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发家史(下)

汧以说国际 2023-03-30 01:19:02

公元900年11月, 风雨飘摇中的大唐朝廷里又发生了一件见怪不怪的事情。

皇帝又又又被宦官废掉了!

在废皇帝跟过家家一样的唐朝,这当然不算是一件新鲜事。

事情的起因是向来厌恶宦官的大宰相崔胤劝唐昭宗诛杀宦官,引起了掌管神策军的宦官们的恐慌。

于是宦官刘季述等人带着左右神策军进攻, 将唐昭宗扯下来, 历数其即位以来的罪状, 比如打猎的时候不小心射死一名宫女了, 平常不听宦官的建议了等等, 然后把唐昭宗囚禁起来, 立了太子为帝。

神策军又名北衙军,属于禁军,从公元784年以后,就开始交给宦官掌管,也是唐朝宦官干政的武力依仗。

宰相崔胤赶紧写信给朱温,请他过来勤王。

崔胤为啥找朱温帮忙而不找别人呢?因为这俩人早上上一回合就已经结交上了。朱温本着朝中有人好办事的打算, 而崔胤也刚好需要一个强大的藩镇作为外援来支撑自己在朝堂上的话语权。

比如宰相崔胤结交朱温,而宦官则结交凤翔节度使李茂贞。

这也不是啥新鲜事了。

所以宦官刘季述敢废唐昭宗, 但不敢杀宰相崔胤,就是怕被朱温报复。

早在前几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作乱, 唐昭宗惩处崔胤,将他贬为岭南的时候, 朱温就出手帮过崔胤一次。当时朱温写信给唐昭宗, 核心思想就一个意思, 别让崔胤离开宰相的位置, 否则我就去长安探望您老人家。

唐昭宗吓得马上收回了诏令。崔胤都已经走到湖南了, 又被赦免回来担任宰相。自然对朱温是感激的鼻子一把泪一把的。

已经在中原站稳脚跟的朱温收到崔胤来信,马上率七万汴州兵西进。

不过事情的变化太快, 朱温还没到长安, 宦官刘季述就被崔胤联合神策军指挥使孙德昭杀掉, 唐昭宗被复位。崔胤趁热打铁, 要把所有宦官全部杀掉, 剩下的宦官们天天提心吊胆,最后在为首的韩全海的带领下,干脆裹挟了唐昭宗去凤翔投奔李茂贞去了。

朱温带着军队赶到长安 ,得知皇帝被劫持到凤翔, 于是马不停蹄的带着人赶到凤翔, 将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以及一众宦官都围在城中。

李茂贞打不动朱温, 又不能就这么把人交出来, 不然以后还怎么混。于是写信给朱温的宿敌李克用, 请李克用在后方帮忙骚扰朱温。

我们的救火队长也毫不犹豫, 马上出兵在后方攻打朱温的地盘,朱温于是掉头回去先收拾李克用,击退李克用, 然后马上回来,再次包围凤翔。

李克用前半辈子一直跟唐朝政府干架, 后半辈子基本就是在成就朱温。

902年冬,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见大势已去,只好杀掉韩全海等72名宦官, 跟朱温求和。

随后朱温带着唐昭宗浩浩荡荡的回到长安城。

在崔胤的坚持下, 朱温杀掉朝中宦官七百多人,并以唐昭宗的名义下令各地藩镇, 尽诛在各地藩镇监军的宦官。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七》:胤奏京兆尹郑元规为六军副使。胤与全忠奏罢左右神策、内诸司等使及诸道监军、副监、小使。内官三百余人,同日斩之于内侍省。诸道监军,随处斩首以闻。

经此一役,为患唐朝一百多年的宦官干政问题彻底结束。只不过, 由宦官和文官内斗引起的这次政治动荡, 也正是点燃了朱温的野心, 从而成为大唐灭亡的序幕。

这起事件的参与者无所谓正义与否, 其实都是为了一己之私。宦官为了掌权以及自保自不必说,即便是崔胤也不过是借刀杀人,来满足自己对朝政的掌控,而朱温和李茂贞的介入 ,也不过是在勤王的口号下试图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种尝试。

长安稳定以后,朱温以侄子朱友伦率领两万汴州兵驻守长安, 自己回去继续跟李克用抢地盘去了。

这边宰相崔胤终究不愿被朱温控制,苦思冥想之后拿出了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于是写信给朱温,大意是,朱兄啊, 最近我瞅那李茂贞又蠢蠢欲动了, 搞不好最近还要过来抢皇帝, 你在那边又这么繁忙, 要不我重新招募一支禁军, 好帮您在西边分忧解难, 抵御李茂贞那厮吧。

要不怎么说晚唐的文官普遍目光短浅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呢。

崔胤的手段相比较宦官可能略微高明一点, 但在常年摸爬滚打的朱温面前,完全是班门弄斧了。

借李克用打黄巢, 借朱瑄兄弟打秦宗权, 收罗弘信阻击李克用,这哪一条不是险象环生,稍有不慎就要翻车。

崔胤这点小聪明在朱温那里被盘点的门门清。

朱温微微一笑, 一边给崔胤回信,赞扬他忠心为国,做事周全, 赶紧放手去做吧,另一边将计就计,派汴州军士前去应募。

据说崔胤后来招募的军队里边, 有三分之一都是汴州兵。

崔胤这边为了搞得像模像样, 还把前朝老将军郑元规请出来为禁军副使,负责具体的招募工作,然后以唐昭宗的名义诏令自己兼任“判六军诸卫事”,这就是禁军统帅的意思了。

大唐第一次出现由宰相兼任禁军统帅的先例,崔胤同时掌握行政(名义上的)和军政大权,自是美滋滋。

为慎重其事,特请出前朝老将军郑元规为六军十二卫副使,具体负责召募和组训,崔胤则被明旨兼“判六军诸卫事”,开创了唐王朝由首相兼职禁军统帅的先例,圆了崔胤的美梦。

就在身在汴梁的朱温冷眼旁观崔胤下一步举动的时候, 一件意外事故的发生, 让事态陡然朝着失态的方向发展。

作为朱温的侄子,也就是以宿卫之名实则替朱温掌控朝廷的朱友伦,居然在一次酒后消遣玩蹴鞠的时候, 从马上跌落下来, 意外摔死了。

得到消息的朱温直接开启了暴走模式,这可是二哥留在世上唯一的独苗!

更大的怒气在于, 朱温认为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来自长安那些文官集团的阴谋。

于是他急匆匆命令另一位侄子朱友谅赶到长安, 代替朱友伦稳定局势,同时自己马上从汴梁出发, 挥军西进。

长安城的形势突然就紧张起来, 而风暴中心反而非常宁静,不论皇帝唐昭宗还是身兼禁军统帅的崔胤都没有意识到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反而因为禁军即将组建完成而高兴。

904年,元宵节刚过, 朱友谅率兵入宫, 围住皇宫和宰相府,唐昭宗战战兢兢的在诛杀崔胤的诏书上签了字,随即汴州军冲进宰相府。

崔胤一开始还以为是闹了什么误会, 当时当他看到新组建的禁军中的一些人也出现在眼前时,就瞬间明白了一切, 原来自己不过是被当猴耍了一回而已。遂被灭族。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七》:及友伦死,全忠怒,遣其子宿卫军使友谅诛胤,而应募者突然而出。

自六朝以来传衍不息的清河崔氏,就此灰飞烟灭。

杀掉崔胤以后, 朱温将唐昭宗迁到洛阳, 并下令长安百姓也按籍迁移,同时拆毁唐皇宫,将木料运输到洛阳, 重建皇宫。

值得一提的是, 途中朱温再次对唐昭宗身边的小宦官们来了一拨清洗, 两百多名幸存的宦官被全部杀掉,然后替换成相貌相似的两百多人, 在这种情况下, 唐昭宗已经彻底沦为孤家寡人。

迁都洛阳给其他藩镇提供了干涉的口实, 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以及西川节度使王建等实力派组成联盟,以兴复唐室为名讨伐朱温,并传檄天下共讨之。

颇有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风采。

但董卓到底还是没有杀汉献帝,但朱温可不这样想,他担心自己在前方迎敌,唐昭宗在后方又搞事, 毕竟这个人还是有点号召力的,于是904年8月11日夜,朱温指使义子朱友恭和部下氏叔琮、蒋玄晖等人, 半夜以奏事为名, 杀掉唐昭宗以及一众后宫嫔妃。

可怜三十八岁的唐昭宗就没有正儿八经的当过一天的实权皇帝, 就这样被绝望的杀掉。

唐昭宗死后, 朱温立唐昭宗十三岁的九子李祝为帝,史称唐哀宗。

八月, 朱温击退李克用等人联军, 从前线回来, 假装刚得知唐昭宗被杀, 大为悲痛, 哭完以后,以替昭宗报仇的名义, 将义子朱友恭和部将氏叔琮杀掉。

也就是借汝头一用的典故新用了。

已经没有谁能够再阻挡朱温称帝了。

第二年(905年)2月,朱温派人邀请唐昭宗的几个儿子赴宴,待诸王饮酒尽酣之际,命令蒋玄晖带人趁机将他们全部勒死,投尸池中。

蒋玄晖由于协助朱温谋篡,策划各种屠杀,因此被写入《新唐书》的《奸臣列传》。

6月,朱温矫诏将朝中各部大臣三十多人, 集中到滑州白马驿予以全部杀害, 并投尸黄河。史称“白马驿之祸”。唐王朝的统治基础就此被清除。

这里还有个典故, 就是朱温的亲信李振过去由于屡试不中, 因此对于这些进士出身的朝廷大员非常嫉恨,据说他每次来洛阳, 都会有大臣被贬或者被杀,白马驿之祸中,李振煽动朱温说, “这些人过去一直自命不凡自称清流, 不如杀掉以后全部扔进黄河, 使之成为浊流”。朱温笑着给与同意。

这就是“永为浊流”的典故。

这两起屠杀之后, 朝堂为之一空, 大唐宗室子弟基本被屠戮殆尽, 原本就是孤单寡人的皇帝也彻底成为一个傀儡, 唐哀宗唯一的作用大概就是其他藩镇用来起兵攻击朱温的借口罢了。

大唐就此名存实亡。

从这一点上讲, 朱温要远比曹操凶残太多了。

接下来按理说应该是直接称帝的流程, 毕竟杀了这么多人, 也没啥好委婉的了,只不过朱温属于又当又立的那种, 禅位总比自己再一次弑君要好看一些。

只不过他的部下, 包括亲信蒋玄晖以及宰相柳璨在内的大臣们低估了朱温急于称帝的野心, 这几位估摸着梁王接下来会像当初的魏王曹操一样先称相国,然后加九锡,等时机差不多了再登基啥的。

所以在劝进环节, 这几个伙计居然是劝朱温先封国,然后加九锡, 走一遍禅位的预备流程。

朱温的反应是“怒而不受”,别误会, 他不是谦虚, 他是真的想直接由唐哀帝禅位给自己。

我都杀了这么多人了, 全天下都知道我要称帝了,你们居然让我当相国?

玩呢?

不仅如此, 连唐哀宗母亲何太后都主动找到蒋玄晖, 说让我们禅位吧, 我们只求个平安, 这皇帝我们不做了。

所以这件事拖到后边就是朱温对宰相柳璨和亲信蒋玄晖越来越不满。

上有意,下必有迎。

马上就有宣徽副使王殷,因素来与蒋玄晖不和,居然诬陷蒋玄晖私通太后,然后蒋玄晖和柳璨还在太后宫中焚香立誓要复兴唐室!

朱温大怒, 于是派人去杀掉蒋玄晖,勒死何太后, 将宰相柳璨先贬后赐死。

倒也死不足惜。

不过这也从此形成一个惯例, 一旦某人被左迁,也就是贬职,下一步就意味着——赐死。这是朱温的习惯,断没有留活路的意思。

可怜的唐哀宗吓得赶紧下诏, 说母亲何太后就是私通, 该杀,并主动申请废何太后为庶人。求生欲能够把一个皇帝逼成如此地步,倒也是让人唏嘘不已。

然后这件事连同当初朱温杀义子朱友恭和亲信氏叔琮的行为, 也让朱温的那些追随者们开始逐渐离心离德。

毕竟, 儿子都可以背锅, 你算老几?

907年4月,最没有创意的事情来了 ,唐哀帝禅位于朱温,朱温建梁,史称后梁。(顺带着把唐昭宗赐的名字朱全忠改成朱晃)。

这大概是朱温的巅峰时刻, 但仅仅是过了一把皇帝的瘾,除此以外在对后梁的国力上,以及地盘扩张上, 朱温都没有获得任何显而易见的成就。

甚至可以这么说, 称帝以后的朱温就开始走了下坡路。

首先是在对阵李克用的潞州(今长治)之战上。朱温围了一年有余, 甚至途中连李克用都病死了, 但潞州还是没有被打下来。李克用死后,儿子李存勖上位, 朱温原本以为李存勖没啥本事, 不曾想这位比他爹有勇有谋, 趁着梁军以为李克用死于是懈怠之际, 突袭围城的梁军, 杀敌万余。

朱温正儿八经的赞叹了一句:“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亚子,李存勖的字。

夸别人顺带着骂自己儿子猪狗不如的, 朱温是头一号。

如果我们细细体味这句话,还能从中品味出作者对自己诸子无能,后继无人的失望之情。

进而推导出,既然对儿子不满意, 自然也就担心其他部将某一天来侵夺自己的江山了。

所以也就理解朱温后来越来越严重的排斥异己,多疑猜忌了。

但是朱温的那些部下们显然不能理解, 或者说能理解,但是决不能接受。

比如公元910年,义武节度使王处直、成德节度使王镕就首先撂挑子,带着自己的地盘投靠李存勖了。

然后朱温一怒之下, 居然在内心里坐实了另一个大将佑国军节度使王重荣必反的想法,于是在底下人的鼓动下, 赶紧派人去把王重荣杀掉。

王重荣一死, 镇守同州的刘志俊吓得赶紧投靠了凤翔李茂贞。

反正, 就挺那啥的。

910年, 朱温派出大将王守仁去攻打反叛的义武节度使王处直、成德节度使王镕,晋王李存勖出兵救援, 梁军大败,此为柏乡之战。这次战役成为梁晋之间的战略转折。

从此以后李存勖转守为攻, 而朱温则只能步步防御。

912年,朱温最后一次领兵去救援被李存勖围殴的幽州刘守光,途中由于百姓厌倦, 最后不得不半途而废。

回来以后, 老朱一病不起, 被迫开始思考继承人问题。

朱温在黄巢手底下的时候,娶了个老婆张氏。张氏贤惠有礼, 两人恩爱有加,携手二十多年,但是不幸的是,朱温称帝前夕, 张氏不幸去世。

大概从此以后, 朱温的性格就朝着失控的方向奔去。首先是猜忌, 其次是淫乱,朱温的儿子们常年在外征战, 留在家里的媳妇基本都被朱温临幸一遍。而诸皇子们不仅不以为耻,反而通过进献媳妇争相争宠,以图能在立储上能多一点机会。

朱温兵败回到洛阳以后, 打算传位于养子朱友文,当时朱友文正在值守东都,朱温拿出玉玺,交给朱友文媳妇王氏,让他去召回朱友文。

估计是一同侍寝的原因, 旁边另一个儿媳张氏——朱友珪之妻也马上讲消息传给朱友珪。而此时的朱友珪恰好负责皇宫的警卫工作。为了保证朱友文的顺利即位,朱温又调朱友珪出任莱州刺史,按照官职高低来看,这就是贬值了。

鉴于过去朱温的行事风格, 贬值的下一步就是赐死,朱友珪深知自己这一走, 就彻底跟皇位无缘了, 搞不好还要被弄死。于是咬咬牙,联合宫廷卫队统军韩勍,在6月22日这天, 带着亲兵五百多人, 上演了本文开头那一幕弑君戏。

一辈子杀人无数的朱温, 就这样以一种似乎罪有应得又似乎咎由自取的方式结束了罪恶传奇而又淫荡的一生。年仅60岁。

没啥好评价的, 除了会打仗, 治国用人一无是处。

啥也不是。

0 阅读:176

汧以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