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难怪康熙要留下八贤王跟雍正帝作对,你看他用心有多毒

杨角风发作 2024-04-26 08:31:17

康熙帝在临终前,拉着老四胤禛的手,递给他一串佛珠,并再三叮嘱,让他善待自己的兄弟和臣民,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伤害他们。

后来老四胤禛登基当了皇上,也确实按照先帝的嘱托在办事,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还有他那个同胞兄弟老十四胤禵,没少给他出难题。为此,雍正帝也是苦恼万分,无处倾诉,最后连李卫都看不下去了,来了一句:

“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明知道八爷他们一个个心术不正,还一个个亲王贝勒的加封,把这些难题都留给了主子!”

对啊,康熙帝明知老八胤禩他们一个个心术不正,为什么还要加官进爵,给雍正帝出难题呢?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难怪康熙帝要留下老八胤禩,你看雍正帝即位后都干了些啥?

一、

康熙帝在临终前,特意将老四胤禛召唤到身边,并给他挨个分析了自己的这些有实力争夺皇位的儿子们。

他先讲了废太子胤礽,说自己原本寄希望于废太子胤礽,可惜他并不是人君之选。至于为什么,这就不用多说了,老四胤禛在二废太子的时候,也出力不少,心领神会。

随后又提到了老八胤禩,康熙帝给了如下的评价:

“八阿哥胤禩,处处学朕,可他处处学得不像。朕是以宽仁治人,他是以宽仁收买人心,朕对下面已经放纵过度,他却比朕这还要放纵。”

末了又补上一句,即便他的宽仁是真的,也只会将大清的江山彻底毁坏,所以,他当不了皇上。

至于十四阿哥胤禵,虽然最近几年整兵精武很见成效,可惜他胆子过大,心胸又过于狭小。用来治兵嘛,马马虎虎,尚得小心谨慎,若是用于治国,那必然坏事。

紧接着康熙帝又讲了自己为什么将十三阿哥胤祥圈禁的原因,是怕他意气用事,坏了大事。现如今大位将传给你四阿哥胤禛,老十三胤祥有了这十年的教训,必然有所收敛,你也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用他了。

可是,自己要传位的四阿哥胤禛也有问题,那就是常常过于急躁,待人有欠宽和,所以希望他能戴上自己的这串念珠,常怀仁慈之心:

“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伤害他们!”

二、

也就是因为康熙帝留下了这么一句嘱托,导致雍正帝在后来的执政过程中,处处迁就老八胤禩他们,就算发生了八王议政逼宫事件,也没有置他们于死地。

就连派人杀亲兄弟弘历的三皇子弘时,都觉得皇阿玛不会冲自己下手,在得知自己活不成时,都冲雍正帝大喊:

“阿其那,赛斯黑那样罪不可恕,皇阿玛不也没赐他们死吗?”

结果,雍正帝气得一脚将弘时踹到了一边,暴怒:

“朕不杀你八叔他们,是因为你皇爷爷临终留了话,再苦再难,朕也不能违了他老人家的意愿。”

可是,不违背康熙帝老人家的意愿,那就得自己一直忍受着这个意愿:

“可是正因如此,这些人给朕,给祖宗的江山社稷带来多大的隐患呐!”

所以,为了不让弘历重蹈自己的覆辙,自己说什么也不能留下弘时,必须得除掉他。以免他给弘历捣乱,导致新政推行不下去,自己,以及康熙帝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

当然,雍正帝必须处死弘时的原因,并非他说的这么简单。他心里也很清楚,弘时根本不是弘历的对手,就算留下他,也对弘历造不成半点的威胁。

雍正帝之所以要亲手解决了弘时,其实也是爱子心切的一种表现。一方面他很清楚弘历的脾气,一旦登基,弘时的下场可就不是自尽这么简单了。所以,为了防止弘时再遭受非人的折磨,不如自己送他上天,早点解脱。

三、

另一方面,他也不想弘历落下杀害兄弟的骂名,就像当初弘历主动请缨要去得罪天下读书人,雍正帝拦着他一样:

“要得罪人,要留下骂名,你阿玛一个人担下来。”

要知道,康熙帝之所以要传位给老四胤禛,也是看出了只有他能坚定的去推行新政,刷新吏治,匡扶自己的过失。毕竟,康熙帝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想干推行新政得罪人的事。可是,不去推行新政,大清江山就危在旦夕,所以才会寄希望于下一任皇上。

但是,就像雍正帝传位给弘历所思考的那样,如果不除去弘时。那么,弘历即位后,弘时会不会捣乱,若是捣乱的话,弘历要不要收拾他?

这些问题都是很实在的问题,况且自己还活着呢,弘时都敢冲弘历下手,更何况自己不在了呢。

康熙帝也是一样的啊,自己还活着的时候,老八胤禩就已经在搞事了,若是自己死了,谁能保证他不会再搞事?

难道康熙帝只看到了老八胤禩在用宽仁收买人心,没有看到他陷害兄弟,暗中使坏的事?

并不是!

其实《雍正王朝》一开篇,第一次朝会上,康熙帝就表现出了对老八胤禩的不满。当时黄河决堤,康熙帝要派人赈灾,结果太子胤礽和老八胤禩等人的表现都不让他满意。直到老四胤禛出现,并带来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国库已经无粮可派,无银可发。

四、

这也是康熙帝第一次冲老八胤禩发脾气,指出户部是由他监管的,竟然会亏空到这个程度!

如果老八胤禩能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或者老四胤禛提出派人去江南筹款赈灾时,他能站出来揽下这个差事,恐怕也能扭转康熙帝对他的看法,可惜他什么都没做,只是磕头认罪。

即使这样,康熙帝也没有对他放弃希望,还是希望他能站出来接下下一个差事。比如江南筹款赈灾结束,康熙帝在朝会上夸了老四胤禛一顿,并加封郡王后,当场提出来,谁要是能追回哪怕七成欠款,加封亲王。

这句话说给谁听的?

其实就是说给老八胤禩听的,因为他掌管户部,钱也是通过他的手借出去的,他去追回欠款理所当然。

不仅康熙帝这么想,那些借钱的官员们同样是这么想的,所以刚听到风声,就马上聚集到八爷府门前。他们的诉求也很简单,就是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希望八爷能冲皇上说句话,缓和一下:

“哪怕是宽限个一两年都好!”

“同意让咱们分期付款,那样,还有一点闪转腾挪的余地。”

也就是说,他们从心里觉得这个差事非老八胤禩莫属,而且自己也没有理由不还钱,只希望能宽限一下,能分期付款。

甚至,连八爷党其他成员,老九胤禟、老十胤誐,也是苦劝八哥接下这个差事。一方面,可以拿到那个亲王,另一方面,还能给自己人行方便。

五、

事实上,老八胤禩若是接下了追缴户部欠款的差事,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

这种利,并非邬思道所讲的,皇上需要一个替他分担的皇子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他要去追缴欠款,本身就比老四胤禛有优势,且更容易完成任务。

要知道老四胤禛后来追缴户部欠款的结果是什么?

失败了!

没有追回的欠款,是被太子胤礽临时给搅合了,而且太子还当场给出了解决方案:

“我的意思,以两年为期,第一年还一半,第二年再还下一半!”

当时,众位欠款的大臣们,全都喊“好”,并说皇上和太子太英明了,并没有一个大臣反对这个建议。

事实上,后来的康熙帝也只能采纳了这条建议,且还是太子胤礽先斩后奏的前提下采纳的。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如果老八胤禩去追缴户部欠款,根本就不会搞得这么鸡飞狗跳,老臣上吊的上吊,皇子上街的上街。就像其中一位大臣说的那样,只要八爷接下这个差事,跟皇上通融一下,肯定可以按照分期付款的方式解决。

当然,那些有钱的人,以八爷党的实力和手段,肯定会还的,哪怕所有欠款的人每人还一半,那也有六百万两的进账。虽然没有达到康熙帝定下的一千万两的目标,但有,总比一两都没有强。

要知道,老四胤禛这么费劲,得罪了那么多人,最后也才追回三成,三百多万两而已!

六、

这样一来,八爷党既不用得罪人,还能获得康熙帝的圣心,并能完成老四胤禛双倍业绩,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老八胤禩逃避干差事,倒也不是什么大错,他真正让康熙帝寒心的,还是主审刑部冤案这件事。

事实上,康熙帝也知道老八胤禩明里暗里在给太子胤礽使坏,所以当老四胤禛病了,不能接刑部冤案的差事时,他是恍惚的。也幸好张廷玉在旁边提醒,这个差事太繁琐,不能让八阿哥累着,还得加派个阿哥协助。这才缓过神来,特意派了个太子胤礽的坚定跟班,也就是老十三胤祥去协助。

可惜,老八胤禩是啥人啊,这么一个陷害太子胤礽的机会,怎会放过?

就这样便有了夜审肖国兴,诱导他举报太子胤礽,并连夜将口供送到了康熙帝手中。这下子好了,康熙老爷子犯难了,表面上看老八胤禩不想公开审理此事,有替太子胤礽开脱的意思,但实际上是给康熙帝出难题。

好在当天在上书房加班的是张廷玉,俩人寒暄一顿后,突然一把火烧掉了这份奏折,等于是卸掉了康熙帝肩膀上的担子。这样一来,就算康熙帝日后反悔了,再想找奏折说事,也没辙了:

“臣并不知道有这么个奏折!”

老八胤禩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在不明真相的康熙帝看来,还是相当可取的,并给与了对其行为肯定的回应。

七、

一开始,康熙帝还觉得老八胤禩做事靠谱,为此下了这么几道命令:

一是召图里琛过来,让他连夜将肖国兴送往宁古塔,等于是帮太子胤礽和老八胤禩“消灭”唯一的人证,让这件事彻底埋入土中。

二是将这件事下旨结案,等于是告诉其他人,以后都不许再提刑部冤案的事。

三是将太子胤礽的亲信,也是涉及到刑部冤案的官员罢免,等于是给太子胤礽一个教训。

最后则是直接升了老八胤禩为廉郡王,一方面肯定其行为,给予其奖励。另一方面,也是对他的一种安慰,让他见好就收,这件事以后烂在肚子里。

当然,后来在热河八大山庄接待蒙古王公时,也是特意派老八胤禩去接待。可以说,如果没有后面图里琛回来汇报情况,老八胤禩这次处理刑部冤案的方式,是得到康熙帝认可的。

可惜,等到图里琛回来,汇报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尤其是老八胤禩打着康熙帝的名号去诱供肖国兴后,勃然大怒,连喊两句:

“其心可诛,其心可诛!”

也就是说,从那之后,康熙帝怎么看老八胤禩,都是不顺眼的。一方面,这个老八竟然胆大到打着自己的名号做事,另一方面,他竟然不顾手足之情,陷害太子。

所以,老八胤禩代替皇上接见完蒙古王公是他的最高光时刻,从此之后,不管老八胤禩再干什么,在康熙帝看来都是假仁假义。

八、

甚至于,康熙帝将金如意赐给弘历,也有对老八胤禩假惺惺不肯杀生的一种警告。

从那之后,不管是老八胤禩将张明德道士带到康熙帝面前,还是举荐新太子时站出来保佟国维,亦或者老十三胤祥跟老十四胤禵打架时,他跑出来拉架,都难以改变他在康熙帝心目中的印象。

即使在康熙帝的寿宴上,发生骇人听闻的“死鹰事件”,康熙帝都知道是他在搞鬼:

“有罪的,无罪的,天知道,朕也知道!”

既然如此,那就回到我们的题目了,用老十三胤祥曾经向老四胤禛抱怨时说的那样。八哥哪里贤了,脏活累活得罪人的事他跑的最快,收买人心上倒来劲了。外加上一门心思陷害兄弟,又是太子胤礽了,又是老十四胤禵的,最后都算计到皇上头上,为什么还要留他?

康熙帝留下老八胤禩给雍正帝,我杨角风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老八胤禩虽然干了这么多坏事,但他人太狡猾,并没有留下什么直接的证据,康熙帝一时没法办他。而且,当初康熙帝要办太子胤礽时,也是犹豫再犹豫,故意逼反了太子,让他犯下滔天大罪后,才下的手:

“这是朕给他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他天良没有丧尽,就应该放弃一切妄念,自行请罪。如果他仍要一意孤行那么列祖列宗在前,千秋史册在后,就都怨不得朕了。”

不管怎么说,老八胤禩表面上还是对自己相当恭敬的,也没有犯大逆不道的罪,没有拿下他的理由。

九、

其次,老八胤禩号称“八贤王”,在朝中的势力不容小觑,要想拿掉他,并没有那么容易!

所以,康熙帝在发现老八胤禩“其心可诛”后,也只能通过削弱八爷党的势力,来平衡朝中的关系。比如先是撤掉老八胤禩的坚定支持者,佟国维的职务,等于是分解掉了“佟半朝”的势力。随后,又将老十四胤禵从八爷党中分离出来,想方设法促成他们的内斗,消耗其凝聚力。

最后,更是多次明确拒绝朝中大臣提议立太子的事,并宣布不再立太子。等于是告诉百官,你们别举荐老八胤禩了,立太子的事朕有分寸,不要拿什么民意来要挟,立谁当太子朕一个人说得算。

这也是马齐举荐新太子再次被斥责后,突然来了一句“皇上圣明”的原因所在。

也就是说,不是康熙帝不想办老八胤禩,是实在找不到理由去办他。

在举荐新太子时,他好不容易找了个官员串连的由头,要处罚老八胤禩,还被老十四胤禵给破了:

“我今天就是要讨皇阿玛一句公道,八哥他们究竟有没有罪,没罪,皇阿玛当众就说没罪,有罪,也得指明了!”

所以,康熙帝根本就没法办老八胤禩,等到“死鹰事件”后,他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心无力了。况且那时候只能维稳,真去办老八胤禩,那就着了人家的道儿,上当了。搞不好,老八胤禩就趁乱,夺得了皇位。

十、

除此之外,康熙帝留下老八胤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搞清了这个问题,不能不说康熙老爷子的眼光实在是毒。

康熙帝临终前说的很清楚,老四胤禛这人待人有欠宽和,做事比较急切,很容易得罪人。事实上,在他当王爷的时候,就有个外号叫“冷面王”,连老十三胤祥都跟他红过脸。

而康熙帝将大清的江山交给雍正帝,是有原因的,那就是推行新政,匡扶他的过失。可推行新政这事,大家也知道的,都是得罪人的事,没有强有力的支撑,根本就干不下去。

但是老八胤禩呢?

性格跟雍正帝正好相反,再加上其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正好可以弥补雍正帝的过失。因为康熙帝也知道,只要老八胤禩认命了,还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不至于让雍正帝做不下去。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老八胤禩当总理王大臣的这段时间,也是真的兢兢业业,一心为了大清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说,年羹尧西北之战能打赢,这里面少不了老八胤禩的功劳。甚至,为了能打赢西北这一仗,他都跟老九胤禟、老十胤誐和老十四胤禵翻了脸。

户部官员被雍正帝逼得一个个辞职不干,是老八胤禩去收拾残局,维持运转;孙嘉诚被年羹尧杀了,清流们一个个义愤填膺骂着王公贵族一个都不肯来祭拜,是老八胤禩去安抚了他们;雍正帝推动旗人自种,也是老八胤禩联络了一群旗人观摩,并带领大家跪拜那个老农……

说句实在话,没有老八胤禩前期的支持,雍正帝的新政根本推行不下去。等到推行的差不多了,雍正帝才开始设计要除掉老八胤禩,搞卸磨杀驴的招数,也就由不得人家反了。

当然,这是后话了,我们后面还会详细分析这一段,八王议政逼宫到底是谁在逼宫?

总而言之,康熙帝留下老八胤禩,还嘱咐雍正帝善待他,是一个非常“毒”的计谋:

如果雍正帝照做了,真善待了老八胤禩他们,而不是什么事都挤兑人家,防着人家,那是最好,两全其美。若是真导致双方打的不可开交了,以康熙帝对雍正帝的了解,并不是什么善茬。至于雍正帝会怎么整老八胤禩,那就不是康熙帝能控制的了,毕竟他老人家是以宽仁著称。

好,本期雍正王朝解密就到这里,我叫杨角风,喜欢就请关注吧,我们后面的解读更精彩!

1 阅读: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