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菇不是菇,让汪曾祺再次爱上的美味,比土豆芋头都粉糯

呵呵笋的小煮艺 2025-03-26 22:32:21

每年“秋风吹,蟹脚痒”的时候,江南水八仙之一的茨菇,也到了上市的时候。

在江南水八仙里,茭白清淡脆爽,莲藕脆嫩鲜甜,水芹清香味美,芡实软糯Q弹,荸荠甜脆爽口,莼菜嫩滑爽脆,菱角香糯粉脆,它们在初秋集体上市,而茨菇偏要等到秋末才姗姗来迟,吃起来更像土豆和芋头,还有一股淡淡的苦涩味,不过它的花期较长,可以从秋天一直吃到来年春天。

别看茨菇长得跟个逗号似的,圆球型拖一条小尾巴,它的营养价值非常高。

茨菇虽然名字里带菇,但并不属于菌类。它的主要成分为淀粉、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东医宝鉴》、《食疗本草》、《滇南本草》里都有其药用价值的介绍,有“水中人参”、“养肺小能手”的美誉。但茨菇偏寒,孕妇以及痛风人士不能食用。

茨菇上面的芽像荸荠,比较脆嫩,球茎部分像小土豆,切开肉质洁白细腻,又像茭白,吃起来虽像芋头和土豆,但有一股苦涩味。大概正因为如此,茨菇不易变质,可以储存数月,还有食疗作用,早年间茨菇成为了兵荒马乱年代的“救荒本草”。

汪曾祺就曾在《故乡的食物》里说过:“茨菇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元素。”后又在《咸菜茨菇汤》里说到:“我小时候对慈姑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慈姑丰收。那年我吃了很多慈姑,而且是不去慈姑的嘴子的,真难吃。”

大多数人都不爱吃茨菇,其实不能怪它,谁让它寡淡苦涩呢。不过聪慧的江南人总有办法将茨菇的鲜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茨菇很擅长吸肉味、增香味、解油腻,将它和肉一起红烧尤其美味,它和肉类刚好互补。五花肉不肥腻了,茨菇也不苦了,反而吃出了土豆的感觉,又没有土豆那么软烂,简直是绝配。

汪曾祺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泊,三四十年没有吃到慈姑。有一年春节,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慈姑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慈姑,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

正是因为这道茨菇炒肉,让汪曾祺想起了茨菇,对它有了感情。后来,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慈姑的,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慈姑,都由他一人“包圆儿”了。

长得像逗号的茨菇,个头与乒乓球相仿,上有一根弯曲的顶芽,形似如意,老一辈就喜欢这种好彩头的菜,因此全家团圆的年夜饭自然少不了它。早已不记得儿时第一次吃茨菇是什么时光,但那种微苦的味道却一直留在了脑海中。

汪曾祺说:我很想喝一碗咸菜慈姑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而我,也想念奶奶的烧茨菇了。

食材

排骨350g、茨菇300g、姜片、葱花

盐、冰糖/白糖、生抽、老抽、黄酒

步骤

茨菇去皮,对半切开,根据喜好去顶部的芽。

茨菇芽是苦味主要来源,不喜苦可以去掉,怕苦的还可以再焯水去掉部分苦涩。

锅中加姜片爆香。

下入排骨炒香。

加茨菇翻炒。

加料酒增香。

再加老抽、生抽、冰糖。

翻炒均匀。

加入热水没过食材,中小火焖煮20分钟。

汤汁煮开,翻炒片刻继续焖煮20分钟。

收汁。

撒入葱花炒匀。

出锅。

来点葱花。

茨菇吸足了排骨的汤汁,又鲜又甜,微微的苦味完美的去掉了油腻感,产生一种新的滋味,让人欲罢不能。

咬一口在舌尖开裂,绵密粉糯的口感,比肉还美味。

图文:呵呵笋

喜欢笋笋的菜,记得给笋笋点赞或留言哦。

点击关注,笋笋在这里期待你的故事。

简单又幸福

一个吃货的小世界

温暖你的心

感动你的胃

(^-^)V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