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朱仲丽和毛主席两家是多年的老朋友,她很小的时候,具体来说五岁那年,就认识了毛主席。而且,毛主席还特别亲切地管她叫“八妹子”。
抗战那会儿,朱仲丽跑到延安去了,一头扎进了革命事业。她老长时间都是毛主席他们那些中央大领导的保健大夫。说起来,毛主席还帮她牵过红线呢。
【毛主席为朱仲丽王稼祥牵红线】
朱仲丽医科大学一毕业,就跟爸妈说了声再见,头也不回地直接去了革命的地方——延安。
1938年,王稼祥从苏联回到了延安,那时候他已经32岁了,但还是单身。战友们看到他这样,都挺操心他的婚姻大事。那时候,延安来了好多爱国的年轻男女,给革命队伍添了不少新力量,也让边区的古城变得更有活力了。不少同志还在革命中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那会儿,王稼祥的战友们曾给他牵过几条红线,不过呢,有时候他工作一忙起来,压根儿就没空搭理,还有的时候,因为觉得不太合适,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有一回,毛主席把王稼祥叫到跟前,一脸认真地讲:“稼祥啊,你身子骨现在硬朗得很,往后也得找个伴儿不是?我听说有好多同志想给你牵线搭桥呢,你咋一个都没看上?难道你真打算一辈子打光棍啦?得明白,咱们革命者可不是那种只会吃苦受罪的人!”
王稼祥乐呵呵地说,自己还没碰到那个对上眼的呢。
毛主席听了后,眉头紧锁,略带怒气地问:“这么多外地来的女同志,你一个都看不上吗?”
王稼祥没直接回应那个问题,他只是很淡定地回了一句:“多谢主席的挂念。”
后来,毛主席又一次提起了这事儿。这回,王稼祥还是啥也没说,但心里头对毛主席的关心那是真真的感激。同时呢,他也觉得自己得正视现实了,毕竟年纪也不小了,是时候琢磨琢磨自己的终身大事了。
11月6号,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圆满结束。
那时候,延安山沟里头的一个小长厅里摆了桌宴席,朱仲丽虽说不是啥正式代表,但因为她给毛主席他们这些中央大领导当保健医生,所以特别有幸地被请去参加了那次吃饭聚会。
吃饭吃到一半,朱仲丽瞅准大家都没留神的空档,悄悄地从饭厅溜了出来。
就在她沉浸在无比快乐中的时候,突然间,毛主席的笑声传了过来。她赶紧回头一看,走在最前头的正是身材高大的毛主席,后面还跟着几位领导,王稼祥也在其中。
朱仲丽还没走呢,毛主席就先跟她说了句话。
朱仲丽觉得走也不是,就走上前跟毛主席还有各位领导打了声招呼,敬了个礼,接着快步过去跟毛主席握了握手。
接着,毛主席把王稼祥叫了过来,给他们做了个介绍。他指着朱仲丽说,这是他的小老乡,朱仲丽同志,干的是保健医生这行,还是边区中央医院外科的大夫呢,负责管他们这些人。王稼祥以后也得和朱仲丽多打交道。
王稼祥听完毛主席一番介绍,脸上乐开了花,随即向朱仲丽伸出手去。朱仲丽赶紧迈步上前,一把握住他的手,嘴里亲切地打着招呼:“领导,您好啊!”
王稼祥热情地打招呼道:“嗨,我是小王稼祥,能认识你,真是太棒了,小朱。”
这是他们头一回碰面。
毛主席把朱仲丽引荐给王稼祥认识后,王稼祥一眼就被这位皮肤白净、长相清秀,而且举止文雅的女孩给吸引住了。
后来,朱仲丽常常去给中央的领导们瞧病,负责他们的医疗保健,跟王稼祥打交道的机会也就慢慢变多了。王稼祥对朱仲丽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时间一长,两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最终走到了一起。
1939年3月5号,正好是元宵节,延安那儿的中央大领导们,全都聚在了一间窑洞里头,给王稼祥和朱仲丽这对新婚夫妇送上祝福。
在那场朴素的婚礼上,毛主席乐呵呵地对朱仲丽讲:“记得你在长沙那会儿,初次见面,你还是个小不点儿呢!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你都成了新娘啦!”
【主席,我劝你不要到重庆去】
1945年的时候,蒋介石给毛主席发了邀请,请他到重庆去聊聊。到了8月23号那天,正好是蒋介石第三次发电邀请,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个大会议上,拍板说:“咱能去,而且得去!”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完全掌握主动权。
王稼祥出席了那次会议,在会上,他表示支持毛主席亲自前往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不过,他心里头同时也为毛主席的安全捏了把汗。
王稼祥回到家,一脸严肃地对朱仲丽讲:“毛主席这回亲自跑重庆去谈判,我心里真是七上八下的。蒋介石那家伙,啥阴招都使得出来。不过,这事还真得他老人家亲自出面才行。可惜啊,我这次没法跟着去,真是挺遗憾的。”
我心里挺没底的,感觉还是不去比较保险。朱仲丽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
毛主席心里全装着党和民族的大事,把自己的安危都搁一边了,他真的是个大公无私的人。王稼祥由衷地感慨,接着又跟妻子说:“你别担心,我已经提醒毛主席了,得时刻提防蒋介石使坏,身边得跟着保卫人员,在重庆得确保万无一失。”
朱仲丽深知毛主席即将踏入复杂多变的重庆谈判,心中满是担忧。她私下里找到毛主席,试图劝阻他前往:“主席啊,我真心劝你一句,别轻易去重庆。那地方可不是善地,简直是龙潭虎穴!”于是,在王稼祥不知情的情况下,朱仲丽开始了她的劝说工作。
“你晓得啥,我可是党中央的主席呢,人家特意点了我的名,我要是不去,那你说该让谁去?”毛主席乐呵呵地说道。
朱仲丽被他这一问,突然间愣住了,心里直犯嘀咕,不知道该咋回答才好。
这么大的事儿,可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走向呢。你是觉得我该先顾着自己的安危,还是应该努力去争取党和人民的最终胜利?”毛主席这样反问道。
在告别之际,毛主席对朱仲丽提出了批评,认为她的行为有扰乱军心的嫌疑。他引用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古语,希望她能够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
朱仲丽这才闷闷不乐地走了。
王稼祥听到老婆和毛主席的交谈后,也忍不住哈哈大笑,一个劲儿地说朱仲丽太孩子气了。
毛主席去重庆的那天,朱仲丽也挤在送行的人群里,眼里又是担忧又是盼望。她心里一个劲儿地念叨:“希望谈判能顺利,也祝主席身体棒棒的,完好无损地回来......”
10月11号那天,毛主席成功回到了延安,朱仲丽也赶紧过去恭喜:“主席,您安全回来了,真是太好了!谈判胜利了,我得跟您说声恭喜。还有啊,我得承认个错误,之前我说了些不该说的话。”
瞧,我这不是平平安安地回来了嘛?像你这样容易动感情的人不少,没啥大不了的。一到重庆,我就赶忙去见了好些个大人物和老朋友......重庆的谈判顺利结束,毛主席心里头那叫一个高兴。
【一定要把她们母女接回去,她到底是毛主席的前妻啊】
1946年那会儿,王稼祥和朱仲丽一块儿到了莫斯科。苏联的医生给他们治疗,没多久,王稼祥的病就好了,顺利出了院。
那时候,不少在莫斯科念书的中国留学生常会来探望王稼祥。王稼祥和朱仲丽对他们特别好,就像对自己的娃一样疼爱,还帮了他们不少忙,解决了生活上的一些难题。
聊天时,王稼祥两口子听到了一件让人吃惊的事儿:毛主席以前的老婆贺子珍,还有他们的闺女娇娇,现在苏联呢,而且她们过得挺不容易。
经过多次努力协商,王稼祥他们总算是把贺子珍和她女儿安排妥当了。王稼祥跟妻子讲:“咱得把贺大姐带回咱国家,不管是从革命战友的情谊上讲,还是从她和娃儿的现状考虑,特别是这事儿还牵扯到毛泽东同志。咱们有义务替中央把这事儿办好!”
朱仲丽一听就明白了丈夫的打算,她果断地说:“不能再让她们遭罪了,得赶紧把她们母女接回家,别忘了,她可是毛主席以前的妻子啊!”
王稼祥为了保险,马上给毛主席打了个电话,把贺子珍和她女儿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还问主席要不要把她们母女接回国内来。
没过多久,毛主席亲自回了电报,简短几个字:批准回国。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1946年那会儿,王稼祥和他夫人一块儿,带着贺子珍、毛岸青还有娇娇,从东北那边过来了,最后到了哈尔滨。
【朱仲丽给毛主席写信,却石沉大海】
1974年,对朱仲丽来说,真是难过至极的一年,因为她的老公在那一年离开了人世。没过多久,她又得知毛主席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这让她心里更加担心不已。
朱仲丽琢磨来琢磨去,最后决定动手给毛主席写封信,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尊敬的毛主席:我有好多心里话想跟您说。您一直是我们心中的大英雄,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回想起那些峥嵘岁月,是您带领着我们,一路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您的智慧和勇气,让我们深感敬佩。您总是那么关心人民,把大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您的教导,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在您的影响下,我们学会了坚强和勇敢,学会了为梦想而奋斗。您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虽然时代在变,但您的思想永远闪耀。我们会一直铭记您的恩情,继续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敬爱的毛主席,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稼祥走了已经半年多了,我每年这时候都会特别想他。你还跟我说过呢:“你俩真是模范夫妻,你把他在战场上折腾得那么瘦的身体照顾得那么好,他能给党做那么多贡献,有你一半的功劳。”毛主席啊,我这当医生的,照顾病人是应该的,我特别想加入你的医疗队,亲自照顾你。我打算实实在在干点啥,日夜陪着你,直到你好起来。你要是点头,我立马就去,把这光荣任务接下来。
毛主席,我盼着您的答复!
朱钟灵
1974年那年秋天,
但是,朱仲丽天天等、夜夜盼,却始终没等来那个批示,也没有任何风吹草动。这让她心里直犯嘀咕,那封信究竟有没有顺利送出去?是不是已经转交到毛主席手上了?还是说,毛主席现在身体不好,没法看信?又或者,他看了信之后,觉得这事儿挺棘手,不好办?
1976年的时候,毛主席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了。朱仲丽知道这事儿后,天天找人问主席的病情咋样了。在北京医院里,她认识的那些人都冲她摆手,说不太清楚具体情况。她也试着好几次想去中南海探望毛主席,但一直没能成行。
1976年9月9日那一天,毛主席因为疾病离开了我们。朱仲丽瘫坐在沙发上,眼泪不停地流,心里头那个难过啊,根本就走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