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很多外媒都预计,将会是“冷清”的一年。毕竟中国的消费在复苏,双11成绩肯定不会好看,一些外媒就开始“半场开香槟”,觉得自己可以开始唱衰中国经济了,没想到,就是这场“冷清的双11”,给了外媒大大的惊喜。

随着时间来到11月,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出炉。根据星图数据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全网累计销售额已达8450亿元人民币。
在其中,家用电器以1324亿元的销售额高居榜首,占据了15.7%的市场份额。手机数码和服装类目也紧随其后,分别以1201亿元和1184亿元的销售额,分别占据了14.2%和14.0%的市场份额。
这些成绩在各大电商平台的战报上也有体现。天猫开卖10分钟,欧莱雅、兰蔻、修丽可、雅诗兰黛、赫莲娜、海蓝之谜等国际大牌即销售破亿。开卖首日,超12000个品牌成交增速超100%,近6000个品牌增速超500%。

截至10月31日21点,京东11.11成交额、订单量和下单用户数都保持了双位数增长,超1.6万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成交额破亿的品牌数量同比增长超40%,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5倍的商家超过17000家
唯品会上,双11活动开启1小时,秋冬服饰、家电数码、美妆护肤、箱包鞋履等多品类迎来爆发。像扫地机器人、电饭煲、空气炸锅等家电的销量都实现了倍数级以上的增长。像小米、苹果等品牌均被消费者爆买。
外媒有点想不通,为何看似“冷清”的双11,竟然也会有这么大的增长幅度?尤其是家电消费,直接领涨双11消费,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这次双11,“国补”的力度非常大。四川、湖北、广东、上海等地区都联手天猫京东唯品会这些电商推出了家电消费补贴,直接补贴售价的20%,极大刺激了消费者的购物热情。
叠加平台的双11折扣之后,很多家电的价格创下了新低。像唯品会的小米免洗扫拖机器人2,从原来的1659降到了1300左右,很多年轻人都趁机入手。
二是今年双11看似“冷清”,其实只是平台声量减小了,平台希望把钱用在让利幅度上,优惠力度和之前相比反而变大了。此外,今年双11玩法更简单,诚意也更足,大家都愿意消费。

第三个点在于,大家对未来的预期在改善。大家看到了国家发展经济的决心,相信中国的经济会增长,自己未来的收入会增长,在消费的时候不像前两年那么谨慎。
总之,在大环境、消费心态和国家补贴等多重因素的发力下,今年双11的最终战报很有可能会超出预期,这恐怕是西方最不想看到的一点,中国不仅顶住了压力,而且还在蒸蒸日上。