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奇女子董竹君:家境贫寒,从青楼女子逆袭成为一代商业大亨

汧以说国际 2023-10-31 12:54:00

在今天的上海茂名路上,有一家花园式饭店,始建于1935年,开业已接待了一百多个国家的近三百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众多商贾巨富。

上海锦江饭店今貌

当年民国时期的上海滩大佬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是这里的常客,卓别林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也曾到此品尝。

这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店创始人, 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出生于1900年的民国传奇女子董竹君。

董竹君

董竹君生于1900年的上海一个贫民窟里, 父亲董同庆是个老实本分的黄包车夫,家境极为贫寒,尽管如此, 那时的董父对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 因此在董竹君到了适龄阶段, 就将她送到私塾读书。

好景不长,13岁的时候, 由于父亲染上重病, 一家人失去收入来源, 父亲迫于生计所迫, 也是为了让孩子能吃饱饭不至于饿死,无奈将她抵押在青楼,成为一名卖艺不卖身的艺伎。

董竹君长得好看, 又因为上过几年私塾,有点文化功底,相较于其他青楼女子,她显得格外出彩。因此,来到青楼消遣的男客人会经常点董竹君,花钱请她表演,一来二去,董竹君认识了不少人。

初入青楼时的董竹君

当时的上海刚刚经过大革命的洗礼,整个申城云集了各路革命党人,不少革命党人为了避风头, 经常以逛青楼为名躲到青楼里商议国事。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 董竹君幸运的结识了她生命中的第一位贵人夏之时。

夏之时,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时领导成都龙泉驿起义,随后率军开赴重庆, 建立蜀军政府,在近代革命史上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物。

夏之时

此时的夏之时是四川省副都督、革命军总指挥,因经常光顾青楼, 听董竹君唱戏, 久而久之, 两人互生情愫,开始了地下恋情。

命运的齿轮就此悄悄开始了转动。

当时的夏之时已经有了老婆,夏之时也曾提出要替董竹君赎身,娶她做二房。但倔强要强的董竹君坚决不同意。

1913年9月,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 夏之时准备流亡日本,临行前决定和董竹君告别。

得知心上人即将远走日本,加上夏之时的原配夫人阎氏不久前也已去世, 董竹君决定逃出青楼,追随心上人一起远走天涯。

不久董竹君以装病为由被安排到外面静养,随后趁着看守松懈的机会,终于逃出青楼, 和夏之时在上海日租界会合,随后两人共赴日本。

两周后,在松田洋行里,一身白纱裙的董竹君和西装革履的夏之时举行了婚礼,那年夏之时27岁,董竹君15岁。

两人结婚照

生活终于开始告别它压抑的色调, 迎来了暂时美好的开始。

在夏之时的帮助下, 董竹君在日本进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求学, 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学完了该校理科的全部课程。

教育,大概是父亲留给她的最好的礼物,在董竹君的前半生里, 她一直在用教育来武装自己以及自己 的孩子。

从学校毕业以后,董竹君甚至还打算学习法语,准备留学法国。但婚姻带给她的美好此时开始成为绊脚石。

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 对夏之时的通缉令随即解除,于是夏之时准备回四川继续参加革命。临行前,他交给董竹君一把手枪,告诫她如果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就用这把手枪自杀。

为了监视妻子的一举一动, 夏之时甚至急召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的四弟到日本陪嫂子读书,以免她获得自由就红杏出墙。

董竹君尽管对丈夫的行为不满, 但好在身正不怕影子歪,也就没有计较。

只是当她计划去法国留学继续深造的时候,夏之时终于还是不放心,强令她回到国内。

两人的爱情仅仅过了三年,就出现了裂缝,夏之时尽管是一位革命先行者,但在家庭观念上却非常的封建传统。

这个毛病甚至更深刻的体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

董竹君和夏之时一共生了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当最小的儿子夏大明出生以后,大女儿也已经9岁,但重男轻女的夏之时不允许女儿读书。主张儿女都要接受良好教育的董竹君对丈夫失望至极。

全家福

加上当时夏之时在四川的军阀派系斗争中跟错了人, 被解除了职务,性格日益暴戾乖张,甚至染上了鸦片,对董竹君和几个孩子的态度也越来越差。

董竹君终于忍无可忍,于1929年带着孩子回到了上海。大概是从那时起,年轻的董竹君已经大彻大悟,终于明白了凡事要靠自己,只有自强自立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婚姻并非女人唯一的归属。

回到上海以后,她将女儿送进教会学校, 因为在当时的中国, 教会学校的教育水平确实要远高于国内, 但同时董竹君又担心孩子受西方思想毒害,因此每逢周末、假期,就给她们讲些人生和爱国的道理。

有趣的是,因为这个原因, 董竹君甚至跟当时在上海任教的鲁迅先生有过交集。

原因是当时鲁迅当时经常到处兼职演讲,有一次在一所学校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董竹君赶紧带着女儿们去旁听,民国两个同样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就此产生了交集。

在她的严格管教下,女儿们也没有辜负她的苦心,个个成才,且十分敬重母亲。她的女儿们常对人说:“感谢母亲把我们带离一个封建家庭,使我们有了崭新的人生”。

董竹君和大女儿夏国瑛

不过最艰难的还是生活。

刚到上海的时候,董竹君去的最多的地方, 就是典当行, 由于没有稳定的工作, 夏之时那边又没有按照约定支付抚养费, 董竹君在上海最开始的日子就是不停的去典当家里值钱的东西。

1930年,董竹君在高人的指点下,远涉费率并,筹集了一万元经费, 回到上海开办了群益纱管厂,得益于教育带给她的经商头脑, 生意做的有模有样。但好景不长, 两年以后,日军炮击闸北, 群益纱管厂被毁,被迫停业。

1934年,分居五年的董竹君和丈夫和平分手。

就在她的人生再一次陷入低谷的时候, 一位叫李嵩高的商人,看中了她的经商才华,也或许是被她的不凡遭遇所感动, 决定慷慨资助他2000元,东山再起。

有了启动资金的董竹君,决定在上海大世界附近开一家川菜馆,取名“锦江小餐”,1935年3月15日,“锦江小餐”开业,这就是我们开篇提到的锦江饭店的前身。

董竹君和“锦江川菜馆”

由于这次准备充分,且有经商经验,再加上“锦江小餐”这家餐馆做出来的菜的确地道,刚刚便获得了满堂红,生意越来越红火,连杜月笙,黄金荣等当时在上海有头有脸的人都来捧场。

甚至连当时途径上海的南京政府军政大员们也时常关顾这家饭店,当然,这或许是国民党元老的丈夫带给她的潜在人脉影响。

生意红火后,董竹君手上的闲钱也越来越多了,她扩大规模,在上海各地开设了不少分店,将“锦江小餐”改名为“锦江川菜馆”,成了上海地界有名的女老板,上过报纸,成了名人。

1937年,日军入侵上海, 不久上海沦陷,日本人为了利用她的名气,开始染指“锦江川菜馆”,董竹君心知日本人的狠毒, 于是将饭店托给代理人打理,自己带着孩子躲到菲律宾。一直到抗战胜利以后, 董竹君才回到国内。

1945年,董竹君回到上海,昔日繁华的上海此时被日本人搞的满目疮痍,“锦江川菜馆”也被代理人搞的乌烟瘴气。董竹君接手饭馆以后, 清理整顿人手,多方奔走消除日本人的影响, 很快生意又再次红火起来。

1946年董竹君和友人合影

如果董竹君的境界仅限于此, 那么她的事业可能四年之后会再次戛然而止,不过既然被归为民国传奇女子, 她的格局显然不只是做一个商人。

没错,董竹君还是一位红色商人。

解放战争时期,董竹君投入地下革命工作中,利用“锦江川菜馆”帮助地下党同志传递情报,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 她又和上海中共地下党负责人吴克坚配合, 策反国民党元老杨虎,为营救张澜、罗隆基立下头功。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政府希望将“锦江川菜馆”打造成国家级宾馆,专门招待高级干部和国外来宾的食宿饭店。

董竹君得知组织的意思后,按照上级指示,以锦江两店人员为班底,创立了锦江饭店,并将自己含辛茹苦十六年所赚得的十五万美元全部奉献给了国家,还交出了自己的花园住宅,她只保留了郭沫若书写的《沁园春》词和一套文房四宝。

就这样,民国传奇女子迎来了她人生的新起点,建国以后,董竹君将锦江饭店打造成高级饭店,一直营业至今, 半个世纪以来接待了数百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

而这位传奇女子, 也最终从一位青楼艺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共和国一代红色商业大亨。

1997年,与世纪同龄的董竹君97岁,在其住所接受《读书时间》栏目的专访。该专访节目播出56分钟之后,董竹君因患感冒不治去世,享年97岁。

晚年董竹君

在访谈中她曾说:我希望再活十年吧。……我还可以做事呀,不是不能做事呀。人家说你一百岁的人了,还要七讲八讲。我说不管它一百岁、两百岁,我还在想办个幼儿园。我觉得晚年没有做成功这个幼儿园,心里很遗憾的,一直在这里欠着。

向这位改变自己命运的传奇女子致敬!

0 阅读:0

汧以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