次采纳他的计策。

但后来随着袁崇焕进了监狱,害怕被牵连的祖大寿就赶紧逃出去了,最后在同僚的劝说下,他又回来了。

害怕被牵连,就想外出投奔敌人,真的是一言难尽啊。

之后清朝那边也是非常不讲武德,比如皇太极经常招降明朝的将领们。只要来了,不仅可以娶满清皇室女子为妻,而且还会获得大量土地和钱财,许多将领因为禁不住诱惑就过去了。

在一次战争失败后,祖大寿他们弹尽粮绝还没有支援,所以最后他投降了。

不过这次他是诈降,没多久他又跑了回去,但几年后他再次投降了大清。

即便是已经诈降过一次,但大清还是选择相信了这位人才。

洪母骂子

在皇太极看来,祖大寿第一次诈降是忠君,第二次投降是为了自己家人安全着想。

其实他第一次诈降也是为了家人,因为他要是真的投降了,他怕崇祯会杀害自己的家人。

皇太极当时还说,对祖大寿之前的事既往不咎,以后在大清好好干就行了。

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投降,总之祖大寿到了大清那边后,为他们提供了不少明朝军事机密,所以明朝最后灭亡,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然后就是四大罪臣中的第三位,他就是最后和祖大寿一起投降清朝的名将洪承畴。

想必这时就会有人问了:“他们都是最后迫不得已,为了自己家人才投降的啊,难道这也有错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叫徐庶的男人,也就是进了曹营后一句话不说的那个。

投降归投降,但要是帮助敌人灭掉自己的国家,那这罪过可就大了。

为了家人迫不得已投降,我们可以理解,但要是做了有损国家利益之事,那就是大罪臣一个,这是永远都不会改的!

当然,我们也并不是一味地否定他们,像洪承畴和祖大寿他们之前为大明的确做出过不少贡献,只是都走错了最后一步。

与洪承畴有关的,还有一个洪母骂子的故事。

在大清这边稳定下来后,洪承畴派人把母亲从老家接到了北京,他说要好好孝顺母亲。

洪母下车后,洪承畴直接跪在了那里,以表达自己最近几年未能尽孝之歉意。

让大家都没想到的是,洪母见到儿子没有开心,而是用拐杖一边打一边骂道:“对国家不忠不孝的畜子,今天我来,就是要为天下人除害!”

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故事,在洪承畴眼中,自己投降或许是为了老母亲考虑,却没想到老母亲如此深明大义。

接下来是四大罪臣中排行第二的吴三桂,他是祖大寿的亲外甥,这个人可就比上面两位要罪恶多了。

祖大寿他们投降后,一直在劝自己外甥吴三桂投降,毕竟当时明朝的将领,也就只有吴三桂一人能用得上了。

吴三桂虽然表面上没有答应投降,但背地里却让明朝内部直接瘫痪了。

当得知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后,吴三桂不是想着发兵救主,而是在思考自己该投靠谁,这就是典型的首鼠两端之人。

其实吴三桂并不愿意投降李自成,但他毕竟受到了威胁。

当时主要是宠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给抓走了,所以吴三桂迫于无奈暂时投降李自成。

投降后,吴三桂一直在暗中联系清军,最后在他们的密谋下,清军终于顺势入关了,从此中原正式变天了。

虽然说就算吴三桂不联系,清军其实也能打败李自成他们,但引外敌之罪过是绝不能忽视的。

李自成率兵进入北京城后,饮酒作乐,直接进入享受模式,全然不顾之前立下的军纪,这就是小农思想的局限性。

李自成他们起义,其实就是为了吃饱饭的同时能多捞点钱。

被折磨致死的罪臣之首

李自成他们对于皇位是没有想法的,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吃饱喝足有足够的钱花就行,只能说人各有志吧。

当然,吴三桂的事迹虽然和后面两人看起来有些不同,但本质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出卖自己国家,帮助曾经的敌人一统中原。

从他们的事迹不难看出,崇祯所说的“内外文武诸臣误我”也不一定真是如此。就拿洪承畴和祖大寿来说,最起码他们曾经也为自己国家的安全努力过,功劳还是有的。

而没有功劳的,就是朝中只会动嘴的那些大臣们。

所以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明末四大罪臣之首,他叫魏藻德。

相比之下,这个魏藻德的名声不如上面三位,但他所做的事,那可不是一般臭啊。

这人是崇祯年间的一个状元,能力虽然有但不多,就是文化知识方面比较强一点。

当李自成快打到北京城后,崇祯帝想着筹集一点钱财来抵御外敌。

怎么筹集呢?只能让那些大臣们捐出自己的钱财了。

就在这时,大明最后一位内阁首辅魏藻德说:“我们家没钱,所以捐不了一点。”

其他大臣见状也纷纷说自己家没钱。当然,有一些深明大义的,也还是捐了不少,最后崇祯筹集了不到百万两银子,用这点钱要想抵御李自成,可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魏藻德当时不仅不捐钱,还反对崇祯跟大臣们要钱,这都什么人啊。

自己不愿意为国家出力,还不让别人尽忠,这种人实在是太缺德了,估计气得崇祯也想把他给折磨死。

怪不得崇祯说是那些大臣们耽误了自己,有这样的臣子在,的确让人很是生气。

毕竟明朝末年朝堂已经很腐败了,不忠不孝的臣子多得是。

那魏藻德为何不愿意出钱呢?难道他是在怜惜自己的钱财?当然不是。

自从拒绝捐钱后,魏藻德每天在家里悠闲自在,他盼的就是,李自成赶紧打进来。

在魏藻德看来,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李自成的重用还不是轻而易举。

而且来到新的朝堂,也会有许多用钱的时候,所以魏藻德是留着给李自成用呢。

等李自成打进来后,魏藻德一蹭一蹭就蹭了过去。李自成问他为何没有为国捐躯,魏藻德恬不知耻地说自己等着为新帝效命呢,怎么舍得提前捐躯?

但人家李自成根本不带搭理他的,直接让人把他和其他大臣抓走了。

李自成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让那些大臣们把自己的雄厚家产交出来。

在经受了一系列酷刑后,魏藻德迫不得已拿出了不到10万两银子。

这就让李自成不满意了:“你一个内阁首辅怎么才攒了这么点钱?你不是光贪污的就有上百万两?”

于是李自成继续让人用刑罚招待魏藻德,但姓魏的后来还是没拿出钱来。

在经过5天高强度受刑后,魏藻德最终凄惨身亡,他的儿子后来也被杀死了,也是罪有应得!

恶人有恶报,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正义或许会迟到,但基本上不会缺席!

1 阅读: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