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西北的马家军,那可是一支特殊的武装力量,他们以家族,血缘和宗教为纽带,起源于清末,发展于民国,是当时一支不可忽视的部队。
马家军的势力很大,曾一度占据了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一部分,控制了大西北地区,连蒋介石都要给他们一点面子。此外,马家军崇尚武力,以武为荣,且嗜杀成性,部队战斗力很强。
值得一提的是,马家军与红军之间有着血海深仇,他们的双手沾满了红军的鲜血,罪行累累。解放战争时期,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曾经称霸一方的马家军灰飞烟灭,被解放军全歼,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主持西北的军事指挥工作,担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歼灭马家军的任务自然落到他身上。
鉴于马家军与红军之间存在着血海深仇,因此,网上许多人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历史资料,说彭德怀在攻打马家军时,毛主席曾下达了“不接受投降,全歼!”这项命令。
众所周知,我军对待俘虏的政策是很好的,只要放下武器,就能保证生命安全,不会滥杀无辜。那么,当我军着手打马家军时,毛主席是否真的下达过“不接受投降,全歼!”这项命令呢?
马家军的兴起之路
众所周知,临夏回族自治州,往南接甘南,往西临近青海,往北通兰州和宁夏,是牛羊马和粮食的产地,在古代算得上是军事要塞。
“西北三马”曾统治了甘,宁,青三地长达半个世纪,马占鳌是第一代“三马”的核心人物,马海宴和马千龄是重要帮手。
马家军能够兴起,主要靠着两次“河湟事变”。
第一次“河湟事变”发生于清末同治年间,当时西北军民揭竿而起,用以前的话说就是造反,他们反抗清廷的压迫,组成了一支颇有力量的队伍,其中以泾阳县起义首领白彦虎最为出名。
最后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支以反抗清廷为发端的回民起义,逐渐演变成了回民中两个民族之间的仇杀,陕北和甘肃两省的老百姓深受其害,日子过得比之前更差了。
就在这时,清廷抓住了起义军内部乱的间隙,派左宗棠为将,率军西征,追剿起义军中势力最大的白彦虎一支。清军追到甘肃临夏,碰上了以马占鳌为首的回民起义,双方交战几场后,马占鳌连战连捷。
按理说马占鳌取得对清军的胜利后,应当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可他在击败左宗棠大军后,竟然选择了主动投降,所部编入清军,这支回民起义成了官军,跟着左宗棠镇压其他反清的回民。
就这样,第一代马家军靠着“造反,归顺,再造反,再归顺”这种生存之道,将家族逐渐发扬光大。民国时期,马家军的后人完美继承了先辈的生存之道。
马占鳌背叛义军投降清廷后,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官至总兵衔。马占鳌的长子马安良接替了父亲的官职,成了这支回民武装力量的二代传人。到了清末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和光绪帝西逃时,马安良保护他们渡黄河,得以被提拔为总兵和提督这样的高位。
辛亥革命爆发时,马安良先是帮着清廷镇压起义军,看到革命军胜利后,又转而支持袁世凯了,真是妥妥的墙头草,哪边强就帮哪边。
自马安良投靠袁世凯后,北洋政府封他为甘肃提督,他开始拥兵自重,成了当地的“太上皇”。北洋政府时期,马安良这支是“三马”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支。
1920年,马安良病逝,三子马廷勷接替了他的职务,成为马占鳌家族马家军的第三代。1925年,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进入甘肃等地,撤销了马廷勷凉州镇守使一职,将其部队改编为国民军二十七师。
马家后人马廷勷,马海宴的儿子马麒等人感受到了冯玉祥的威胁,鼓动部下造反,果然,马仲英挑了个头,立即打出了“反对冯玉祥”的旗帜,所部自称“黑虎吸冯军”。
很快,这支反冯力量有多股势力加入,其中就包括马廷勷,这就是第二次“河湟事变”。结果这支“黑虎吸冯军”不是冯玉祥的对手,马廷勷被活埋,马占鳌这支回族武装传了三代。
此后,“三马”变成了“两马”,即以青海马麒,马步芳父子的马家军,简称“青马”和以宁夏马鸿逵、马鸿宾兄弟为首的马家军,被称为“宁马”。
第二次“河湟事变”,算是马家军内讧,以马麒挑头,煽动马仲英造反,反对国民军。战斗打响后,马麒玩起了祖宗的把戏,配合国民军镇压反冯马家军。
此次大战,甘肃回族各镇军阀势力大减,除了马麒发展良好外,其余几乎垮台了。中原大战期间,马麒在蒋介石和冯玉祥之间蛇鼠两端。交战初期,马麒支持冯玉祥 ,等冯部战败后,他立即变脸,公开”反冯拥蒋“。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次“河湟事变”中,蒋介石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此次事变,它结束了甘肃八镇割据的局面,为蒋介石势力打入甘肃,青海提供了机会。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任命马麒代理青海省政府主席,他的儿子马步芳为青海暂编第一师师长。此后,在蒋介石的大力扶持下,马麒父子大体控制大西北。
以上就是“三马”的发迹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支起于清末,得势于民国的这支军阀,周旋于各派军阀之间。后起之秀马麒父子同样采用“造反、归顺”的套路,挤掉竞争者,在大西北一家独大。
青海马家军犯下的罪行
1931年8月,马麒病逝,他的部队由儿子马步芳和马步青接管。马麒父子靠着杀人起家,这种说法一点都不为过。
1918年11月,马麒率军进攻甘南藏传佛教寺院阿木去乎,烧毁寺庙,屠杀男女僧俗七百余人,抢夺金银财宝。
1925年3月,马麒让手下士兵到处烧杀,烧毁了30余处寺庙,七千余藏民被屠杀了。到了马步芳时期,他屠杀藏民的手段更加残忍了,仅仅在1940年就派兵镇压藏民,杀害并且俘虏了两千余人。
马步芳手段残忍,曾派兵镇压青海果洛地区藏民,将60余人活活饿死,12名僧侣当成活靶子,被乱枪射杀,又将不少留着长发的藏民浇上油,活活烧死。
马家军除了对藏民屠杀外,对红军也不手软,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从1936年至1937年初,马步芳疯狂“围剿”红军西路军,丧心病狂地屠杀红军被俘人员。
当年由徐向前,陈昌浩等人领导的西路军,承担了打通苏联的重任,结果在西北地区,遭到了马步芳为首的马家军疯狂屠杀。
红军将士中,有许多女战士遭到了马家军的凌辱,她们当中有不少高级知识分子,是我党我军宝贵的人才。红军男儿一旦被俘,马家军毫不手软,拿起手中的屠刀,向红军下手。
据统计,西路军被俘将士中,惨遭马家军杀害的有六千余人,绝大多数杀害于1937年春季。直到西安事变后,马家军依旧在暗地里屠杀红军战士,之所以会如此,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蒋介石表里不一,他暗中支持马步芳对红军下手,尽管在西安事变后,以周恩来为首的红军代表一直与蒋介石关于联合抗日的问题商讨,且把营救西路军为主要的谈判内容。
但是,由于阶级利益的根本不同,蒋介石依旧想借马家军之手,削弱红军的力量。因此,在马家军屠杀西路军中,蒋介石有暗中支持,甚至是公开怂恿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马步芳在杀害红九军军长孙玉清之前,曾请示过蒋介石,得到了“以危害民国罪处以极刑”的回复。
其二,马家军有好杀的传统,他们愚昧,残暴,军队中上至马步芳,下至普通士兵,文化水平普遍落后,相信那些封建愚昧的东西。
如,马家军战士相信人胆能制眼药,他们以杀人取乐,给自己壮胆。当时被俘的红军至少有好几千人,马家军不愿承担被俘红军老弱病残的吃穿用度,因此将他们大批杀害了。
其三,马家军在“围剿”西路军中,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出于强烈的报复心理,结合他们残暴的一面,有许多西路军被俘战士难逃魔抓了。
总的来说,马家军对人民和红军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这支部队毫无人性,理应被坚决消灭,不能让他们再去祸害老百姓。
是否下达过“不接受投降,全部歼灭”的指令?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实力比红军时期扩充了好几倍,不再怕马家军了。1947年4月,马步芳配合胡宗南进攻我陕甘宁边区,侵占了陇东解放区。
实事求是说,马家军的战斗力较强,在宁县的九岘塬和西府战役中,西北野战军吃了较大的亏,损失了不少人。
据多次与马家军交手的开国少将刘懋功回忆:马家军实力要强于胡宗南部。胡宗南是蒋介石的嫡系,手中的部队纸面实力不弱,为何战斗力不如马家军呢?
从战术来讲,马家军擅长长途奔袭,侧后袭击等战术,特点是来得快,撤得快,打得快,冲击力很强,拥有很高的机动性。此外,马家军士兵多数很迷信,上级官兵欺骗士兵战死了可以升天当神仙,让他们不再畏惧死亡。
兰州战役的时候,马继援为鼓舞士气,不惜手段,除了大量赏赐银圆外,还在兰州城内到处抓女人,将她们送到军营前线“慰劳”,如此手段,简直是丧尽天良。
兰州战役前,西北野战军已经改名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要在大西北有两个对手,即以马步芳为首的马家军和胡宗南大军。
到底先打哪个呢?中央经过审时度势后,给第一野战军下达了命令:“暂不占领汉中,优先歼灭马家军”!
许多人觉得这条命令就是“不接受马家军投降,将其全部歼灭”的意思,实际上,这么想是错误的,该命令中并没有规定“不接受马家军投降”这么一说。
兰州战役中,尽管兰州城很坚固,但马步芳,胡宗南和马鸿逵各怀鬼胎,注定会失败。彭德怀擅长攻坚战,第一野战军在他的率领下,解放了兰州,消灭了马步芳部分主力。
马步芳兵败后,马鸿逵的部下军心涣散,打到最后,许多官兵不再听从他的指挥,打算向解放军投降。
网上有谣言说马家军想要投降,毛主席和西北野战军的高级将领为报西路军之仇,拒绝他们投降,要求将马家军全部消灭?
这么说是毫无根据的,我军自红军以来,向来优待俘虏,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更是如此,且有严格的规定。
当年我军进军解放西北时,负责政治工作的部门对外明确表示,解放军解放西北,和当年的西征有本质不同。
为了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我军没必要不允许马家军投降,这样不符合我军的政策,又给敌人反抗的借口,不利于瓦解马家军的抵抗。
翻阅了相关军史资料,在对待马家军的问题上,有那么一段话:解放军对西北俘虏,给予更加优厚的关照;对西北少数民族,采取了更加优厚的改造。
也就是说,我军在解放大西北的过程中,不仅允许马家军投降,更是要给他们优厚的照顾,至于为何做出这个决定,这是毛主席和党中央深思熟虑的结果,目的是瓦解敌人斗争,让战争的损失降到最低。
因此,彭德怀解放大西北时,尽管马家军与红军有着血海深仇,但共产党人的心胸宽大,以解放者的姿态,不仅没有对马家军痛下杀手,而且还给予了被俘士兵更好的照顾,说“不接受投降,全歼”的命令纯属是一大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