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暂停对美进口天然气,转身将订单交给澳洲,鲁比奥的筹码作废

袁周世界 2025-03-19 13:05:05

3月,中国海关数据显示,自2月10日对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加征15%关税后,已连续40天未从美国进口一滴LNG。与此同时,援引观察者网3月18日消息,澳大利亚能源巨头伍德赛德与中国华润燃气签署15年长期供应协议,每年提供60万吨LNG。这一戏剧性转折,让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年初宣称的"LNG应成为贸易谈判筹码"沦为笑谈,也标志着全球能源格局正在经历深刻重塑。

这场能源博弈始于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作为回应,中国对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征收15%的关税,这直接导致了美国对华出口成本的显著增加。船舶跟踪数据显示,美国LNG运输船已在中国海域绝迹,原本每月40万吨的进口量彻底归零。这是自2023年6月以来,中美LNG贸易最长时间的中断。美国能源商的困境正在显现。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中国市场占美国LNG出口的5.4%,失去这一关键买家将导致美国企业每年损失约15亿美元。更严峻的是,中国买家正将已签订的美国LNG转售欧洲,进一步挤压美国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澳大利亚的斩获堪称战略机遇的精准把握。伍德赛德与华润燃气的签约,不仅创下中澳企业首次15年期LNG协议,更标志着两国贸易关系回暖。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LNG供应国,2024年对华出口量达3070万吨,占其总出口的34.17%。这种转变并非偶然:中澳自贸协定的深化、地缘政治关系的缓和,以及澳大利亚LNG价格较美国低20%的优势,共同促成了这一合作。

目前,中国已形成俄罗斯管道气、中亚液化气、中东现货气的立体化供应网络,美国LNG在总进口中的占比已从2020年的15%降至5.4%。这种"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的策略,让美国的能源制裁如同打在棉花上。鲁比奥的"能源筹码论"暴露出对中国能源政策的误判。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国内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3.7%,煤炭清洁化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等措施正削弱对进口LNG的依赖。

同时,中俄东线管道天然气进口量突破300亿立方米,价格仅为美国LNG的60%。这种"内外双修"的能源安全战略,让美国的施压手段失去着力点。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国内能源产业正陷入"内忧外患"。拜登政府暂停LNG出口项目审批的政策,导致5000万吨/年的产能陷入停滞。而中国市场的流失,更让美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处于被动。加拿大液化天然气公司CEO安迪・卡利茨直言:"中国的反制将让美国能源业陷入十年困境。"这场能源博弈的涟漪正在扩散。

欧洲成为中美LNG贸易战的"渔利者",中国转售的美国LNG缓解了其能源危机;中东国家则加速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卡塔尔已成为中国第三大LNG供应国。这种多极化趋势,打破了美国主导的单极能源秩序。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LNG贸易量将增长40%,而中国将占据新增需求的35%。在这场"新丝绸之路"能源竞赛中,美国若继续奉行单边主义,终将被多元化的市场选择抛弃。

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能源合作应当基于平等互利,任何将能源政治化的企图都注定失败。"当澳大利亚的LNG运输船扬帆驶向中国,当美国能源巨头在谈判桌前铩羽而归,国际能源秩序的新篇章正在展开。鲁比奥的"筹码论"成为历史笑柄,而中国的能源自主战略却在博弈中愈发清晰。

1 阅读:188

袁周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