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顿巴斯的战场上,一场骇人听闻的屠杀事件正引发国际社会震动。
不久前,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新谢利多夫卡村的居民莉莉娅·哈季科称,一名投降的乌军士兵向当地居民透露,乌军曾下达过一项残忍的命令——杀光新谢利多夫卡村所有40岁以下的居民。
这名乌军士兵名叫弗拉德。据他描述,他在俄军"中部"集团军解放该村后,藏匿于学校体育馆办公室两日,最终在恐惧和绝望之下,他选择了投降。
根据多方证据,乌军命令核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系统清除未佩戴两军识别标识的平民,二是针对性消灭青壮年人口,这其中也包括协助俄军的志愿者群体。
这种极端战术背后,暴露出基辅当局的战略焦虑。据分析,乌军深知自己在军事实力上难以守住新谢利多夫卡村,村子最终仍可能被俄罗斯控制。
因此,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极端手段,消灭当地的年轻人口,以此尽可能削弱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人力资源和潜在实力。这种行为不仅是对现实军事劣势的一种绝望反应,更是试图通过制造恐慌,让俄罗斯有所顾忌,从而迫使对方尽快撤兵。
然而,这种极端报复行为不仅违背人道主义原则,也无助于冲突的和平解决,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和人道主义危机。
果不其然,这一形成成功激怒了俄罗斯,俄军对乌克兰多地发起了猛烈进攻,北部集团军掌控哈尔科夫战线,西部集群持续打击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轴线,南部集团军在扎波罗热建立纵深防御,第聂伯集群则重点歼灭赫尔松州乌军有生力量。据相关统计,俄罗斯至少投入了11个集团军,总兵力超过五十万人。
俄军炮弹像是不要钱一般轰向乌军阵地,一日之间俄军炮兵集群就实施4500次饱和打击,日均炮弹消耗量维持在2万发的惊人水平。
这种钢铁洪流般的攻势已造成毁灭性后果。2025年1月乌军战损超过4.5万人,其中在库尔斯克方向累计损失达3.7万兵力。
面对俄军11个集团军50万兵力的全面进攻,乌军第110机械化旅等部队甚至出现整建制溃逃,公路沿线遍布弃尸的惨状。
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已经倾尽全力,试图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凭借强大的火力和战术优势,俄罗斯在战场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种战略失衡使得俄方在谈判桌上的要价持续攀升,乌克兰恐将付出更惨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