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开国中将是湖北人,为何嘱咐儿子把骨灰送到“闽西”?

雅琴谈历史 2023-06-22 13:44:06

闽西,即福建西部。包含长汀、连城、永定、武平、上杭、宁化、清流、明溪等八县区域。

说到闽西,我脑海里最容易联想到的是客家人和红军。

中央苏区包括赣南和闽西两部分

的确,赣南、粤东、闽西并称“客家金三角”。并且长汀还是客家之祖地、首府。

至于闽西红军(指闽西籍红军),因为喜欢研究近代革命史、党史、军史的缘故,对其多有了解。

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于1929年,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晚一年多,其火焰是朱毛红军东征时点燃的。

闽西红军在红军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尤其是闽西红军之悲壮,令人无比敬畏、痛惋。

长征就是闽西红军悲壮之刻。参加长征的中央主力红军一共有8.6万余人,其中,出自长汀、宁化等闽西籍红军共计约2.6万人,占30.2%。

在这2.6万闽西红军中,有1.12万人编入了红三军团第4师和红五军团第34师,这1.12万人主要来自宁化、清流,闽西红军无比悲壮的那页主要就是由他们书写的。

红三军团第4师是长征的开路先锋,红五军团第34师则负责断后。毫无疑问,前卫和后卫是长征中最为艰巨的任务。

红四师师长洪超成为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血战湘江,红四师折损过半。

陈树湘烈士雕像

红三十四师更是广为人知,有相关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绝命后卫师》。红三十四师共5000余人,由师长陈树湘率领,血战湘军,4000余人几乎全部牺牲,只有30来人侥幸逃生。其余的1000余人因无法渡江,转战桂北与湘南打游击,历尽围追堵截,最后在湘南九嶷山,绝大部分都牺牲了。

29岁的师长陈树湘为不做俘虏,扯断自己的肠子而牺牲。

时任红三十四师100团团长韩伟是仅有的那几十名幸存者之一。弹尽粮绝,他和战士们跳下悬崖,但被树枝挂住而没死,他因此成了红三十四师中唯一幸存的团级以上干部。

从洪超到陈树湘,再到韩伟,他们都率领了由闽西子弟组成的红军队伍,但他们都不是闽西人。洪超是湖北黄梅人,陈树湘是湖南长沙人,韩伟是湖北黄陂人。

他们参加革命比闽西子弟要早,像韩伟,参加了秋收起义,被称“三湾干部”,而闽西革命根据地兴起晚一些,长征时,绝大部分闽西子弟还没有成长为红军高级干部或高级指挥员。他们有的还只是营连排级干部,更多的是普通红军战士。

宁化县石壁镇石壁村当年有116户,其中96户参加红军,一个村有83%的户数参加红军。

韩伟

韩伟是深有体会的,他当年在闽西搞扩红,有的乡里80%的青壮劳动力都参加了红军,如长汀县红坊区。和韩伟一起跳下悬崖的也几乎都是闽西子弟,其中有一对名叫李金闪、李金亮的亲兄弟,来自永定,当年参加红军,“闪亮登场”,但悲壮牺牲。

当然,闽西子弟也是客家子弟,客家人不屈不挠,敢于开拓敢于斗争敢于牺牲,近代史上,还有太平天国也离不开客家人,两广的客家人创建太平天国,湘南、赣南、福建的客家人参加太平军,也书写了悲壮的篇章。

1955年,韩伟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韩伟中将逝世,享年86岁,临终前再三嘱咐儿子韩京京说:“我死了,我的骨灰要放到闽西去。”

韩伟将军遗愿立碑

当年带了那么多闽西子弟出来参加红军,但活着回去的寥寥无几。对此,韩老将军耿耿于怀,暗暗发誓自己死后一定要回闽西,去“告慰烈士家乡的父老乡亲。”

那些革命烈士是最悲壮的,也是最为值得敬佩和铭记在心的。他们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没有等到革命的胜利。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相比之下,那些没有牺牲的开国功臣还是幸运的。

正是因为闽西红军的巨量牺牲,所以福建籍的开国将帅偏少。1614名开国将帅中,福建籍的只有83人,数量在所有省份中排名第八,竟落后于四川和山东。

闽西革命根据地和赣南革命根据地一起组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这是其他省份难以相比的,相邻的江西有325名开国将军,排名第一,是福建的近四倍。

开国将帅数量排名

红三军团第4师和红五军团第34师是主力红军,编入其中的闽西子弟大部分牺牲了,仅血战湘江,牺牲就超过六千。

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将成名万骨枯。1614名开国将帅的背后,有很多像闽西子弟这样牺牲的烈士。如果不牺牲,他们当中有不少也能成为开国将帅。

闽西红军为革命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虽然从中走出的开国将军不算多,但是很有特点。

目前,开国将军长寿排行榜上,前三名都是出自闽西红军。

第三名是福建永定客家人熊兆仁少将,享寿108岁;第二名是涂通今少将,福建长汀客家人,享寿109岁;第一名是张力雄少将,福建上杭客家人,已经111岁了。

能活到一百岁已经是奇迹了,还要活到110岁左右,那更是奇迹了啊!

这也是一种福报吧!

0 阅读: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